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12月1日發生的大事件

深交所成立

在30年前的今天,1990年12月1日(農曆1990年10月15日),深圳證券交易所試營業。深交所成立深交所成立12月1日,是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29週年的日子。作為香港這一高度發達的境外資本市場近鄰,深交所20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在2000年後曾有長達四年的時間暫停發行A股,曾經轟轟烈烈籌備的二級市場歷盡風雨,幾乎胎死腹中。但在2004年和2009年先後推出中小板和創業板,令深交所鳳凰涅槃,取得了不輸上交所的驕人業績。透過對深交所發展史的回憶,希望進一步激發深交所“拓荒牛”精神和創造熱情,推動深交所在新的征程中實現新的歷史性跨越。深圳證券交易所簡介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2月1日,是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場所和設施,組織和監督證券交易,履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規定的職責,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督管理。深交所的主要職能包括:提供證券交易的場所和設施;制定業務規則;接受上市申請、安排證券上市;組織、監督證券交易;對會員進行監管;對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管理和公佈市場資訊;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職能。深交所以建設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為使命,全力支援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推進自主創新國家戰略實施。2004年5月,中小企業板正式推出;2006年1月,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公司股份報價轉讓開始試點;2009年10月,創業板正式啟動,深交所主機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以及非上市公司股份報價轉讓系統協調發展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架構基本確立。深交所堅持從嚴監管根本理念,貫徹“監管、創新、培育、服務”八字方針,努力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截至2010年6月30日,深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012家,其中主機板485家,中小企業板437家,創業板90家,市價總值56073億元。此外,69家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公司進入股份報價轉讓系統。2010年上半年,深交所首次公開發行總籌資額1543億元,總成交金額97297億元。多層次資本市場結構日趨完善,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轉變增長方式的功能日益顯現。深圳證券交易所歷史沿革深圳證券市場的起步最早應追溯到1986年。當時一些企業為了擺脫經營中的困境,進行了股份制改造。1988年4月1日,深圳發展銀行在特區證券公司的櫃檯上開始了最早的證券交易。隨後深圳市國投證券部和中行證券部相繼開業,萬科、金田、安達、原野(世紀星源的前身)等也陸續發行了股票並上櫃交易。“老五家”股票在“老三家”證券部的櫃檯交易,構成了深圳證券市場的雛形。1989年11月,深圳市政府作出了建立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決定。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試營業。深交所成立初期是歸屬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管理,1993年4月1日深圳證券管理委員會成立以後管理歸屬由人民銀行劃歸深圳證券管理委員會。隨著深交所的交易逐步活躍,上市公司數量逐漸擴大,所影響的範圍不斷擴大,1997年8月15日起,國務院決定,將證券交易所劃歸中國證監會直接管理,證券交易所的總經理和副總經理由中國證監會任命,理事長、副理事長由中國證監會提名,理事會選舉產生。由於扶持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發展,2000年9月深交所停止了新股發行。2004年5月17日設立中小企業板後,2004年6月25日新和成等八家公司掛牌上市,標誌著深交所又重新恢復了新企業上市,但是隻是包括中小企業。證監會於2009年10月23日舉行創業板開板儀式,宣佈創業板正式啟動,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集中上市。成立那些事深圳市在籌劃證券交易所方面比上海略先一步,這從上海派人到深圳去學習考察就可以看出來。1990年7月2日,深圳市正式成立了深圳市證券市場領導小組。在有關人員加緊研究、辛苦工作後,經反覆修改,一系列的建立證券交易所的方案設計完畢,特別是實行電腦無紙化交易很有特色,很超前。經深圳市政府研究討論後,決定上報國家體改委和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深圳市李灝等領導及有關人員認為特區就要體現“特”字,可以先行一步,試辦證券交易所,於是1990年8月18日,先行成立了深圳證券登記公司,為股票的登記、過戶作準備。實際上,深圳證券交易所計劃在1990年8月18日開業,後出於慎重考慮,決定放一放。深圳市又計劃在10月13日開業,也沒能如意。此時上海方面不聲不響地在運作,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已獲批准,所有進展非常順利。深圳方面得知上海證券交易所可能在12月要開業,緊迫感油然而生。1990年11月22日,深圳市委書記李灝、市長鄭良玉決定現場辦公,拍板決定深圳證券交易所到底能不能馬上開業,領導們再一次聽取了王健、禹國剛等有關人員的彙報,並現場觀看了電腦無紙化交易的示範執行。李灝書記問:“如果我拍板,你們什麼時候可以開業?”王健和禹國剛異口同聲答:“沒問題,明天就可以執行。”李:“好,我們是特區,特區特辦,我們叫試營業。再給你們9天時間,12月1日試營業。此事今天就拍板定了,以後不再開會研究。”話不在多而在精,幾句話,就決定了一個歷史時刻的到來。在場的工作人員激動得熱烈鼓掌。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開業,但“開業”前面加了個“試”字,因為申請沒有批,老五家開始交易。深交所歷任領導深交所第一任領導為王健,任深交所副總經理,主持工作。1993年3月6日,深圳市政府組織部宣佈任命禹國剛任深交所副總經理,主持工作。柯偉祥任深交所副總經理。羅顯榮任深交所理事長,王健任深交所副理事長。1993年7月23日,深圳市政府和市委組織部宣佈任命夏斌為深交所總經理。1995年5月11日,深圳市政府正式任命曾柯林為深交所理事長。1996年10月22日,深交所調整領導班子。中國證監會160號文任命莊心一為深交所總經理,張育軍、黃鐵軍為副總經理;免去夏斌常務理事、總經理職務,免去禹國剛、柯偉祥常務理事、副總經理職務。1997年9月3日,中國證監會任命桂敏傑為深交所總經理2000年10月26日,中國證監會正式任命張育軍為總經理。2002年3月起,宋麗萍出任深圳證券交易所常務副總經理。2008年2月任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深交所20年重要事件一覽相關記錄深圳股市1991年4月22日成交量為零,創下最低成交記錄。深圳股價指數1991年9月6日收市報45.6585,創下最低記錄。突發事件1993年12月13日廣東國投證券部的電腦程式出現故障,將該日9:40分前的委託買賣盤股數誤為手數,放大了一百倍,該證券部及時採取措施,進行了反向交易,致使該日股市出現異常波動的情況。1994年9月29日因天文原因調整交易時間,下午開市時間由13:00更改為13:40收市時間相應延長。2002年7月5日上午,因深圳證券通訊公司租用的亞太衛星1號7A轉發器受到不明強訊號干擾,導致917家證券營業部通訊全部中斷,根據《交易規則》和《深交所異常情況處理規定》等辦法,深交所作出緊急停市的決定。通訊系統於當日中午11∶15恢復正常,下午深圳證券市場正常交易。認股證風波1992年8月9、10、11日深圳發售1992年新股認購抽籤表,發生風波。11日受發售新股抽籤表影響,深圳證券市場領導小組決定深圳證券交易所停市半天。519行情1999年5月19日深滬股市爆發井噴式行情,史稱519行情。股權分置改革2004年9月6日,聯合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釋出並實施《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業務操作指引》。2004年推出中小板2004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批覆同意深圳證券交易所在主機板市場內設立中小企業板塊。中小板塊即中小企業板,是指流通盤大約1億以下的創業板塊,是相對於主機板市場而言的,有些企業的條件達不到主機板市場的要求,所以只能在中小板市場上市。2009年10月推出創業板十年磨一劍,2009年10月30日,伴隨著創業板開市鐘聲的敲響,證監會耗費10年“功力”磨礪而成的“創業板之劍”火熱出爐。當日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集體上市,平均漲幅達到106%。深交所曾四年未發新股面臨生死存亡險境從2000年9月起,深圳證交所在四年時間裡暫停了新股上市業務,所有新發行的上市公司股票全部轉到上海證交所上市流通。管理層做出這樣的安排,是為了讓深交所能夠集中精力籌建創業板市場。然而,資本市場風雲突變,全球創業板普遍由熱變冷,德國甚至有計劃的關掉了二板市場。隨著滬深股市規模差距的拉開,深圳證券市場及金融市場的地位逐漸遜色。深交所作為深圳資金蓄水池的作用已明顯弱化,甚至還導致人才的流失。金融機構及各類資金青睞程度的減弱,使深圳金融業很難與上海媲美。資本市場地位上的差距,同樣拉開了珠江三角洲與長江三角洲經濟優勢比較上的差距。受到停發新股的影響,深市上市公司的平均業績也容易落後。國內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整體素質提高,較依賴於發行新股來“輸血”,而深市卻得不到“新鮮血液”的補充。面對注重價值發現及追捧藍籌股的市場新變化,深市亟需補充藍籌股,從而鞏固市場的基礎。否則,深市將成為畸形的市場。深市自停發新股後,不僅造成了深圳證券市場資金的大規模流失,而且在深交所投資者開戶數量也不斷減少。部分原深交所投資者為更方便參與上交所新股申購或新股市值配售,往往放棄深市,轉投滬市。在市場不規範的背景下,投機性的資金偏愛炒作中小盤股或較小規模的市場。而深交所主要是一個存量市場,面對的卻是一個增量的資金群體,由此容易引發更大泡沫、投機炒作更厲害等問題。深圳證交所的現狀難以讓市場理解,有市場人士甚至指出:“與其不讓發行新股,不如關閉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