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氏兄弟創立福新麵粉公司
在108年前的今天,1912年12月19日(農曆1912年11月11日),榮氏兄弟創立福新麵粉公司。1912年12月,福新麵粉公司由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創立於上海,它與茂新麵粉公司共同構成當時中國最大的私營麵粉企業集團。兩公司共有12個廠,分設於上海、無錫、濟南、漢口等地。每晝夜生產麵粉96000多包,約佔全國機制麵粉生產能力的32%,所擁有的資本佔全國私營麵粉廠總資本的30.5%。榮宗敬榮德生榮宗敬、榮德生是我國近現代著名的民族企業家。他們主要經營麵粉廠、紡織廠,被人稱為“麵粉大王”和“紡織鉅子”。榮氏兄弟故居,在無錫市郊區榮巷鎮西街榮宗敬生於1873年(同治十二年),原名榮宗錦,晚號錦園。榮德生生於1875年(光緒元年),原名榮宗銓,後取號樂農。他們是江蘇無錫西鄉榮巷人。他們的先世多從事商業。祖父榮錫疇是往來於滬、錫兩地的販運商。父親榮熙泰先在浙江烏鎮一家冶坊做帳房,後經人推薦到廣東當了清政府的厘卡稅吏。母親石氏。榮氏兄弟幼時入塾讀書,並幫助母親做家務幹農活。榮宗敬14歲進上海南市鐵錨廠學習帳房業務。翌年,到上海永安街源豫錢莊習藝。3年苦學滿師後,到上海南市鴻昇碼頭裡街森泰蓉匯劃字號(錢莊)當收解(跑街),負責承攬生意、聯絡客戶等業務。1895年,錢莊倒閉後,他回無錫閒居。榮德生比榮宗敬小兩歲。15歲時,到上海通順錢莊學藝。18歲時,隨父到廣東三水河口厘金局幫理帳務。1895年,他在厘金局3年任期屆滿,便和父親相偕離職回鄉。榮氏家族富過4代榮智健的曾祖父榮熙泰生有二子,長子宗敬和次子德生(即榮毅仁的父親)。受父親常年外出謀生的影響,榮氏兩兄弟十幾歲時先後到了上海,在錢莊裡做學徒。在父子三人因各種原因回到無錫老家後,榮熙泰最終決定在上海開辦錢莊。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初八,廣生錢莊在上海南市鴻升碼頭開業了,榮氏持股50%。不久榮熙泰病逝。而廣生錢莊是小本經營,獲利不多,3個合夥人因為信心不足撤股退出,從1898年起由榮家獨資經營。一年下來,沒什麼盈利。之後,榮氏兄弟決定向實業發展,1902年3月17日,保興麵粉廠在無錫正式開機生產。初期榮氏兄弟並不控股,直到1904年原大股東退出後,榮氏兄弟增資成為最大股東,廠名也改為“茂新”。榮氏兄弟又聯合其他人設立振新紗廠,1907年建成投產。後來,由於競爭加劇,茂新麵粉廠連續發生虧損;1908年,榮氏兄弟跟著別人投機橡膠股票失敗,連老本都賠了;1909年,做進口麵粉貿易時又發生沉船意外,貨物全部沉入大海。榮氏兄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榮氏兄弟被迫關閉了廣生錢莊,保住了振新紗廠,而茂新麵粉廠的其他股東紛紛出售股份。面對困境,榮宗敬決定借債擴大市場規模,最後向美商恆豐洋行借款12萬兩白銀,購買了全套最新的麵粉機。1910年,茂新獲得新生,產能達到每年89萬包,比建廠之初提高10倍,躋身於全國大廠之列。1912年,茂新營業利潤達到12.8萬兩白銀,還清所有債務之後仍有盈餘。此時,榮氏兄弟的兩位得力助手,即分別管理銷售和採購的王禹卿和浦文汀想自己獨立辦廠,並且找到榮宗敬借錢。最終,榮氏兄弟與王氏兄弟、浦氏兄弟合資,在上海新閘橋開了福新麵粉廠,榮氏兄弟出資2萬元佔50%股份,榮宗敬出任經理。福新開業幾個月就賺了4萬元,有股東便提出要分紅,榮德生提議三年不分紅以擴大規模,獲得透過。1913年夏,福新租用了中興麵粉廠;同年冬天又建了福新二廠;1914年6月又建了福新三廠。此時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麵粉銷售緊俏。與福新的擴張同時,茂新又買下了惠元麵粉廠,改為茂新二廠;還租用了泰隆和寶新兩個廠子,併入股了九豐。1915年,福新買下了原先租用的中興麵粉廠,改為福新四廠;1918年,福新五廠在漢口建成,接著又租用了華興麵粉廠,後來買下改為福新六廠。至此,榮氏兄弟倆主要經營的10家麵粉廠,每日產量可達到驚人的4.2萬袋,而10家廠子中有5家皆是透過收購而得。在麵粉業興旺時,榮德生就想擴充套件振新紗廠,並計劃在上海建二廠,在南京建三廠,在鄭州建四廠。因此他又提出暫不分紅,但其他股東都不同意,榮氏兄弟最終退出振新,在上海籌辦申新紗廠。不久買下恆昌源紗廠,榮德生入股四成,後來改名申新二廠。1922年2月,榮氏兄弟經營的麵粉廠和紗廠已經達到16家。不久,榮宗敬決定在漢口福新五廠附近設申新四廠,但榮德生認為負債經營風險大。後來因為榮宗敬決意上馬申新四廠,導致總公司(1921年在上海成立了茂福申總公司,作為家族企業的統一管理機構)週轉資金髮生困難,拖債累累。這時,榮宗敬再次冒險,以接受極為苛刻的條件向日本東亞興業株式會社貸款350萬日元(摺合220萬兩白銀),終於闖過難關。從此,榮氏兄弟博得“麵粉大王”和“紡紗大王”的稱號,確立起大資本家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