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王貽芳首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2015年11月9日(農曆2015年9月28日),“科學狂人”王貽芳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突破獎”頒獎儀式在美國加州聖何塞舉行,王貽芳領獎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專案外景2011年,王貽芳在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站檢視裝置安裝情況北京時間2015年11月9日上午,2016年“科學突破獎”頒獎儀式在美國加州聖何塞舉行。作為目前全球獎額最高的科學獎項,被譽為科學界“第一鉅獎”的“生命科學突破獎”揭曉了其新一屆獲獎名單:中國科學家王貽芳作為大亞灣中微子專案首席科學家獲得“基礎物理學突破獎”——這也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該獎項。另有兩名華人科學家傅亮、祁曉亮獲得“物理學新視野獎”。關於王貽芳王貽芳,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4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1984年獲南京大學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專業學士學位,同年為丁肇中教授選中,赴其領導的L3實驗深造。1992年獲義大利佛羅倫薩大學博士學位。1991年9月至1992年6月在義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所任ResearchStaff(研究人員)。1992年6月至1996年3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核物理實驗室任ResearchStaff(研究人員)。1996年4月至2001年2月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物理系任ResearchAssociate(助理研究員)。2000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2001年2月回國。與核電無關絕不會汙染王貽芳說,中微子長期以來一直是物理學的前沿課題,存在著大量未解之謎,研究它對弄清宇宙起源和演化等有重大幫助。此次他們擬在開平建造中微子實驗室,就是試圖揭開中微子到底有多輕、中微子和反中微子是不是同一種粒子等問題,以期取得更大的科學成果,實現中國中微子物理跨越式發展。民間有人擔心:這個專案專門研究核電站的中微子,跟核電站“拉拉扯扯”,會不會影響當地生態和汙染環境?在當天的媒體會上,王貽芳強調:“我們的專案跟台山、陽江核電站沒有半分錢的關係,也不存在半點汙染。”王貽芳指出,他們的實驗室不會產生任何廢液廢氣,因為它是建在700米深的地下室裡面的,地面只有少量配套裝置,不會對地面有任何影響。同時,探測器安裝在特製的水池中,也不會汙染地下水。王貽芳說:“退一萬步講,即使實驗室不幸發生洩漏,也沒有問題,因為我們的裝置原料主要是烷基苯和純淨水,二者本身就很清潔,不是汙染物。”中微子超級“諾貝爾”——關於“生命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專注於推動生命科學突破性研究、表彰優秀科學家和激發人們把追求科學當作終身事業的熱情。它目前設立了“生命科學突破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數學突破獎”、“新視野獎”等獎項,獎勵在生命科學、基礎科學等領域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學家,給他們提供更自由和更多的機會,幫助他們取得更大的成就。該獎項於2013年2月啟動,首批獲獎者每人獲得300萬美元獎金。該獎項因此被稱為“超豪華版諾貝爾獎”(2012年獎額為113萬美金)。2013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夫婦作為捐助人正式加入該基金會,馬雲同時出任該基金會理事。據瞭解,馬雲夫婦每年將為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捐獻300萬美金。在馬雲加入之前,基金的捐助人僅包括:俄羅斯的尤里·米爾納(DSTGlobal創始人)、美國的謝爾蓋·布林(Google聯合創始人)夫婦和馬克·扎克伯格(Facebook聯合創始人)夫婦。大亞灣近點實驗廳EH1(地下100米)嶺澳近點實驗廳EH2(地下100米)遠點實驗廳EH3(地下34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