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塞內加爾恢復外交關係
2005年10月25日(農曆2005年9月23日),中國和塞內加爾共和國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首都集市,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1971年12月7日中塞建交。1996年1月3日,塞政府宣佈與臺灣“復交”。9日,中國宣佈中止同塞外交關係。2005年10月25日,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與塞外交國務部長謝赫·蒂迪亞內·加迪奧在北京簽署復交公報,兩國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塞內加爾共和國位於非洲西部凸出部位的最西端。北接茅利塔尼亞,東鄰馬裡,南接幾內亞和幾內亞比索,西瀕大西洋。海岸線長約500公里。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9℃,最高氣溫可達45℃。11月至次年6月為旱季,7~10月為雨季。公元10世紀,相簿列爾人建立泰克魯王國,14和16世紀先後併入馬裡帝國和桑海帝國。1864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09年劃入法屬西非洲。1958年11月根據戴高樂憲法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59年4月與蘇丹(今馬裡共和國)塞內加爾民間石雕藝術結成馬裡聯邦。1960年4月4日,同法國簽署“權力移交”協定。6月20日,馬裡聯邦宣告獨立。8月20日,退出聯邦,成立獨立的共和國。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為首任總統。1980年12月31日,桑戈爾總統自動引退,阿卜杜·迪烏夫總理接任。此後,迪烏夫於1983、1988和1993年三次連選連任。2000年2月,塞舉行總統選舉,民主黨候選人瓦德擊敗迪烏夫當選總統,結束社會黨長達40年的執政歷史。是聯合國公佈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門類較齊全,具備一定的工業基礎,三大產業發展較平衡。農業以種植花生、棉花、小米、高粱、玉米、木薯等為主。漁業、花生、磷酸鹽出口以及旅遊業是塞四大傳統創匯產業。1984年以來,塞政府推行新農業和工業政策,減少國家干預,逐步實行國營企業私有化,鼓勵企業間自由競爭;強調優先發展農業,爭取糧食自給;重視對生產專案的投資,提高工業生產水平,增強出口創匯能力;設立自由工業區,以引進外資和技術。瓦德上臺後,把增加就業、減貧作為經濟政策中的首要目標,同時努力擴大稅源,保持財政平衡。近年來,塞經濟穩步增長。2006年初,瓦德總統提出“加速增長戰略”,目標是今後10年內年均經濟增長7-8%,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翻番。旅遊業是塞經濟的四大支柱之一,為塞第二大創匯產業。2003年旅遊收入為1.9億美元,遊客人數41.83萬,主要來自法國、比利時、瑞士和德國。旅遊點主要集中在達喀爾、捷斯、濟金朔爾、聖路易地區。12月至次年2月為旅遊旺季。塞內加爾地圖維德角半島,處於非洲大陸的最西端,著名的西非之角。塞內加爾人,塞內加爾有20多個民族,主要是沃洛夫族。燈塔,塞內加爾著名景點,從燈塔上可以看到首都全景。達喀爾海灘,塞內加爾的西邊便是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