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一一·九”學生運動
在92年前的今天,1928年11月9日(農曆1928年9月28日),哈爾濱“一一·九”學生運動。1928年5月13日,在日本的逼迫下,張作霖與山本條太郎正式簽訂了出賣東北路權的《滿蒙新五路協約》。訊息傳到哈爾濱後,各大中學校學生集會,反對日本在東北修築鐵路。11月4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法政大學、醫學專門學校和東省特別區立第一中學、第二中學、第三中學、女子中學,以及吉林省立第六中學等學生代表,在第一中學禮堂集會,組織成立哈爾濱學生維持路權聯合會。會上透過了《總罷課、遊行示威、開展反築路鬥爭的決定》,並定於次日組織全市學生遊行示威。5日中午,哈爾濱各大中學學生200餘人,齊聚南崗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現南崗民益街鐵路中學址)請願。哈爾濱各校學生5日示威的訊息傳開後,雙城縣省立第三中學、縣中學學生舉行遊行示威,發表宣言,聲援東北地區的反修“五路”鬥爭。11月8日上午,哈爾濱學生維護路權聯合會在第一中學召開緊急會議,決定11月9日舉行一次更大規模的總罷課和示威遊行。1928年11月9日上午9時,哈爾濱的大學、中學和部分小學的學生5000餘人,冒著初冬的寒風,湧向南崗許公路(今景陽街)東省特別區立第二中學對面廣場(道外八區一帶)集會。學聯主席張桂相發表簡短的動員演說:要到人口密集的道外地區進行遊行示威,以喚醒更多的民眾,共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修“五路”的侵略行為。會後,遊行隊伍向道外進發。當來到正陽街(今靖宇街)口的時候,發現有全副武裝的軍警把守。濱江縣知事李科元、濱江警察廳長高齊棟親自率陸軍30人、警察50人,在遊行隊伍必經之路,架設鐵絲網,嚴密把守。見此情形,學生代表立即與高齊棟據理力爭:“道外是中國人的集居區,我們必須到道外遊行,宣傳日本強修“五路”的罪惡目的,以喚起同胞們的愛國心。”不等學生代表說完,高齊棟就帶著訓斥的口氣說:“國家大事,無須爾等操心,你們年幼無知,不好好唸書,受壞人唆使。跑到街上聚眾鬧事,是非法的。奉輔帥(即張作相)的命令,要嚴厲制止學潮……”高齊棟的威脅和恫嚇,並沒有使同學們退卻。學生代表質問高齊棟:“道外是中國人的土地,我們都是中國人,中國人進入中國土地,你們不准許,而日本人在中國土地上強行修築鐵路,你們為什麼不去阻止?難道說我們愛國還有罪嗎?”高齊棟被學生代表質問得張口結舌。談判破裂後,學生代表立即開會,決定強行衝過封鎖,進入正陽街遊行示威。頓時,一場肉搏戰開始了。據史料記載,“始則徒手撐拒,繼則拳腳相加,終則一方執槍柄,一方童子軍木棒還擊,遂至奪槍、奪棒,紛亂益甚。於是,向空中鳴槍……”霎時間,手無寸鐵的學生被打得頭破血流。這時,東省特別行政長官張煥相帶著警官生乘車趕到。張煥相對學生說:“你們到特區內遊行,我都支援。進入道外,我無能為力。你們趕快回去吧。”面對鮮血灑滿街頭的受傷同學,憤怒的學生再次集結成隊,高喊著“打倒高齊棟”、“活捉殺人犯”的口號,與軍警正面交鋒。學生們用磚頭、石塊、旗杆、木棒向軍警還擊,打得反動軍警抱頭鼠竄。指揮鎮壓學生的姜隊長和兩名警察也被學生打傷。濱江縣知事李科元和警察廳長高齊棟見大勢不好,慌忙鑽進汽車逃之夭夭。遊行隊伍終於衝入道外正陽街。遊行隊伍衝散軍警的堵截後,走遍了道外的主要街道,並在繁華街口講演,許多群眾加入遊行隊伍。站在街道兩旁的群眾和學生一起呼喊反日口號。遊行隊伍所到之處,許多商號燃放鞭炮以示歡迎。當遊行隊伍來到十六道街濱江縣公署(現市第四醫院門診址)時,已是下午4時許。學生將縣公署團團圍住,要求李科元和高齊棟出來答覆鎮壓學生運動的理由,但他們始終沒敢露面。之後,遊行隊伍由道外返回道里,來到濱江道尹公署,要求蔡運升出來說話,此時蔡運升早已逃走。當晚,學生又向張煥相提出三項要求:(1)廢棄築路條約;(2)保障學生遊行示威、宣傳的自由;(3)嚴懲李科元、高齊棟、蔡運升,醫治受傷學生。此次事件史稱“一一·九”慘案,學生重傷8人,輕傷140人,住院43人。儘管如此,當局對鎮壓學生的愛國運動的事實百般抵賴。為了聲援愛國學生的鬥爭,哈爾濱各界人士紛紛譴責當局的血腥鎮壓。很多市民在學生示威的當晚,攜帶慰問品到醫院看望受傷學生。《哈爾濱公報》、《國際協報》都以顯著位置刊登警察毆傷學生的訊息和照片,並發表文章抨擊軍閥的賣國行徑。中東鐵路三十六棚總工廠工人參加了反日修路的鬥爭,表示“誓做學生後盾”,還散發傳單2000餘份。哈爾濱“一一·九”事件打亂了日本掠奪中國東北路權的計劃,推遲了修築“五路”的程序。此後,日本雖然又採取各種手段兌現所謂《滿蒙新五路協約》,但是,懾於東北人民的強烈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開工修築“五路”的野心終未能得逞。當學生隊伍行至道外區正陽街口時,遭到反動軍警的堵截反對日本侵略、維護路權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