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偵破全國最大非法買賣外匯案
2015年10月30日(農曆2015年9月18日),全國最大“地下錢莊”案揭秘虛設境外賬戶架洗錢通道。非法買賣外匯非法買賣外匯賺錢流程製圖數不清的銀行卡、U盾,還有各種各樣的印章……2015年10月30日晚,金華警方首次展示了他們在“9·16專案”中打擊地下錢莊取得的戰果,而照片中的這些,還只是一小部分。民警說,這只是繳獲的一部分證物,其他的,比如嫌犯交易記錄的資料,用A4紙列印,需要35000張紙,疊在一起有3米高。可以明確的是,這是國內迄今為止涉案人數最多、涉案金額最大的非法買賣外匯案件。現已查明的涉案金額就高達4100餘億元,目前打掉規模以上買賣外匯犯罪團伙8個,共打擊人員303人,其中採取刑事強制措施100人,移送起訴69人,移送外管局行政處罰203人。非法買賣外匯他和800多個賬戶有來往2014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部門發現,宇富物流有限公司等賬戶存在可疑情況,常有大額資金跨境轉移。9月16日,公安部經偵局領導到浙江,將可疑線索交辦給金華市公安局,代號“9·16專案”,由金華公安負責偵破。這到底是條怎樣的線索?線索顯示,2013年1月來,一名趙姓男子,在香港註冊成立“宇富物流”等數十家公司。趙某是紹興人,38歲,暫住在義烏,初步查明,趙某利用離岸賬戶跨境轉移人民幣超過千億元。和趙某賬戶有來往的境內賬戶多達800多個,涉及北京、廣東、寧夏、安徽、江西等省市,浙江省內主要涉及金華、紹興、寧波。這麼大筆資金跨境轉移,是否存在違規違法問題?金華公安邀請金華人民銀行外匯管理部門專業人員和銀行金融專家,對賬戶進行分析和偵查。調查發現,趙某警惕性很高,為人低調謹慎,業務上也做得滴水不漏。他公司裡的電子資料都秘密儲存,即使內部人員也很難查閱,而客戶打進來的資金,經常被他“洗”個十來道。“他會對資金進行十幾道工序拆分、合併,最終轉移到國外。”民警說。地下錢莊一舉打掉8個團伙凍結3000多個銀行賬戶半個月後,專案組大致摸清趙某團伙組織架構。這個團伙共30多人,趙某系總指揮,具體資金由他妻子鄭某掌握,其他人分別負責網銀操作、會計、聯絡中介等,分工明確,團伙成員之間有些還是家庭成員,關係牢固。調查趙某同時,民警也順利打進趙某圈子,除趙某團伙外,還有7個團伙依附於趙某,或者幹類似的非法買賣外匯勾當。去年12月15日,在公安部統一部署下,金華公安出動343名警力,趕赴廣東、廣西、新疆等地,對非法買賣外匯錢莊的犯罪團伙統一收網行動。這次行動搗毀犯罪窩點26個,查封、扣押一大批涉案財物,凍結銀行賬戶3000多個,凍結金額數億元。民警調取所有涉案賬號的交易資料,一共130多萬條,做成Excel表格,用A4紙列印,需要35000張才能全部列印完,疊在一起有3米高。民警說,這些交易記錄中,不乏億元以上交易,數額巨大。這次行動打掉非法買賣外匯團伙8個,打擊人員303人,採取刑事強制措施100人,移送起訴69人,移送外管局行政處罰203人。現查明,該案涉案金額4100多億元,是目前國內涉案人數最多、涉案金額最大的非法買賣外匯案件。一天賺100萬是怎麼做到的?有個金華人全家出動幹這個廣東人楊某是其中一個團伙的頭目,今年46歲。楊某說,他以前是做外貿的,錢也賺到了,但是很辛苦,風險也大。有次和朋友聊天,談起非法買賣外匯,楊某覺得可以一試,因為之前做外貿,對外匯結算等都比較瞭解。做進去後,楊某覺得確實賺錢,每天平均收益都在5萬以上,最多一天居然達到100萬元。還有個團伙頭目,讓民警印象深刻,他姓施,25歲,以前在金華開餐廳。後來,當起外匯買賣“黃牛”,“事業”做大後,把父母、女朋友、同村發小都拉進來幹。非法買賣外匯怎麼賺錢?施某交代,他在香港註冊公司,在國內銀行設有離岸賬戶,在國內收取客戶人民幣後,在正常匯率基礎上加100個點,折算成美元,再把美元打到客戶指定賬戶上。“100個點”是外匯交易術語,意思是指,比如某日人民幣兌美元是6.3000,加100個點就是6.3100,以出售100萬美元為例,黃牛加100點可獲利1萬美元。民警說,趙某等團伙外匯交易手段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利用境外購匯沒有限制的特點,將人民幣透過境外賬戶跨境轉移,在香港一些銀行結匯後打給買家。另一種是藉助境內外賬戶,透過網銀操作,完成人民幣和美元的分開單獨流轉,看似境內資金在境內流動,境外資金在境外流動,資金沒有發生物理性轉移,但透過境內外“對敲”平賬方式,實際上達到為客戶跨境轉移資金的目的。有人靠這個騙政府出口獎勵民警說,地下錢莊已成為犯罪分子轉移貪汙腐敗、網路賭博、電信詐騙等各類犯罪案件資金的重要通道。由於地下錢莊經營隱蔽,大量性質不明的跨境資金遊離於國家金融監管體系之外,嚴重擾亂國家金融資本市場秩序和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危及國家金融安全。而且,非法買賣外匯,還為其他犯罪提供便利。調查過程中,民警發現,和趙某有資金來往的潘某有問題,有多筆資金從寧夏相關部門打入潘某賬戶,備註為“出口獎勵資金”,金額高達2000萬元。經調查,潘某其實是一個騙取政府出口獎勵的團伙頭目。從2013年來,潘某團伙在寧夏註冊了12家貿易公司,在沒有真實貿易情況下,透過深圳、大連、青島等地的報關行、貨運代理公司購買出口資料,由其名下公司報關出口。然後,潘某向趙某購買外匯來製造出口收匯假象,騙取當地政府出口獎勵3000多萬元。目前,潘某等人以“詐騙罪”被逮捕。民警還發現一個姓俞的紹興人,頻繁向趙某購買美元,數額龐大,超過2000多萬元。民警調查後發現,俞某為紹興某外貿公司部門經理,與某襪業公司老闆、會計勾結,在商定好虛開增值稅發票的相關點數後,簽訂虛假購貨合同,由該公司虛開增值稅發票,俞某以公司名義虛構出口,也是透過向趙某購買外匯,製造收匯假象。從2012年以來,俞某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上億元,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數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