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11月23日發生的大事件

江主席同葉利欽總統舉行非正式會晤

在22年前的今天,1998年11月23日(農曆1998年10月5日),江主席同葉利欽總統舉行非正式會晤。11月23日,江澤民主席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莫斯科舉行兩國國家元首首次非正式會晤。(會晤取得了積極和重要的成果,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就此次會晤成果及中俄邊界問題發表兩個聯合宣告)1998年11月23日上午,國家主席江澤民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莫斯科舉行了兩國國家元首首次非正式會晤(因葉利欽總統突患肺炎,住院治療,會晤是在莫斯科中央門診醫院進行的)。雙方在親切友好、無拘無束的氣氛中就中俄關系及共同關心的問題廣泛交換了意見。會晤取得了積極和重要的成果。葉利欽總統熱烈歡迎江主席來俄訪問,並對實現兩國元首首次“不扎領帶”的會晤表示十分高興。江澤民說,1996年4月,我們共同倡議建立了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兩年多來,兩國關係一直沿著這一軌道健康、穩定地發展,並正在順利地向新世紀過渡,對此我們感到滿意。雙方一致同意,為了把兩國各領域的合作全面推向新世紀,要繼續發揮元首互訪、總理會晤及各合作委員會等機制的作用。江主席邀請葉利欽總統明年訪華,舉行兩國元首第二次非正式會晤。葉利欽愉快地接受了邀請。朱鎔基總理明年春天將對俄羅斯進行正式訪問,以進一步推動兩國在經貿、科技等領域的合作。此外,兩國將進一步加強民間交往。在這方面,兩國領導人共同倡議成立的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可以發揮橋樑作用。關於兩國邊境問題,江澤民說,兩國東、西兩段已勘定的邊界首次在實地得到標示,這是對兩國睦鄰友好關係的歷史性貢獻。同時,我們達成了邊境裁軍和信任措施協議,共同在亞洲大陸創立了一個嶄新的邊境安全模式,這有利於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他對葉利欽總統為此作出的貢獻表示讚賞。葉利欽總統對兩國在解決邊界問題上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給予高度評價。他說,雙方作出的努力有利於建設一條長期和平穩定的邊界,中俄之間的這種新的邊境安全模式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關於臺灣問題,江澤民說,我們這次會晤後將發表一個聯合新聞公報,俄方在公報中進一步明確了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即不支援“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不支援臺灣獨立,不支援臺灣加入聯合國及其他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不向臺灣出售武器。他說,“我高度讚賞總統閣下和俄羅斯政府對中國統一事業的支援。中國也同樣堅定地支援俄羅斯的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葉利欽總統表示,俄將始終堅持一箇中國的立場,不會有任何偏離。俄與臺只有非官方的經濟、文化聯絡。雙方還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就此次會晤的成果及中俄邊界問題發表兩個聯合宣告及聯合新聞公報。相關資料:世紀之交的中俄關系(中俄高階會晤結果聯合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和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在莫斯科舉行的第六次中俄高階會晤期間,雙方就世紀之交國際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協調了立場,並就進一步加強雙邊合作的長期戰略前景達成共識。本世紀人類在精神和物質文明以及科技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時動盪和衝突也使人類遭受空前浩劫。兩國元首認為,鑑於歷史教訓,重要的是應促成國際社會達成共識,使和平與全面協調發展成為人類在新世紀應該遵循的主要原則。只有透過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和集體創造力,才能建立國際經濟和政治新秩序,真正確保所有國家的社會穩定,公正合理地維護各國人民的利益。為此,兩國元首指出,1996年4月中俄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紀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既是根據對雙邊關係歷史和當今世界現實的深刻思考,也是基於就國際形勢發展和兩國合作前景所達成的共識。中俄兩國建立戰略協作關係不是結盟,也不針對任何第三國,而是在兩國相互關係中摒棄對抗,併為雙方在各個領域進行最廣泛的平等互利合作創造條件。兩國元首一致認為,應在下列重要原則基礎上不斷加強和充實中俄夥伴關係:一、國際關係具有建設性的多極化程序有助於建立一個平衡、穩定、民主、不對抗的新秩序。這一趨勢客觀上符合所有國家的根本利益。二、當今世界的豐富多彩,多種文化的並存與互補,是人類不斷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承認和尊重世界文明的多元性是建立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的必要條件和客觀要求。歷史、文化、經濟及社會政治制度的差異不應成為衝突或相互疏遠的根源或理由,而應成為相互增益和相互完善的動力。21世紀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單一的歐美世紀或者亞太世紀,也不應該由某種宗教或者意識形態價值體系來主導。21世紀應該並且能夠成為各國家和各地區的文明和傳統相容幷蓄、共同繁榮的時代。中俄兩國在相互關係和與其他國家的交往中將堅持上述態度,併為確立這一趨勢做出自己的貢獻。三、世紀之交,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和區域化正在成為決定世界經濟狀況的重要因素。中俄支援並積極參與這一程序。同時,各國經濟相互依賴已發展到了必須將保護主權國家的經濟安全列為最迫切的問題的階段。因此,尤為重要的是必須在經貿關係中恪守平等互利和地區開放原則,消除國際貿易中各種形式的歧視,摒棄利用貨幣金融槓桿將有損於某國合法民族利益的政治經濟條件強加於人的企圖。一系列地區和國家出現金融危機的教訓證明,困難時期應該相互支援,同舟共濟,而不應藉機謀取私利。四、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起著核心作用。透過聯合國的行動能夠更加充分和更加明顯地體現出日益增長的世界多極化潛力,並在處理國際事務中逐漸排斥單方面的或狹隘民族主義的行徑。因此,支援和全面加強聯合國的方針是中俄外交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聯合國進行認真、合理的改革,使之既保留全部已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運作機制,同時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考慮世界的現實,這將有助於加強聯合國在世界上的威信和作用。完善安理會的工作在聯合國改革過程中佔有特殊位置。任何情況下都不應懷疑聯合國憲章所賦予的安理會對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主要責任。任何繞過安理會的企圖都將導致對現有維和機制的破壞和國際事務的混亂,造成以強權凌駕於國際法之上的事實。擴大安理會的設想應從嚴格遵守公正的地緣分配原則出發,並徵得廣泛同意,最理想的應是聯合國各成員國協商一致。五、冷戰後特別是近年來大國關係的明顯改善已成為國際形勢發展的重要積極因素。為了建立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不僅必須保持和加強這一趨勢,而且還要創造條件使各大國不擴大現有的或建立新的軍事政治聯盟,不搞對抗或形形色色的相互遏制,放棄瓜分各地區勢力範圍的意圖。當今世界各大國只要本著夥伴與合作的精神,彼此間就不存在不能透過平等對話加以解決的原則性問題。六、兩國元首主張繼續核裁軍程序,強調在這一程序中保持和鞏固限制反導彈防禦系統條約非常重要,認為這一條約過去是,現在仍然是保持世界戰略穩定的基石之一。七、振興發展中國家經濟和加強它們在國際事務中的建設性作用,對推進人類和平與繁榮至關重要。中國和俄羅斯重申,願意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並呼籲發達國家更積極地促進亞、非、拉各國的不斷進步。八、在建立公正、可靠的國際秩序的曲折道路上,需要克服一系列可能破壞這一程序的嚴峻挑戰。為此,中國和俄羅斯認為,有必要就一些最尖銳的、其升級有可能對國際社會構成現實威脅的衝突闡述自己的原則立場。科索沃局勢仍令人關注。當務之急是堅持尋求政治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任何武力手段只能加劇地區對立。只有在尊重南聯盟主權和領土完整,遵守聯合國憲章和公認的國際法準則,尊重科索沃地區各民族合法權益的基礎上才能找到相互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關於南亞局勢,中國和俄羅斯重申其在聯合國框架內和其它多邊會晤中所確認的立場,強調“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和“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對全球爭取核不擴散和核裁軍的努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中俄兩國呼籲所有尚未參加的國家立即無條件地加入這兩個條約。同時,兩國歡迎南亞國家恢復政治對話,希望對話能夠促進解決懸而未決的問題,維護和增進地區安全與穩定。阿富汗危機不可能依靠武力解決。在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通向和平的道路只能是組建一個有代表性的,能充分考慮阿富汗社會各民族、各宗教和政治團體合法權益的政府。聯合國和所有希望阿富汗局勢穩定的國家有責任敦促衝突各方結束軍事行動,開始談判程序並尋求政治解決現有問題的途徑。朝鮮半島問題的解決對亞太地區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南北雙方以彼此都能接受的任何形式繼續對話都有助於這一問題的解決。在東盟地區論壇框架下,加強對話、信任與合作有利於促進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和安全。九、完善現有各個級別,特別是最高階對話機制,對中俄戰略協作關係的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為此,兩國元首將充分利用“熱線電話”和互致信函方式就重大問題交換意見。兩國元首商定,中俄第七次最高階會晤將於1999年在中國舉行。雙方將採取共同措施,提高兩國政府首腦定期會晤機制的實效。兩國總理將於1999年春在莫斯科舉行第四次定期會晤。雙方將為會晤取得積極成果認真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為此,雙方將認真落實業已達成的經貿合作協定,努力實現經貿合作的多樣化,採用新的合作形式,按國際通行慣例行事。將優先關注大中型專案,活躍中俄兩國地方間的經濟往來。兩國將繼續努力就迫切的國際問題加強磋商,協調立場。(會晤取得了積極和重要的成果,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就此次會晤成果及中俄邊界問題發表兩個聯合宣告)兩國職能部門將繼續共同打擊一切形式的有組織違法活動,包括非法販運毒品和麻醉品,走私和非法移民。將加大力度遏制民族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兩國將切實落實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和裁減軍事力量兩個協定,並將繼續在高層就安全保障的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磋商。雙方認為,1998年7月3日阿拉木圖五國會晤及其宣告為加強中亞地區安全與合作開闢了良好的前景。兩國重視擴大和規範雙方民間接觸與交往,願意努力增進對對方歷史、文化、傳統習慣和現實的瞭解。支援和鼓勵兩國社會團體和新聞媒介進行樹立中俄兩國真實、友好形象的活動。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有責任為此發揮更大的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元首在世紀之交莊嚴宣佈,兩國將忠實於和平、公正和合作的信念,並努力按這一信念行事,使21世紀能夠建立真正的物質、政治、法律和其它保障,構築一個能避免戰爭、壓迫、破壞、暴力的世界秩序,為人類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關於中俄邊界問題的聯合宣告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23日舉行非正式會晤後,發表了關於中俄邊界問題的聯合宣告。聯合宣告全文如下:中國和俄羅斯兩國元首滿意地指出,根據1994年9月3日簽署的中俄國界西段協定進行的中俄國界西段勘界工作野外作業已經結束。至此,中俄國界東、西兩段已勘定的邊界在兩國關係史上首次在實地得到準確標示。雙方將在商定的期限內完成全部勘界工作。雙方一致認為,在平等協商、互諒互讓基礎上順利解決中俄勘界問題,有利於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有助於中俄兩國睦鄰友好關係的進一步發展,也是對鞏固地區安全與穩定作出的重要貢獻。雙方同意以有關目前兩國邊界的條約為基礎,根據公認的國際法準則,本著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精神,繼續就尚未協商一致的個別地段的邊界線走向問題進行談判,以求得公正合理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