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11月26日發生的大事件

埃迪斯通燈塔被颶風毀壞

在317年前的今天,1703年11月26日(農曆1703年10月18日),埃迪斯通燈塔被颶風毀壞。埃迪斯通燈塔英國著名建築師和工程師亨利·溫斯坦利有一次在黑夜中駕船觸礁,所以他認為有必要為保護自己和其他船舶建造一座燈塔。早在1700年,他發明了第一埃迪斯通燈塔,並自豪地告訴世界,他的燈塔可以抵禦任何風暴的影響。但在1703年11月26日這天,他照常住在他的燈塔裡,但他不知道英國曆史上一個最具破壞力的颶風來襲,最後將他和他的燈塔一起帶走。1755年12月2日,英國南部普利茅斯港的埃迪斯通燈塔(EddystoneLighthouse),被火災燒燬。31歲的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斯密頓(JohnSmeaton),負責著手重建燈塔。該燈塔建於1689年,已經是第二次被毀。為了在近岸狹小岩基上,建造能抵禦海浪衝刷腐蝕及海風吹襲的燈塔。斯密頓透過多次試驗,研製出用石灰石、黏土、沙子、鐵渣粉碎後,配合煅燒的水硬性水泥,使用效果出奇的好。1759年10月,這座燈塔投入使用,一直到1877年拆毀重建。(1771年,斯密頓召集建立了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他是最早自稱土木工程師的人)。左圖為普利茅斯港現存的第四代燈塔,和第三代燈塔殘存的塔基。右圖為原址以北530米外重建的斯密頓燈塔。雖然對任何不能靠岸的船來說,靠星星的指引比在白天還容易航行,但是希臘人在公元前五世紀就知道在夜裡用燈塔來指示港口了;而燈塔在地中海的出現,無疑要比在希臘早得多。雖然最早的不朽建築是講希臘語的人搞的,然而最著名的燈塔卻是亞歷山大城的法老所建(約建於公元前300——280年)。斯特拉波描述亞歷山大的燈塔說,“在這個小島的末端,岩石屹立,水環浪打,懸崖上用白色大理石建造了一座燈塔,美麗壯觀,有許多層。以這個小島的名稱命名。”古代的另一世界奇觀——羅得的巨像,也是一座燈塔。後來的人們普遍認為這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像,他兩腳分開,橫跨在羅得港。它確實是一尊巨像,為利西普斯的學生查爾斯所建,但他一定是站在這個海港的入口處的什麼地方,兩腳絕不會橫跨港口。這尊像用青銅塑成,毀於公元前224年的—次地震。所有早期的燈塔(包括羅馬人建的許多燈塔,比如在公元43年後不久,為了幫助侵略部隊,在多佛建的燈塔)都應是用石料或毛石建成的塔,在塔尖上的一個容器裡燃燒木柴或煤炭。燈塔到十八世紀才有一些改進:英國的埃迪斯通燈塔,最初是木結構(建於1698年,毀於1703年的一次風暴),後來改成橡木和鐵結構(建於1708年,毀於1755年的一次火災),最後又由斯米頓於1759年改成混膜土結構。三種結構的埃迪斯通燈塔都點蠟燭,後面用簡單的金屬鏡反射蠟燭光。1784年,阿岡德發明了一種適用於燈塔的燃油裝置,但是這種裝置到十九世紀末就不用了,因為這時有了乙炔氣體,在這之前(1862)還出現了電碳弧光燈。現在是使用氙高壓弧光燈。阿岡德的燈芯和一個拋物線狀的金屬鏡一起使用。1822年,弗雷斯內爾製造出了一種透鏡,能將光束聚集起來投射出去;他便用這種方法改進了燈塔的照明。這種複合透鏡一直到現在還在使用。水泥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古羅馬時期,用火山灰與石灰石焙燒的原始水泥。中國唐代出現的三合土也有類似性質。斯密頓的水泥技術推廣後,效能不斷改進。1824年10月21日,英國利茲(Leeds)城的泥水匠阿斯普丁(JosephAspdin),獲得英國第5022號“波特蘭水泥”專利。此即普通矽酸鹽水泥。1834年布魯內爾主持修建的泰晤士河隧道(長396米,埋深23米),首次大規模使用了水泥灌漿技術。1840年和1855年,法國和德國建設了水泥製造廠。爾後它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廣開來。1861年,法國建築師Fran?oisCoignet,首次用鋼筋混凝土建成水壩。當時混凝土建築技術並不成熟,發生了眾多工程事故。直至1889年(清光緒15年),中國建成第一座立窯水泥廠——開平礦務局唐山細綿土廠(1893年因虧損停產,1907年改為唐山啟新洋灰公司,1939年被日本丸紅控制)。1949年中國水泥產量為66萬噸,印度為214萬噸,美國為3594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