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段祺瑞病逝
在84年前的今天,1936年11月2日(農曆1936年9月19日),一生清廉“六不沾總理”段祺瑞逝世。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在上海病逝。段祺瑞,原名啟瑞,字芝泉,晚號正道老人。1865年生於安徽合肥。1885年入天津武備學堂炮兵科。1889年畢業後赴德國學軍事。1896年隨袁世凱創辦北洋軍,曾任保定軍官學堂總辦、第六鎮統制、江北提督等職。與馮國璋、王士珍合稱“北洋三傑”。辛亥革命爆發後,任第二軍軍統,署湖廣總督。1912年起歷任北京政府陸軍總長、參謀總長、國務總理。袁世凱死後,控制北京政府,與總統黎元洪爭權,發生府院之爭,成為皖系軍閥首領。張勳復辟後,任討逆軍總司令。1917年8月中國對德宣戰,任督辦參戰事務處督辦,1920年組織定國軍,任總司令,在直皖戰爭中失敗下臺。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出任北京臨時政府執政。次年召開善後會議,抵制孫中山主張召開的國民會議。1926年縱容軍警開槍屠殺愛國學生,造成“三·一八”慘案。同年4月被馮玉祥驅逐下臺,蟄居於天津租界。1935年被國民黨政府任命為國民政府委員,未就職,1936年11月2日病死於上海。段祺瑞段祺瑞執政府舊址北京段祺瑞宅延伸閱讀:“六不沾總理”段祺瑞:一生清廉“北漂”家無房產延伸閱讀:“六不沾總理”段祺瑞:一生清廉“北漂”家無房產連續休掉兩任姨太太段祺瑞先後娶了兩房太太和五房姨太太,第一位太太吳氏去世後,留下一兒一女。第二位太太張蘅,也就是袁世凱的乾女兒,生了四個女兒。而他的五房姨太,都是張夫人先後為段祺瑞討進門的。張夫人因為沒有兒子,生怕別人說她不夠賢惠,不得已而為之。大姨太陳氏,早在1914年便過世了,留下一兒一女均不幸早折;二姨太邊氏只生了一個女兒;三姨太和四姨太都姓劉,僕人們稱她們為劉三、劉四。五姨太姓李,便順著稱為李五。這三個姨太出身都很低,都是花錢買進門的。段祺瑞脾氣很大,在家中說一不二,對夫人、姨太要求很嚴,但從某種角度來說,他的治家卻很失敗。他本人素有“六不沾總理”之稱,即不貪汙肥己,不賣官鬻爵,不抽大煙,不酗酒,不嫖娼,不賭錢。他尤其痛恨抽大煙,沒想到他的夫人、姨太個個揹著他抽大煙。段祺瑞下野之初,住在天津日租界須磨街他的部下魏宗翰的公館裡,第二年應皖系下屬田中玉之邀赴大連療養,隨行的有張夫人和二姨太,留在家裡的幾個姨太沒了管束,常常打扮得花枝招展偷偷溜出去看電影、聽戲、划船、逛市場,四處招蜂引蝶,常常半夜三更才回公館。段祺瑞返回天津後,突然發現家裡有什麼不對勁。下人們在竊竊私語,三姨太和四姨太說話總是躲躲閃閃。有天夜裡段祺瑞睡不著,一個人起來到院子裡散步,正好撞到三姨太從外面歸來。當時段祺瑞的驚愕無異於見到了外星人,他完全沒有想到自己的女人竟然打扮得像歌女,而且夜半歸來!三姨太也驚呆了,嚇壞了。她瞭解段祺瑞的脾氣,知道等待自己的凶多吉少。段祺瑞注視著三姨太,照著三姨太的臉一掌打過去,呵斥道:“不要臉的東西!”第二天,段祺瑞吩咐張夫人將三姨太送回在北京的孃家。張夫人早已聽說了三姨太和四姨太的風流韻事,只是一直瞞著段祺瑞。以段祺瑞的脾氣,她擔心會鬧出什麼大事。如今見段祺瑞如此冷靜,倒也放下心來。只是三姨太哭著鬧著不肯離去,讓她有些於心不忍。送走了三姨太,不久四姨太的風流韻事又傳了出來,段祺瑞一怒之下又將四姨太休掉,打發回了孃家。對於子女,段祺瑞更是要求嚴格,而且從不給什麼特殊照顧。吳夫人所生長子段宏業,從小寄養在親戚家,十幾歲才回到段祺瑞身邊,雖然沒有受過良好教育,但與段祺瑞一樣,十分喜愛圍棋,是當時圍棋界裡響噹噹的人物。正因為如此,段祺瑞對段宏業十分喜愛。但仍沒有為他的前途鋪平道路,而是教育他從最低層做起,靠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向高處攀登。段祺瑞治家嚴明,夫人姨太子女都不得干預公事。有次一個姨太想替一位老媽子的親戚某個差事,在段祺瑞面前求情,段祺瑞一聽氣得鼻子都歪了,怒斥道:“你想買官嗎?得了人家多少錢,快說!”這位姨太委屈地當場就流下了眼淚,但段祺瑞毫無憐香惜玉之情,又將她狠狠訓斥一番才罷休。從此,家中再也沒有人敢向段祺瑞求情。段祺瑞當官以後,合肥老家經常來人拜訪,目的是想求他給謀個好差使,段祺瑞一概不予辦理,只是好吃好喝地招待這些親戚幾日,然後給些錢將他們打發走。就連他的胞弟段啟甫上門,他也是毫無情面。當時他已任國務總理,安排個差使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段祺瑞認為段啟甫不是做官的料,對他說:“你不適合做官,還是給你一筆錢,回家做個買賣吧。”因此,段祺瑞的親朋好友中很少有做官和發大財的,這在當時的軍政要員中極為罕見。公正無私痛打侄子唯一的一次破例,是段祺瑞為他的一個遠房侄子安排了事由。他見那個侄子能吃苦,是個可造之材,就給他謀了個軍校的勤雜工。令段祺瑞出乎意料的是,這個侄子沒當幾天勤雜工,很快被升為軍需採辦。這不是因為他個人有什麼能力,而是因為他是段祺瑞的親戚,軍校負責人處處巴結他,心甘情願把這個肥缺送給他。這個侄子當上軍需採辦後,異常高興,決心盡職盡責做好這份工作,可每天看著從自己手中流過的白花花的銀子,他很快便把持不住,手腳變得不乾淨起來。直到撈足了油水,他才想到這一切都是沾了族叔的光,於是決定登門拜訪段祺瑞。一進段府,這位侄子看到一位婦女正和一個米販子討價還價,婦女雖衣著普通,但言談舉止很不一般,一看就是段府女主人。這位侄子不由得暗暗吃驚,想不到族叔做了那麼大的官,家裡買米還要如此算計。這位侄子沒有進去拜見族叔,而是轉身離開了段府。第二天,他帶著一輛大車來到段府,車上裝滿了米麵油鹽、雞鴨魚肉等食物。他向段祺瑞的續絃夫人張蘅做了自我介紹,然後說:“以後我每月都來送食物,您再也不用和那些小販子討價還價了!”臨走前,他還特意囑咐張夫人,不要將此事告知族叔,他早就聽說段祺瑞不收禮,擔心這些東西被送回。可是段祺瑞治家甚嚴,張夫人豈敢隱瞞,當天晚上便將此事告訴了段祺瑞,段祺瑞聽後立即火冒三丈:“這小子哪來這麼多錢?還要每月都送,我倒要看看他這些錢是哪兒來的!”不久後,段祺瑞到軍校視察,特意向學員們打聽伙食問題,學員們普遍反映菜種單一,而且不新鮮,米也不好。段祺瑞氣呼呼地來到伙房一看,果然如學員們所說,他立刻叫來軍需主任,劈頭就是一頓臭罵。軍需主任哆哆嗦嗦,只是囁嚅道:“這不關我的事,這不關我的事……”再問他,他又說不知道,氣得段祺瑞吼道:“不知道是吧,那就給我拖出去打50軍棍!”這話果然見效,軍需主任立刻口齒清晰地供出段祺瑞的侄子,並拿出賬本給段祺瑞過目。段祺瑞早就對他侄子有所懷疑,如今人證物證俱在,立刻叫人把他侄子綁了來,“賞”了他100軍棍。100軍棍足以要人性命,幸虧執行人手下留情,這個侄子才保住性命,但也因此落下終身殘疾。打完侄子,段祺瑞又做出一項驚人之舉,他不顧別人勸阻,主動走進禁閉室,不吃不喝地在裡面待了整整兩天,以懲罰自己任用私人。一生清廉拒絕收禮而段祺瑞本人也從不收禮。有一次,江蘇督軍齊燮元送給他一個精緻的圍屏,圍屏上鑲有各種寶石,五顏六色,光彩奪目,一看就知價值不菲。段家的人看了都愛不釋手,甚至半夜裡偷偷起來玩賞。可第二天早上,段祺瑞見到圍屏,只是淡淡地掃了一眼,就叫人給齊燮元送回去了。還有一次,張作霖給段祺瑞送來一些東北特產,並不是多麼值錢的東西,但段祺瑞死活不肯收,最後在張作霖副官一再懇求下,才收下兩條江魚。唯獨有一次馮玉祥送來一個大南瓜,段祺瑞非常喜歡,破例沒有送回。逢年過節時,按照習俗,給段祺瑞送禮的人更是絡繹不絕,但段祺瑞只是在每人的禮品中挑一樣最不值錢的留下,其餘的一概退回。段祺瑞一生清廉,沒有購置過一處房產和地產,甚至連合肥老家也沒有一處住房,在北京住的房子是袁世凱贈送的,到天津之初,住的是他的部下魏宗翰的公館。後來搬出日租界,租住在英租界47號一套房租較低的住宅中。段祺瑞在位時,儘管經常要接濟老家的親戚和夫人姨太太們的家屬,但政府的撥給還是可以滿足這些開支的。由於沒有財產與積蓄,段祺瑞下野後,生活一下子便沒了著落,所幸他的部下、學生眾多,這時候不得不依靠他們的接濟。到天津後,段祺瑞想方設法節省開支,家裡的每一筆開支他都要親自過問。他的每日三餐基本都是米粥、饅頭、素菜,四季衣著全是布制,僕人的數量也一降再將。由於人手不足,他和夫人姨太太們經常要親自做些簡單的家務。移居上海後,有了蔣介石每月贈送的生活費,段祺瑞不再為開銷擔憂,每日在公館裡下一盤棋,其餘時間不是誦經便是讀書。每當有朋友來訪,談及日軍向華北擴張,淪陷區一天天擴大,段祺瑞總是傷感良久。1934年春天,段祺瑞胃潰瘍發作,引起胃部出血,被送到醫院治療。由於段祺瑞身體虛弱,醫生家人紛紛勸他開葷,以加強營養,段祺瑞斷然拒絕:“人可死,葷絕不能開!”1936年11月1日,段祺瑞胃病復發,胃部出血不止,11月2日晚即在上海宏恩醫院去世,時年71歲。本文摘自:《中國軍閥的最後結局》,作者:楊帆,出版社:華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