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康佈雷戰役爆發
在103年前的今天,1917年11月20日(農曆1917年10月6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康佈雷戰役爆發。等待開赴前線的英軍坦克專列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至1917年11月時,義大利軍隊在卡波雷託戰役中處境艱難,為支援意軍並再次檢驗坦克作為進攻兵器的作用,英國遠征軍司令黑格將軍決心在法國北部地形平坦、適於坦克作戰的康佈雷西南地區實施進攻,意圖一舉突破德國軍隊興登堡防線。參戰的英軍為第3集團軍的8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和3個坦克旅,配備坦克470多輛、飛機約1000架、火炮1000餘門。在康佈雷地區的守軍為德國軍隊第2集團軍的4個師,配備近500門火炮。1917年11月20日,英軍在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掩護下,以400餘輛坦克伴隨步兵衝擊,並快速突破德軍防線,攻佔德軍若干支撐點,向前推進8.2公里,殲敵8000餘人,但因騎兵未能及時投入戰鬥,致使德軍得以封閉突破口。此後,英軍重點進攻布林隆森林,以鞏固既得陣地。22日至23日,德軍迅即調集兵力,以火炮並出動飛機用磷彈對付英軍坦克。29日,英軍停止進攻。30日開始,德軍在得到11個新銳師的增援後,從左、右兩翼對英軍反覆突施反衝擊,英軍在德軍的強大攻勢下,於12月5日被迫後撤,德軍得以收復大部分失地。英軍在後撤的同時,以尚有戰鬥力的70輛坦克擊退德軍的反擊,打破了德軍圍殲英軍的企圖。7日,戰役結束。此役,英軍損失4.3萬人,德軍損失4.1萬人,開創了大規模使用坦克作戰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