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康定縣發生6.3級地震
2014年11月22日(農曆2014年10月1日),康定6.3級地震歷史上發生多少次?。地震發生時道孚縣八美鎮一民眾家中情況2014年11月22日下午4點55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北緯30.3度,東經101.7度)發生6.3級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四川日報訊息稱,康定縣城有明顯震感,但沒有發生大面積房屋垮塌,震中位於康定縣新都橋、塔公鄉附近,距康定縣城有折多山阻隔。17時50分左右,康定縣消防中隊一值班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關於地震尚未接到求救報警。康定縣城多名居民介紹,地震持續時間不長,在十秒以內。一名賓館工作人員稱,“震了兩次,第一次不是很兇,第二次嚇得我腿都軟了。”根據四川省衛生計生委要求,甘孜州人民醫院已緊急騰出80張床位,用於接收地震傷員,甘孜州血站已準備22000毫升血液備用。雅安市血站已做好支援準備,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和四川省人民醫院已做好轉運和收治重症傷員的準備。康定縣城民眾跑到街邊“避難”地震預警成功22日16時55分,四川康定發生6.3級地震,成都震感明顯。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建設的地震預警系統對該次地震成功預警,為康定縣城區提供了7秒避險時間,同時,成都市區也提前53秒收到預警資訊。據瞭解,截至10月底,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有關單位採用ICL地震預警技術系統,已在中國25個省市建成了近200萬平方公里的地震預警網,覆蓋了中國人口密集的多震區面積的80%,連續成功預警了蘆山7級強震、魯甸地震、景谷地震等19次造成了破壞的地震,公眾和重大工程已透過手機、廣播電視、微博、專用接收終端享受地震預警服務,取得了明顯的減災效果。公眾可免費下載“地震預警”手機軟體享受地震預警服務。有理論研究表明,如果預警時間為3秒,可使人員傷亡比減少14%;如果為10秒,人員傷亡比減少39%,如果預警時間為20秒,可使人員傷亡比減少63%。康定歷史康定是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歷史名城,古為羌地:三國蜀漢稱“打箭爐”,漢隸沈黎郡,隋為嘉良地,唐縣境東北部為中川、會野等羈縻州,屬雅州,屬吐蕃。元置宣撫司,宋明繼之,崇禎十二年(1639),固始汗在木雅設定營官。清康熙四十二年(1701),清軍平定木雅營官昌側集烈之亂後,復設明正長河西魚通寧遠宣慰司(簡稱“明正土司”),清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年)置打箭爐廳;雍正十一年(1733)置打箭爐廳,設同知。光緒二十九年(1903)升為直隸廳,隸建昌道,三十四年(1908)改為康定府。民國2年(1913)設康定縣,屬川邊特別行政區。1935年紅軍長征路經縣境,在金湯建立蘇維埃政府,在孔玉、新和、捧塔、三和、麥崩、前溪建立鄉蘇維埃政府。民國28年(1939)西康建省,省會設康定。1950年,屬西康省藏族自治區;康定為西康省藏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地。1955年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仍為州府駐地。康定情歌《康定情歌》是由四川宣漢的李依若創作於40年代,產生於四川康定的一首民歌。大約在1930年前,李依若在成都讀大學時(大約在1930年前),與一個同姓李的同學戀愛。姓李的同學是康定人。李依若與女友結伴到康定跑馬山玩耍時,根據湘西“溜溜調”編了一首《跑馬歌》,唱給“李家溜溜的大姐”聽,以示求愛(即後來的《康定情歌》)。由於家人和族人的反對,婚事未能成功,家裡不給他錢讀書,後來還全靠他的義父石體元(時任四川省財政廳廳長)和李姑娘的相助,才完成了大學學業。如今,《康定情歌》唱遍大江南北,唱響了全世界,而且還是我國第一首飛向太空的歌曲,被人們美譽為宇宙情歌(世界十首名曲之一)。在康定跑馬溜溜的山上,於2001年8月18日專門為這首歌而舉辦一個藝術節-中國西部康定歌節,讓《康定情歌》的故鄉大大風光了一次。《康定情歌》作為康定縣的“名片”,讓康定走出了大山,走出了盆地,走出了國門。延伸閱讀:康定歷史上發生多少次地震?延伸閱讀:康定歷史上發生多少次地震?康定-甘孜地震帶又名“鮮水河地震帶”康定地震屬康定-甘孜地震帶引發。這是四川地震史上的一條最長最活躍的地震帶。該地震帶它西起甘孜東谷北,向東南延伸,經爐霍、道孚、康定,南達石棉,長約400公里。地質構造上的鮮水河斷裂、乾寧—康定斷裂、折多塘斷裂及石棉斷裂便分佈在這裡。歷史上這條地震帶地震活動頻繁,震級大,破壞烈度強,堪稱全川之冠。其震源深度一般在20公里以內。自1630年以來,在這條地震帶上發生7級以上地震即達9次。1、1630年松潘小河營地震估計7.0級1月16日(明崇禎三年十二月初四),松潘小河營地震。當地又發生7級地震,引發山崩,城牆有120丈倒塌,波及松潘、蒼溪、廣安、重慶、璧山、珙縣、威遠、樂山、雅安、成都等地。2、1725年康定地震估計7.0級8月1日(清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康定7級地震,當地衙門、民居、碉樓全部倒塌,死傷嚴重,波及漢源、天全、理塘、巴塘等地。3、1748年康定地震估計7.0級8月30日(閏七月初七),康定西北7.0級地震,不到一天內震了7次,波及爐霍、馬爾康、汶川、德陽、樂至、內江、隆昌、自貢、南溪、珙縣、屏山一帶。4、1786年康定地震估計7.25級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六日(1786年6月1日)午刻,康定發生7.25級地震,震中位置北緯29.9°,東經102.0°,震中烈度Ⅹ—Ⅺ。1786年6月1日,打箭爐(今康定)、瀘定橋、磨西等地發生地震,城垣全行倒塌,不存一間,文武衙署、倉庫、兵房全塌,壓斃兵丁、商民、貧民,明正土司官寨碉房倒塌並起火災。打箭爐至泰寧營一帶,山石坍墜,徑途阻塞,文報不能馳遞。打箭爐以外通藏大路,大山裂墜,雍塞瀘河(大渡河),積水高20餘丈,致水停蓄氾濫,沿河田地多遭淹沒。地震乍震乍止,缸水傾側,人不能立,震後微微作顫,移時復震,如是數月。5、1816年爐霍地震估計7.0級12月8日(清嘉慶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爐霍7級地震,清嘉慶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四川爐霍地震,“十月二十日丑時,章谷一帶地震,喇嘛寺及各房屋猝遭倒塌,壓斃漢、番男、婦大小人口甚多。……共壓斃漢、番大男婦並大喇嘛一千八百一十六名口,小男女、小喇嘛一千三十八名口。”6、1904年爐霍地震估計7.25級8月30日(清光緒三十年七月二十四日)道孚7.25級地震,二百里內沿途房屋大多震倒。七月三十日、八月初二又震。7、1923年爐霍道孚地震7.25級3月24日20時40分06秒,爐霍—道孚間發生7.25級地震,震中位置北緯31°30′,東經101°00′,震中烈度Ⅹ度。地震震中面積達40平方公里,破壞最為嚴重的地方在將軍橋一帶,爐霍地面約廢1/10,延及500餘里。城內將軍橋及河壩等處地裂很多,寬1—2米。官署民房傾陷,廟宇教堂倒塌。全縣人畜死傷甚多,死亡人數3000以上,財產損失200-300萬元,城鄉200裡內幾無炊煙,歿者無人棺殮,生者啼飢呼寒,無以度日,傷者哀嗷莫救。8、1955年康定折多塘地震7.5級4月14日9時29分2秒,康定折多塘發生7.5級地震,震中位置北緯30°00′,東經101°48′,震中烈度Ⅹ度,震源深度20公里。震時山崩地裂,飛沙走石;河水上漲,泉水增大或乾涸,水變顏色,有的泉水位置也發生變化,折多塘溫泉水溫下降;塔公至康定間海拔5820米的海子山“峰頂”崩塌削平,貢嘎山雪崩,冰塊溶化使燕子溝漲水20多天。康定全縣房屋和寺廟共倒塌624間,傾斜、破壞1083間,地震死亡70人,傷217人。9、1973年爐霍雅德地震7.6級2月6日18時37分07秒,爐霍縣雅德發生7.6級地震,震中位置北緯31°18′,東經100°42′,震中烈度Ⅹ度,震源深度11公里。受災地區包括爐霍、甘孜、道孚、新龍、壤塘等縣,面積約6000平方公里。房屋倒塌15700幢,破壞2867幢,損壞3441幢。川藏公路有17處遭到嚴重破壞,塌方40—50處(坍塌寬度幾米至幾十米不等),路面普遍裂縫,計30—40處,百餘條。地震死亡2175人,傷2756人,死絕88戶;損失牲畜40427頭,糧食4023602斤。康定至甘孜、爐霍、色達、新龍、鄧柯、石渠、白玉、德格等縣郵電線路破壞,通訊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