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12月3日發生的大事件

“武當劍仙”李景林逝世

在89年前的今天,1931年12月3日(農曆1931年10月24日),北洋軍閥、近代武術大師李景林逝世。李景林,字芳宸,號“廣古川”。生於清光緒十年(1885年),河北省棗強縣人。幼承父藝,從學技擊,在家鄉習燕青門及二郎門等武術。少年入奉天的“育字軍”(清朝辦在瀋陽的學生軍校)。因他聰穎及武術基礎好,受到軍中“管帶”(清朝軍官的職稱)宋唯一的喜愛。宋唯一是武當丹派一位劍俠,對李景林單傳秘授了武當劍法。八國聯軍入侵中國,“育字軍”解散,師徒從此各奔前程。於塞外得皖北異人陳世鈞(1821年-1932年)授以劍術。“武當劍仙”李景林晚年提倡全民國術化,國術能強身強國強種強族,強化振興民族精神,促使蔣介石成立“中央國術館”。曾是奉軍著名軍事將領,直奉戰爭後僑居上海,黃金榮和杜月笙都要給足面子,曾在國民政府裡收過多名政要為徒,政治上影響最大。字芳宸,號“廣古川”,河北省棗強縣人。早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師從楊氏太極宗師楊露禪之子楊建侯,和楊澄甫是至交,並於少年時在關外偶遇恩師劍俠宋唯一,被授武當劍法。平生最嗜武學,直至中年,軍務繁忙之中尤遍訪名師,向太極高手孫祿堂、八卦高手賈鳳鳴學習拳法和劍法,鑽研極深,並將武當劍法發揚廣大。李景林曾是張作霖麾下奉軍第一方面軍司令,最為驍勇善戰的軍事將領,後因直奉戰爭引咎辭職,定居滬上。1927年,蔣介石建立南京政府。李景林在上海奔走呼籲了一年多,要洗雪“東亞病夫”之恥,要提倡“全民國術化”、國術能“強身強國強種強族”,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第一人,具有強大的號召力與影響力。為了拉攏一位奉軍高階將領,又可收買一點人心,蔣介石特派邵力子到上海,請李景林建立“中央國術館”並任館長。1928年3月24日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李景林出任常務副館長,並開始掀起了一波全國學習武術的熱潮。李景林(右)傳授弟子黃元秀武當劍為推動學武潮,李景林欲於1929年春辦一個“全國打擂比賽”,苦於沒有資金。他雖曾為奉軍高階將領,也曾擔任省長,卻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當時他在上海的生活開支已很難維持,更無能力舉辦大賽。經過反覆思考,李景林決定採取下策,走一步“險棋”。在一次與黃金榮、杜月笙二人的敘談中,李景林表示要請他們幫忙舉辦“全國打擂比賽”,並請他們每人資助五萬大洋,黃杜兩人開始有點勉為其難,李見狀拔出手槍放在臺上,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你們是有名的‘大流氓’,這次我恢復本色,當回‘大土匪’,要劫持下你們兩位流氓。”說完哈哈大笑,面無人色的黃杜兩人直得連說好商量。1928年3月24日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李景林出任副館長,張之江任館長,又傳授了許多弟子。1931年12月3日,因突患痢疾,在濟南病故,年僅四十七歲。生前友好鄒聲遠曾有詩云:“龍泉之尺鬼神驚,起舞寒光耀眼明,君家絕技應無各,傳與群美后代光。”李景林先生一生戎馬生涯而致力於中華武學,堪稱楷模。關於他真實的武功,坊間說法紛紜,有人說他位居高位,所以才能暴享大名,因為其部下喜歡在外面吹噓其文治武功,加上因為身居高位,民間的練武者不敢貿然跟其比武,或者能戰勝他也裝作落敗藉機討好李景林,所以才有其神話般的不敗傳說;也有人說他的武功深不可測,傳說他和李書文交過手,且是唯一用兵器挫敗李書文大槍的人,不知是否以訛傳訛。總結來說,他確有推動國術的首功,單這點來論,他就足以名列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