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油輪納霍德卡號斷裂汙染日本沿海
在24年前的今天,1996年12月29日(農曆1996年11月19日),俄羅斯油輪納霍德卡號斷裂汙染日本沿海。1996年12月29日,俄羅斯油輪“納霍德卡”號(排水量13157噸),滿載著1.9萬噸重油從中國上海港起錨,開往俄羅斯遠東港口。1997年1月2日凌晨3時許,設在舞鶴市的日本海上保安廳第八管區接收到緊急呼救訊號:該船在日本海隱岐島東北約130公里的海面上失事。天亮後,海上保安廳的6架直升機飛臨出事地點。只見180多米長的俄油輪已從距船頭50米處斷裂,只有船頭還漂浮在海面上。船身已沉入2000多米的海底。他們救起了31名船員,只有船長下落不明。當天,巡邏飛機發現從破損油輪中洩出的一條寬約3公里、長約60公里的黑色“油帶”漂浮在海面上,並順著西北風和“對馬海潮”向日本沿岸漂去。據估計浮油大約有4000噸左右。日本有關方面力圖阻止浮油登陸。他們採取了各種措施。但是由於氣候惡劣,幾乎所有的辦法都難奏效。他們向浮油撒放處理劑,目的是分解浮油,最後由海洋微生物將浮油變成無害物質。但是日本海上連日22米/秒的風速,飛機根本無法作業。而且據專家的意見,由於這次的浮油不是普通原油,而是粘稠度極高的重油,因此,即使撒放處理劑也難取得理想的效果。人們又試圖設立“攔油堤”,但是7米高的浪頭,使漂浮在海面的攔油堤顯得毫無用處。人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黑色浮油向海岸漂去,從而造成了日本最嚴重的一次海洋汙染事件。“納霍德卡”號油輪是22年前建造的一條舊船。專家估計是由於船隻老化而造成船體斷裂。這條船上共有22個儲油艙。船尾部分由於儲油艙破裂,重油洩出而沉入海底。但是,載著其餘部分重油的“納霍德卡”號船頭部分卻仍在海上漂流。7日,人們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船頭部分隨著海浪漂到了沿岸,並在日本著名的觀光勝地福井縣東尋坊海面觸礁,重油從撞壞的油艙中流出,使汙染更加嚴重。到8日,日本已有6個府縣的300公里海岸遭到浮油的汙染。而且浮油大有漂越過能登半島之勢。一切方法用盡之後,只剩下“人海戰術”。為了減輕災害,8日起,汙染地區沿岸的漁業協會組織起漁民,手持水桶、水舀子,來到海灘,人工清除重油。這一帶是日本海沿岸有名的遊覽區,有“日本三景”之一的天橋立、被視為自然奇觀的“鳴沙海灘”、充滿傳奇色彩的舞鶴港……終年吸引著無數遊人。這一帶又是海產品的重要產地。紫菜、蝦、深水蟹、鮑魚、海螺等都是這裡的名產。如今站在這一帶的海岸上,聞到的是一股刺鼻的油味,看到的是黑油拍岸。幾隻雪白的水鳥鑽出水面竟成了黑鳥。如今正是這裡收穫紫菜和捕蟹的季節。一位漁民從淺海岩石上撈起的紫菜上沾滿了油汙。每年此時,這裡的漁業協會都要向天皇贈送深水蟹,1997年他們已表示很難贈送了。不僅當季的海產品受到影響,而且夏季收穫的鮑魚等也將受到影響。初步估算,汙染造成漁業和旅遊業收入損失合計將逾百億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