歷史上的1月4日發生的大事件

A股開市首日觸發熔斷

2016年1月4日(農曆2015年11月25日),熔斷機制:4天4次熔斷,叫停機制。bohoboho,不要再跌了!證券市場熔斷機制來由已久,2016年元旦3天小長假過後,A股迎來新年開市第一天。不過,於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指數熔斷讓所有股民都驚住了。1月4日滬深300指數在下午開盤之後繼續下跌,並與13點13分超過5%,引發熔斷,兩市暫停交易15分鐘。恢復交易之後,滬深300指數繼續下跌,並與13點34分觸及7%的關口,暫停交易至收市。2016年1月4日A股當天走勢圖分析認為,之所以造成熔斷機制在實施第一天便熔斷,主要原因是由市場恐慌情緒造成。此外,高管減持禁令將到期、財新制造業PMI不及預期、人民幣首日開啟暴跌模式、全球股市下挫、央行大額清算系統延遲關閉等五大因素也是造成今天熔斷的重要原因。中融基金表示,1月4日市場在熔斷新規首日即觸發熔斷機制,超出市場大多數投資者的預期。本次熔斷機制的實施,會大幅提升市場的流動性風險,使得價格和流動性產生脫節,價格和成交量的體現形式不再是市場化的交易行為,使得市場價格出現“畸形”狀態,容易出現極端走勢。“特別是5%和7%兩檔距離過近,導致分檔失去意義,反而使市場在兩檔之間失去流動性。”在去年“打虎”行動中,被調查的除了證監會的高官,也有證券行業風生水起的大佬和高管,金融圈“打虎”背景下是2015年所謂“牛市”的暴跌暴漲救市做空黑幕等,再到四大券商董事長全部換人,證券行業可謂是經歷了大的震動。針對今天的熔斷,有人打趣道,現在股票越來越人性化了,弄個熔斷機制,給大家十五分鐘的時間喝口水,寫個遺書,整理一下儀容儀表,理性選擇一下死亡方式什麼的,然後從容不迫的英勇就義。如此由熔斷引發的段子還不少,市場情緒的恐慌從側面說明了我國證券市場還不夠成熟,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4天4次熔斷,A股很受傷兩市雙雙低開,不過隨後便是急速的下跌,滬深300指數於9點42分跌幅達到5%,觸發第一次熔斷。不過,暫停15分鐘後,市場並未有起色,反倒是磁吸效應導致滬深300指數迅速下跌至7%,市場再次熔斷,A股實際上只交易了155分鐘。由於市場觸發熔斷並休市,今日兩市成交量同樣出現地量,滬市成交僅800億元,深市成交1080億元。A股熔斷,創造了世界紀錄,也必將載入A股史冊:首先是超越美國。美國股市在1988年實施熔斷機制,卻在1997年才首次觸發。此外,美國股市至今也只有一次熔斷紀錄。A股4天內已經4次觸發,兩度暫停交易提前休市。從首次觸發時間以及觸發次數上已經超越美國。第二點就是跌速快。今日市場再一次出現了千股跌停,其中跌幅超過9.9%的個股達到了1784只;跌幅超過9%的個股達到2198只。從9點33分開始,A股幾乎呈直線下跌,中途並未震盪。觸發5%熔斷閾值並恢復交易後,跌速進一步加快。按上海、深圳交易所上午公告,實際交易時間僅15分鐘。即便是2015年市場調整之際,其單日下跌速度同樣難以與今日相比。第三點就是拋壓大,熔斷快。熔斷時代,與之前市場調整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達到熔斷閾值後便暫停交易。對於後續資金來講,無論是自救還是抄底都是無濟於事。其實從滬深300的不少權重走勢可以看出,今日中國平安、建設銀行、浦發銀行等個股均有資金在試圖拉昇。例如中國平安,其股價在9點58分迅速拉昇,不過拋壓太大,股價迅速下跌,隨後滬深300觸發7%閾值,暫停交易。第四點就是收盤早。20餘年雷打不動的3點收市在進入2016年後迅速顛覆,4天內兩度提前休市,今日更是開盤半小時便休市,同樣創造了A股歷史紀錄。什麼是熔斷機制熔斷機制(CircuitBreaker),也叫自動停盤機制,是指當股指波幅達到規定的熔斷點時,交易所為控制風險採取的暫停交易措施。熔斷制度有“熔而斷”和“熔而不斷”兩種表現形式。2015年12月4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釋出指數熔斷相關規定,熔斷基準指數為滬深300指數,採用5%和7%兩檔閾值。於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暫停熔斷制度短命4個交易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深夜答記者問:決定暫停熔斷機制!問:三家交易所釋出通知自2016年1月8日起暫停實施指數熔斷,對此證監會如何評論?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引入指數熔斷機制的主要目的是為市場提供“冷靜期”,避免或減少大幅波動情況下的匆忙決策,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抑制程式化交易的助漲助跌效應;為應對技術或操作風險提供應急處置時間。熔斷機制不是市場大跌的主因,但從近兩次實際熔斷情況看,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熔斷機制又有一定“磁吸效應”,即在接近熔斷閾值時部分投資者提前交易,導致股指加速觸碰熔斷閾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權衡利弊,目前負面影響大於正面效應。因此,為維護市場穩定,證監會決定暫停熔斷機制。引入熔斷機制是在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發生以後,應各有關方面的呼籲開始啟動的,有關方案經過了審慎的論證並向社會公開徵求了意見。熔斷機制是一項全新的制度,在我國沒有經驗,市場適應也要有一個過程,需要逐步探索、積累經驗、動態調整。下一步,證監會將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組織有關方面研究改進方案,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不斷完善相關機制。延伸閱讀:美股只有一次熔斷?其實還有77次盤前熔斷延伸閱讀:美股只有一次熔斷?其實還有77次盤前熔斷2016年1月4日,A股歷史上第一天啟動熔斷機制就觸發該機制並提前收盤,媒體報道稱美國自從1988年推出熔斷機制至今只在1997年觸發了一次熔斷機制。不過人們還忽視了美國另一套被稱之為“48號規則”(Rule48)的盤前熔斷機制,該機制2008年以來已經使用了77次。美國的熔斷機制是如何運作的呢?美國的熔斷機制(Circuitbreakers)包括兩部分,一是大盤的熔斷機制,比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10%之後暫停交易1小時,恢復交易之後接下來的熔斷點分別是20%和30%;另一部分是美國證交會(SEC)2010年批准的個股熔斷機制,當特定個股在5分鐘內下跌10%或以上時暫停交易5分鐘,適用於標普500指數、羅素1000指數中的成份股以及數百隻ETF。美國推出熔斷機制的動因是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道指暴跌508.32點或22.6%。3個月之後,1988年2月熔斷機制出臺。直到1997年,美國熔斷機制的觸發是依據市場下跌的點數而非百分比,導致1997年10月27日觸發熔斷,儘管當時跌幅只有7%。後來觸發依據改為百分比跌幅,又改回到依據點數,再改為依據百分比。後來標普500指數取代了道指作為觸發熔斷的基準指數。目前美國大盤的熔斷分為3級,第一級為標普500指數下跌7%之後,第二級為下跌13%之後,如果發生在美東時間上午9點半到下午3點25分,均暫停交易15分鐘。第三級熔斷為下跌20%之後,當天將提前收盤。什麼是“48號規則”?與讓股市停止交易的熔斷機制不同,“48號規則”是在期指大跌的情況下,透過暫停開盤報價來加速市場開盤。要觸發“48號規則”,交易所必須確定特定的環境正導致市場出現扭曲,包括前一交易日的波動性、盤前的海外市場交易、盤前期指的劇烈運動等。最近讓大家印象深刻的觸發“48號規則”事件是在8月24日盤前,受中國股市大跌影響,美股3大期指集體出現交易暫停。“48號規則”2007年12月被美國證交會批准。單是在2015年8月底美股大跌的一週裡就被觸發了3次。另外在2008年1月金融危機時期、2010年5月歐債危機時期、2011年8-9月美國政府關門時期以及2015年1月極端寒冷天氣時期都曾經被觸發。據CNBC統計,2008年以來“48號規則”已經被援引了7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