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康院士逝世
2017年11月6日(農曆2017年9月18日),武漢百歲院士劉建康去世。從中科院武漢水生所獲悉,2017年11月6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著名魚類學家、淡水生態學家劉建康院士去世,享年100歲。他在世界上第一個發現鱔魚的雌雄同體現象1934年,18歲的劉建康考入東吳大學理學院生物系。大二時,當他得知系裡目前尚無研究魚的教授時,一個念頭悄悄在他心裡萌芽。在回蘇州的路上,劉建康忍不住向老師表明興趣:“我想研究魚。”他大學的畢業論文題目是《鯉魚的骨骼系統》,實實在在地讓自己和魚類研究打上了交道。1945年抗戰勝利後,經由中英科技合作館館長李約瑟博士介紹,劉建康於1946年1月到加拿大麥基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此後在美國伍茲霍爾實驗細胞實驗室任副研究員、麻省北安普頓史密斯學院動物癌症研究基金專案研究員等。海外學者對劉建康的才幹極為賞識,都勸其留在美國,而他則明確表示他的科研事業在祖國。1949年2月,在經歷漫長等待後,劉建康終於坐海輪迴到上海。他在世界上第一個發現鱔魚的雌雄同體現象,並於1944年發表了《鱔魚的始原雌雄同體現象》,從而受到國際動物學界的高度關注。1947年科學雜誌《自然》發表專題評論,稱這一研究發現“提供了新的和有趣的有關低等脊椎動物性別決定機制的證據,並開啟了一個新穎研究領域之門”。青魚、草魚、鰱魚、鱅魚是我國四大淡水魚類,劉建康成功進行了草魚和鰱魚的人工授精和孵化,為日後我國“四大家魚”人工繁殖打下基礎。1957年,他主持進行長江魚類生態調查,歷時3年總結出一套系統資料,填補了我國淡水魚類生態學空白。他最早關注到“武昌魚”1954年8月,為解決全國人民吃魚難的問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應中央政府和中國科學院要求,開始從原址上海搬遷至武漢。搬遷工作尚未完成,水生所即決定對當時分屬鄂州、武昌、大冶三縣的梁子湖進行全面的魚類生態調查,由劉建康先生牽頭。這一工作一直持續到1957年,對後來的魚類學研究產生了長久的影響。梁子湖是長江中游沖積平原上的一箇中型湖泊,位於湖北東部長江南岸,面積55.5萬畝。梁子湖中有個樑子島,即樑子鎮,水生所魚類生態調查組就借宿在樑子鎮派出所。當時的工作條件是艱苦的,夜晚照明只有煤油燈。從事魚類研究的工具就是給每人配備的解剖刀、解剖剪、鑷子等。水生所的許多科研人員都在梁子湖工作過,從事魚類個體生態學研究的以劉建康先生為首,後來成為院士的曹文宣等人都曾參與。梁子湖調查期間,最著名的發現,當屬團頭魴,當地漁民曾稱之為“團頭鯿”,也就是“武昌魚”。據後來的科學家回憶,在一次罧業(一種古老的漁法)漁獲物統計工作結束時,恰逢週末,劉建康說買點鮮魚給大家“打牙祭”。看著漁民剛捕獲的活蹦亂跳的魚兒,劉建康問“買長春鯿還是三角鯿呢”?漁民建議買團頭鯿,說這種魚不同於三角鯿,好吃。劉建康追問兩種魚有什麼不同。漁民回答:團頭鯿嘴比較圓,三角鯿嘴比較尖;團頭鯿背鰭第一根刺比三角鯿短些;團頭鯿有三條比較明顯的斑紋,三角鯿則沒有。根據以往文獻記錄,分佈於長江水系的魴屬只有一個種,即三角魴。劉建康敏銳的察覺到漁民所說的團頭鯿很可能在分類學上沒有記載,遂安排易伯魯等人細心觀察研究。透過對外部形態、骨骼、鰾、鰓耙等詳加比較,易伯魯發現魴屬確有兩個種,並在《水生生物學集刊》(1955第2期)發表了《關於魴魚種類的新資料》,將新種定名為“團頭魴”。雖然梁子湖有兩種魴,但是三角魴在我國其他湖泊也有出產,如果要正名定分,“武昌魚”之名就歸團頭魴專屬了。7位院士曾為其祝壽2017年9月1日,劉建康在家中度過百歲生日。90歲時他能每天5點鐘按時起床步行1小時。他除了每天補充一顆維生素D,其他保健品一概不吃,喝點葡萄酒,50歲時戒了煙。據家人介紹,劉院士生前是很注重儀表的人,凡是到正規的場合必著正裝打領帶。2016年9月1日是劉建康99歲生日,按中國傳統為劉先生慶祝百歲華誕。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主任陳宜瑜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所唐啟升院士,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葉朝輝院士,水生所曹文宣院士、朱作言院士、趙進東院士、桂建芳院士共7位院士為其祝壽。劉建康院士生前在位於中科院水生所的家中記者任勇攝據中科院水生所官方網站介紹:劉建康,1917年9月1日生於江蘇省吳江市,漢族。1938年9月東吳大學理學院生物系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46年1月~1947年7月在加拿大蒙特里爾麥吉爾大學研究生院動物系攻讀,獲哲學博士學位。1980年後,先後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名譽所長等職。發表論著100餘篇(部),培育研究生數十人。1980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另據長江日報去年9月報道:劉建康院士在世界上首次發現鱔魚的雌雄同體和性反轉現象,開啟了全新的研究領域之門;其研究成果使億萬中國人吃魚不再難;他組織編寫了我國第一部淡水魚類生態學專著《長江魚類》,他關於淡水生態學的學術思想,是我國淡水生態學領域的主要科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