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與巴勒斯坦建交
在32年前的今天,1988年11月20日(農曆1988年10月12日),我國與巴勒斯坦建立外交關係。耶路撒冷新城巴勒斯坦國,位於地中海、死海和約旦河之間。戰略地位重要,是歐、亞、非三洲交通要衝。北接黎巴嫩,東鄰敘利亞、約旦,西南與埃及的西奈半島接界,西瀕地中海。海岸長198公里。1947年11月自治前巴勒斯坦地區總面積為2.7萬平方公里。在該地區建立的阿拉伯國面積為1.15萬平方公里,1988年宣告成立巴勒斯坦國,但其疆界未定。人口575萬(1993年數字,包括流落在其他國家的巴勒斯坦人)。講阿拉伯語。大多數人信奉伊斯蘭教。首都耶路撒冷。主要礦藏為鉀鹽和溴化物、石油、錳、鋁土、鉻、鹽、石膏等。農作物有小麥、大麥、菸草、玉米以及亞熱帶水果等。公元前13世紀末希伯來人遷入巴勒斯坦。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建立希伯來王國。此後巴勒斯坦常遭周圍大國佔領,猶太人被趕出巴勒斯坦,流落世界各地。公元7世紀,巴勒斯坦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斷移入。16世紀起巴勒斯坦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19世紀猶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帝國主義挑起阿、猶民族矛盾。1947年11月聯合國透過決議,規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猶太兩個獨立國家,耶路撒冷市國際化。猶太人於1948年成立以色列國,阿拉伯人反對該決議,阿拉伯國家始終未建立。以色列建國以後,與阿拉伯國家發生四次大規模戰爭。100多萬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趕出世代居住的家園。1964年5月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1988年11月16日宣佈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1965年5月巴解組織在北京設立享有外交機構待遇的辦事處。1988年11月20日同中國建交。耶路撒冷復古模型耶路撒冷電影中心聖母教堂大門市政廳舊址國際會展中心新老城區,從橄欖山西望,近處是耶路撒冷老城,遠處是新城所謂隔離牆,是沿以巴邊界線的一道高8米、長約700公里的安耶路撒冷聖殿山上的圓頂清真寺耶路撒冷老城區撫摸時間,有人說耶路撒冷是一座亂城,也有人說這裡是是非之城。耶路撒冷聖經動物園聖城遠眺耶路撒冷植物園城市建築老城老街老婦西牆,作為第二聖殿的殘跡,是猶太教除聖殿山外的第二神聖耶路撒冷市政廳老人靠著斑駁的石牆看向遠方石階,蜿蜒的石階,已經被踏得發亮。它默默地做一個旁觀者傳統服飾持槍,動盪、戰爭、人體炸彈,是大多數人對巴勒斯坦的印象。農貿市場申請成為聯合國成員阿巴斯訪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馬哈茂德·阿巴斯耶路撒冷中央巴士總站耶路撒冷新城的市區公路輕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