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形成
在83年前的今天,1937年11月6日(農曆1937年10月4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形成。1937年11月6日,義大利正式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3個法西斯國家沆瀣一氣,組成“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圖為3國代表在羅馬簽字後合影。前排右起:義大利外長齊亞諾、日本大使崛田、墨索里尼、德國外長裡賓特洛甫.“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系30年代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個法西斯國家透過一系列雙邊或多邊國際條約而構成的法西斯侵略擴張體系。1936年10月,德國和義大利在柏林達成了一項秘密協議,史稱“柏林-羅馬軸心”協定。此後,日本不斷向德國靠攏,並於1936年11月25日與德國在柏林締結了《日德關於共產國際的協定》。在此基礎上,義大利於1937年11月6日宣佈加入《日德關於共產國際的協定》,從而最終形成了所謂“柏林-羅馬-東京軸心”。此軸心的形成、使德、意、日三國的關係更趨密切。不久、日本宣佈承認西班牙佛朗哥法西斯政權,承認義大利對衣索比亞的吞併,而德意則承認由日本一手炮製的偽“滿洲國”。繼德國、日本退出國際聯盟之後,義大利於1937年12月亦宣佈退出國際聯盟。在義大利加入《日德關於共產國際的協定》之後,匈牙利、偽“滿州國”以及西班牙亦於1939年先後宣佈加入該協定。“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的形成,標誌著法西斯主義已經成為一種國際勢力和侵略性國家集團,它己使戰爭不可避免。此軸心的形成是30年代國際關係中的嚴重事件,對其後國際關係及戰爭程序的發展有極其重要的影響。1939年5月22日,德意兩國簽訂了軍事同盟條約,即所謂《鋼鐵盟約》。圖為兩國外長齊亞諾(左)和裡賓特洛甫(右)在條約上簽字,希特勒(中)參加簽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