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11月10日發生的大事件

我國首臺無纜水下機器人問世

在26年前的今天,1994年11月10日(農曆1994年10月8日),我國首臺無纜水下機器人問世。1994年11月10日,我國第一臺無纜水下機器人研製成功。當時,專家認為這臺名叫“探索者”號的機器人整機功能、主要技術效能指標均達到國際90年代同類水下機器人先進水平。據悉,“探索者”號是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所、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702所、中科院聲學所、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大等單位歷時四年研製成功的。據專家介紹,水下機器人可分為載人水下機器人(HOV)和無人水下機器人。其中,無人水下機器人又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纜水下機器人,習慣稱為遙控潛器(RemoteOperatedVehicle,簡稱ROV);另一類是無纜水下機器人,習慣稱為自主式水下潛器(AutonomousUnderwaterVehicle,簡稱AUV)。“探索者”號無纜水下機器人,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臺無纜自治水下機器人。這臺機器人是國家“863計劃”自動化領域部署的重點型號研製任務之一,水下潛深1000米,活動範圍可達12海里,可在四級海況下正常回收,能在指定海域搜尋目標並記錄資料和聲納影象,可對失事目標進行觀察、拍照和錄影,並能自動迴避障礙,具有水聲通訊能力,可將需要的資料和影象傳至水面監控臺上顯示。“探索者”號無纜水下機器人在水面共設有三臺計算機,即主控計算機、定位計算機及影象恢復計算機。主控計算機提供載體系統遙控操作介面、自治航線的程式設計介面以及載體系統狀態的監視介面,實現了人機互動,同時得到GPS全球定位系統資料計算出母船的位置,這樣可在海圖中描繪載體在地理座標系內的航跡。影象恢復計算機處理主控計算機送來的壓縮電視訊號並將其恢復。回顧歷史,我國水下機器人研製是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的。我國首臺水下機器人“海人一號”由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於1986年研製成功。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了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龍”號無人有纜潛水器和“潛龍一號”無人無纜潛水器為代表的大洋勘探“龍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