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年表》正式公佈
2000年11月9日(農曆2000年10月14日),《夏商周年表》正式公佈。經過200多名老中青專家學者5年的努力,上溯中國文明起源,下啟中國文明走向的夏商周三代終於有了較為明確的年代學標尺。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公佈的《夏商周年表》,把我國的歷史紀年由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彌補了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一大缺憾。中華文明是舉世公認的文明之一,又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一直綿延傳流的文明,但標誌著中華文明由興起到繁盛的夏商周三代卻一直有世無年,成為中國歷史以及世界歷史上的重大缺憾。世紀之交得以完成的這份《夏商周年表》,為填補我國古代紀年中的空白作出了巨大而堅實的努力。根據這份年表,我國的夏代始年約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約為公元前1600年;盤庚遷殷約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為公元前1046年。年表還排出了西周10王具體在位年,排出了商代後期從盤庚到帝辛(紂)的12王大致在位年。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在今天的新聞釋出會上說,於1996年5月啟動的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專案“夏商周斷代工程”,向從西漢開始歷代學者便上下窮索的歷史難題發起了衝擊。5年來,這一工程集中了我國曆史學、考古學、天文學和科技測年學等學科門類的200多名老中青專家學者,依照系統工程的要求,分別設立了9個課題44個專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以不同方法、不同方式對夏商周三代的年代學問題進行了全面和全新的研究、考證。與以往千餘年傳統年代學研究所不同的是,這一工程採取了多學科聯合攻關、交叉研究的方法,尤其是對於那些有較大爭議、又對整個斷代框架至關重要的年代更是採取了非常謹慎的態度,力求使結論得到多線索、多角度的支援。2000年9月,在各個專題分別透過驗收基礎上,“夏商周斷代工程”提出了有多學科研究成果支撐的、滿足了儘可能多條件的、與相關資料儘可能吻合的、各歷史階段年代互洽的《夏商周年表》和《夏商周斷代工程階段性1996-2000成果報告》,並透過了國家驗收。工程專家組和工程驗收組認為,這是目前為止“最有科學依據”的夏商周年表,是在現有條件下所能取得的最好成果,代表了年代學研究的最高水平。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教授、仇士華教授、席澤宗院士及專家組其它成員也出席了今天的釋出會,他們表示,年表只是階段性成果,還有待完善和細化,今後隨著更新的考古發現和研究將做進一步的更正調整。夏商周年表朝代年代王朝代年代王商前期前1600-前1300湯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遷殷前)西周前1046-前1043武王前1042-前1021成王前1020-前996康王前995-前977昭王前976-前922穆王前992-前900共王商後期前1300-前1251盤庚(遷殷後)小辛小乙前899-前892懿王前1250-前1192武丁前891-前886孝王前1191-前1148祖庚祖甲廩辛康丁前885-前878夷王前1147-前1113武乙前877-前841厲王前1112-前1102文丁前841-前828共和前1101-前1076帝乙前827-前782宣王前1075-前1046帝辛(紂)前781-前771幽王歷史朝代公元對照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