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記者、報刊主編、新聞教育家惲逸群逝世
在42年前的今天,1978年12月10日(農曆1978年11月11日),中國新聞記者、報刊主編、新聞教育家惲逸群逝世。惲逸群(1905~1978)1978年12月10日——中國新聞記者、報刊主編、新聞教育家惲逸群逝世。中國新聞記者、報刊主編、新聞教育家。惲逸群名鑰勳,江蘇武進(今常州市)人。1905年1月24日生。1921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學,因家貧中途輟學。1923年入無錫電話公司當練習生。1925年五卅慘案後,放棄科學救國的幻想,參加國民黨,先後任國民黨武進區、縣黨部常委。192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初任中共武進縣獨立支部委員,7月任中共武進縣臨時縣委常委。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在常州創辦逸仙中學,作為中共武進地下組織的秘密活動據點。1928年2月,任中共武進縣委書記,同月遭國民黨當局逮捕,後經親友營救獲釋。1928年10月後,先後擔任中共宜興縣委書記,中共蕭山縣委書記,中共浙北特委秘書長。1932年中共江蘇省委連續遭到三次大破壞後失去組織關係。同年8月入上海新聲通訊社任記者。1934年,與黨組織接上了關係。1935年後,先後參加上海文化界救國會、文化界救亡協會,積極投身抗日救亡的新聞宣傳活動,先後擔任《立報》編輯、評論記者、主筆及《生活日報》、《生活星期刊》編輯。1936年年底西安事變後,惲指出從各方面的情況分析,西安事變有和平解決的可能。全面抗戰爆發,先後任《導報》副刊編輯、副總編輯、主筆,《華美晨報》、《大美報》主筆,大量刊登抗日的新聞報道。1938年根據汪精衛近時言行分析,在《導報》上發表《異哉汪精衛之言》一文,公開揭露汪精衛的漢奸嘴臉,一月之後,汪精衛公開投敵。1939年6月,受組織派遣赴港,出任國際新聞社香港分社編輯、主任,香港中國新聞學院教授,中國青年記者學會海外辦事處主任及香港分會總務部主任。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重返上海,打入日本特務機關“巖井公館”,並在其下屬單位上海編譯社任社長、《中國週報》任主編,為黨蒐集情報。同時還與《申報》負責人一起策劃安排,儲存了全套《申報》,使之免受敵偽破壞。1944年10月,被上海日本憲兵司令部以共產黨嫌疑犯罪名逮捕。1945年6月30日,獲釋。1945年抗戰勝利後去華中解放區,先後出任華中新華社編委、社長,華中新聞專科學校校長,《新華日報》華中版總編輯,山東《大眾日報》社副社長、副總編輯兼中共中央華東局政治秘書、濟南市委機關報《新民主報》社長兼總編輯等職。上海解放後,任中共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副社長兼副總編輯,社長,華東新聞學院院長、復旦大學新聞系主任。1950年任華東新聞出版局局長。1952年“三反”運動中被錯誤地開除黨籍,撤職降級。1955年因“潘揚案件”被捕入獄,蒙冤20餘載。1965年到江蘇阜寧中學管理圖書。1978年8月由中共中央組織部安排至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工作。1978年12月10日在南京病逝。著有《蔣黨真相》、《新聞學講話》、《外蒙問題的考察》、《吳佩孚評傳》等書。1982年恢復黨籍,1984年4月,中共中央為其徹底平反,恢復名譽。點評:中國著名的新聞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