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牆倒塌
在31年前的今天,1989年11月9日(農曆1989年10月12日),第一個開放柏林牆的東德守衛。一群西柏林的示威者拆倒了柏林牆的一段1989年5月,在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宣佈放棄執政黨地位,實行多黨制,波蘭統一工人黨與團結工會達成實行議會民主的協議,正在為即將到來的大選作準備的時候,匈牙利開始拆除通往奧地利邊界上的鐵絲網,開啟了民主德國居民經匈入奧逃往聯邦德國的缺口。至10月初,已有3.7萬名民德公民逃往聯邦德國。在居民大批出走的衝擊下,10月7日民德40週年國慶日前後,東柏林、萊比錫等許多城市爆發了遊行示威活動,要求民德當局發揚民主,進行改革,放寬對出國旅行和新聞媒介的限制。為了平息事態,穩定局勢,德國統一社會黨頻繁召開會議,討論對策,但意見嚴重分歧。在10月17日的政治局會議上,民德15個專區(包括東柏林)黨的書記中有13個要求以埃裡希-昂納克為首的政治局全體成員辭職。18日,德黨召開十一屆九中全會,從1971年以來一直擔任民德最高領導人的昂納克以健康為由辭去黨和國家一切領導職務,原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會書記、國務委員會副主席埃貢-克倫茨當選為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24日又接任民德國務委員會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克倫茨上臺立即表示要推行改革,要實行“自由選舉”,然而克倫茨的一個驚人之舉乃是11月9日突然下令鑿開了“柏林牆”,宣佈開放東西柏林、東西德的分界線,於是,民主德國居民頃刻像潮水一般迅猛地湧向西柏林和聯邦德國各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果的影響下,歐洲的政治地圖被劃定了。但是在1989年;這張地圖卻經歷了在首次劃定之後影響最為深遠的眾多變動。人民群眾自發的不滿和憤恨情緒吞沒了東歐一系列國家的政權,並開始衝擊和動搖蘇聯陣營中的國家所確立的立國根本。許多人湧現在東歐國家首都的大街上,要求進行民主改革。在公民們明顯不可阻擋的和平抗議潮流下,一個接一個的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國的政府開始搖擺並倒下,這些國家包括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和東德。1989年11月9日,全世界的電視觀眾目睹了在柏林上演的偉大一幕,長久以來作為東西方對抗最有力標誌的柏林牆最終被推倒了,有1%的東德公民湧入西德與他們自1961年因關閉邊境而被迫分離的朋友和親戚們再度團聚。由於德國的非常危險的高速走向再度聯合,也由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1990年7月釋出的倫敦宣言中以官方的身份宣佈承認:華沙條約組織不再代表著對西方構成威脅的軍事組織,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國內的境遇越來越困難重重,儘管他和美國的喬治-布什總統以及英國、西德政府都保持著親密的關係,而且可以說在很多方面戈爾巴喬夫是東歐所有變動的始作俑者。推倒柏林牆1989年11月9日下午6點57分,民主德國宣佈從即時起開啟邊境。柏林牆第一次被鑿開一條縫,將東西柏林分隔28年的高牆很快就被推倒兩德合併後進入聯邦德國的大批市民兩德合併後進入聯邦德國的第一輛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汽車延伸閱讀:第一個開放柏林牆的東德守衛延伸閱讀:第一個開放柏林牆的東德守衛柏林牆守衛傑格(HaraldJaeger)1989年11月9日,數萬東德民眾湧入波荷木大街。在“推倒柏林牆”的浪潮般呼喊聲之後,駐紮在邊境檢查站的東德守衛傑格(HaraldJaeger)突然宣佈開放柏林牆,讓洶湧的人群自由逃向西德。當天晚上,佇立了28年的柏林牆正式被推倒,所有的檢查站防線全被解除。但令人驚訝的是,當時的東德政府並未下達任何“開放圍牆”的指令。懷有共產主義信仰的傑格,用一個近乎不可能的決定,改寫了民主德國的歷史。在那個特殊的年份裡,全世界瀰漫著街頭抗爭的騷動,11月的東德爆發了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民主示威運動。2014年,在柏林牆倒塌25週年之際,現年71歲的傑格在接受採訪時回憶,“並不是我開放了柏林牆,而是那晚站在那裡的人們。他們的意願是如此強烈,根本沒有理由阻止邊境的開放”。柏林牆馬上開放?傑格曾是東德陸軍中校、秘密警察,1961年柏林牆建立之後,他加入東德邊防警衛部隊,駐守這堵圍牆長達28年。1989年11月9日傍晚6點,身為波荷木街邊境檢查站副站長的傑格正常接班。當他在食堂吃晚餐時,電視上正在直播東德統一社會黨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的記者會。沙博夫斯基在當天下午簽發了一項簡化公民出境的法案,當被問及這項法案何時生效時,他回答道:“恩,會很快的,不會延遲。”這段話被視為“柏林牆馬上開放”的訊號廣為流傳。在一片混亂中,傑格也在電視裡聽到“民眾隨即可離境”的訊號,“我差點被面包噎到,我不相信我的耳朵,當下就脫口而出:剛剛宣佈什麼蠢事?”他立刻衝回辦公室,所有同事都不相信他所說的。他只好致電給上級軍官Col.Ziegenhorn求證,卻遭到呵斥:“你為這件蠢事打電話來?”他甚至指示傑格,不要讓沒有通行許可的人越過邊界。在傑格打第一個電話之前,大約有20名民眾出現在波荷木街上,他們與邊境保持一定距離,緊張地等待東德警衛下發“允許越境”的指令,但指令遲遲沒有出現。人群很快膨脹到近萬規模,人們在傑格的辦公室前高喊:“開門!”、“讓我們離開吧!”越來越失控的人群二戰結束後,德國被迫分裂為東西兩邊,成為冷戰時代的意識形態對抗前線。長期以來,東德人被禁止逃往西德。當限制離境的柏林牆在1961年建立之時,東德政府將它宣傳為“反法西斯的壁壘”,傑格曾為它的建立而歡呼。28年來,他看到這道屏障從最初的電線、鐵絲網,到一堵磚牆,最後修築成蔓延165公里的混凝土牆,分割著街道、鐵軌、房屋,甚至穿越墓地,包圍著東柏林。在這期間,自東向西的逃亡被大幅削減,但仍有5043人飛越柏林牆成功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捕,目前能確定死者姓名的案例達136起。1989年,東歐各國逐漸走向開放,但民主德國卻因政府不力導致民眾生活貧困不堪。11月4日,東德出現了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民主示威遊行。臺灣作家龍應臺曾回憶彼時在亞歷山大廣場上親眼看見的民主浪潮:“成千上萬的東德人彙集在廣場上,高舉著拳頭,要求開放邊境、民主自由”。民眾的情緒在沙博夫斯基的釋出會後迅速升溫,數萬人聚集在距離柏林牆圍欄前等待,現任德國總理的默克爾當時也身在其中。傑格再次打電話請示上級軍官,但上級卻告知:“我沒有接到命令,對你也沒有指示。”他又致電其他政府部門,依然毫無幫助。東德政府在幾天前剛剛經歷一場大變動,統治東德近20年的昂納克被撤換,新任政府還沒來得及對當晚發生的一切做出反應。在那一刻,傑格突然感覺到被黨和軍隊“拋棄”。柏林牆邊上的守衛和群眾重複命令:開啟圍欄九點左右,波荷木街上的呼聲越來越高漲。傑格再拿起電話對上級大吼:“我們必須有所行動!”為了緩解緊張的局面,他下令讓一些人出境,但在他們的護照上蓋了郵戳,致使護照失效,這群人將永遠不能返回東德。然而,他們的離開卻觸發了人群的騷動。對於共產黨員傑格來說,他在軍隊、國家安全部門、邊境工作時所接受的教育突湧而上。逃離是非法的,但避免騷亂同樣是他的職責。傑格堅持,東德守衛永不能向越境的民眾開槍,只有當守衛受到威脅時,使用武力才可能被允許。在傑格守衛邊境的那些年,他手下計程車兵只有過一次鳴槍。但他也擔心,當聚集的民眾越來越多,傷亡將不可避免。駐守的46個警衛已經開始變得激進,傑格擔心他們的手槍和機關槍可能會造成暴力的發生。11點30分,傑格決定違背上級的命令,下令讓駐守的警衛撤退所有的控制,開啟圍欄,讓東柏林人出境。這項命令幾乎違背了所有守衛的信仰,他們站在原地,目瞪口呆,傑格必須不停地重複命令。如果四個小時前,他不是偶然看到那場釋出會,他永遠都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按照他的估計,當晚有2萬多東德人從波荷木街邊境逃入西德,有徒步逃走的,也有開車越境的。人們穿越柏林牆,擁抱了守衛計程車兵,遞給他們葡萄酒。正在舉行的婚禮派對從東德轉移到了西德,新娘們在穿越時將手上的婚禮花束送給了守衛。在另一側等待的西德人用鮮花和香檳歡迎湧入的東德人,不少好奇的西德人也趁機進入東德。隨後一群年輕人爬上了柏林牆,午夜時柏林牆的所有檢查站都已開放。倒塌的狂歡,令人想起兩屆美國總統肯尼迪和里根分別在1963年和1987年在這裡發表的著名演說。演說所傳達的精神帶有冷戰時期資本主義陣營的立場,卻同樣是當晚東德民眾的歡呼。傑格在宣佈開放後退居一旁,他哭了,夾雜著當機立斷的欣慰、和信仰崩塌的困惑。開放柏林牆的決定或許將使他面臨叛國罪的指控,但他沒有隨人流離開東德。1990年德國統一後,東德邊境管理局被解散,當時47歲的傑格驟然失業,他嘗試去許多企業找工作,包括賣報紙。跟統一後的每個東德人一樣,他們努力適應西方式的生活。傑格在柏林牆倒塌所扮演的角色,許多年後才被曝光。(綜合每日郵報、衛報、路透社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