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10月24日發生的大事件

“化工先導”範旭東出生

在137年前的今天,1883年10月24日(農曆1883年9月24日),“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範旭東出生。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範旭東(1883年10月24日-1945年10月4日),湖南湘陰縣人,出生時取名源讓,字明俊;後改名為範銳,字旭東。他是中國化工實業家,中國重化學工業的奠基人,被稱作“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20年代初,他創辦了亞洲第一座純鹼工廠——永利化學公司鹼廠,突破了外國公司的壟斷,與侯德榜等成功地解決了制鹼過程一系列化學工藝與工程技術問題。30年代,他創辦了我國第一座生產合成氨的聯合企業——永利化學公司錏廠。抗戰期間,他在大後方先後創辦了久大川廠和永利川廠,推進了大西南建設,支援了抗戰。他為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第一座精鹽廠:為“食土民族”摘帽上世紀初,西方國家已明確規定,氯化鈉含量不足85%的鹽不許用來做飼料;而在中國許多地方仍用氯化鈉含量不足50%的鹽供人食用。因此,有西方人譏笑中國是“食土民族”。1915年,範旭東在天津創辦久大精鹽公司,生產出中國本國製造的第一批精鹽,它品質潔淨、均勻、衛生,品種主要有粒鹽、粉鹽和磚鹽等,範旭東親筆設計了一個五角形的商標,起名“海王星”。亞洲第一座純鹼工廠:中國工業進步的象徵“蘇爾維法”是最先進的技術,但西方國家在這方面已經形成專利壟斷,對外絕不公開。範旭東決意雪恥制鹼,1918年,永利制鹼公司在塘沽成立,進行了3個多月的試驗之後,打通了工藝流程,製出9公斤合格的純鹼。永利經歷的磨難更甚於久大,其前後竟長達8年之久。1926年6月29日,永利終於生產出純淨潔白的合格鹼,全廠歡騰。範旭東給產品取名永利純鹼,以區別於“洋鹼”,8月,在美國費城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永利純鹼榮膺大會金質獎章,專家的評語是:“這是中國工業進步的象徵。”遠東第一化工廠:拉開國人自辦硫酸工業的濫觴鹽、鹼企業的創辦成功,讓範旭東深知我國化工要有快的發展,“酸”這一基本工業定要自立,且由於“硫酸廠平時可為民用,如國家遭受侵略,立可轉為軍用,因此絕不能讓外國人染指”。鑑於此,範氏於1929年正式向國民政府提出承辦硫酸錏廠,並做積極準備。20世紀30年代,範旭東創設了永利化學工業公司南京錏廠,被時人冠譽為“遠東第一”。其建立與發展,不僅拉開了國人自辦硫酸工業的濫觴,成為彼時民營工業發展的典範,更在我國近代化工史上佔有恢宏地位。中國人的第一批化肥:中國化肥工業史上嶄新的一頁1937年2月5日,永利錏廠出產了中國人自己生產的第一批硫酸錏化肥,這是中國化肥工業史上嶄新的一頁。工廠生產的化肥趁著春耕之際運往南京周邊各地農村。永利錏廠作為當時國內罕見的化工聯合企業,遠遠超出了我國三十年代的整體工業水平,國人把它和美國的杜邦公司相媲美,稱它為“遠東第一大廠”。工廠的總工程師侯德榜因建廠有功,當年被中國工程師協會授予代表最高榮譽的金牌獎章,又因侯氏制鹼法深受海內外推崇。此外,範旭東還創辦了一些重要的事業:1922年的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永裕鹽業公司,1927年的靜生生物研究所,1934年的永利硫酸銨廠,1938年的永利川廠,1944年的海洋研究室等等。範旭東語錄“寧肯為工廠開追悼會,堅決不與侵略者合作。”1934年範旭東為他的集團擬定了四條信念:原則上絕對的相信科學、事業上積極發展實業、行動上寧願犧牲個人顧全團體、精神上以能服務社會為最大的光榮。為了(制鹼)這件大事業,雖粉骨碎身,我亦要硬幹出來。“本底子是書生事業,惟有親近學術,開拓我們事業的前程,才是正軌。”“列強爭雄之合成氨高壓工業,在中華於焉實現矣。我國先有純鹼、燒鹼,這隻能說有了一翼;現在又有合成氨、硫酸、硝酸,才算有了另一翼。有了兩翼,我國化學工業就可以展翅騰飛了。”“中國如其沒有一班人,肯沉下心來:不趁熱,不憚煩,不為當世功名富貴所惑,至心皈命為中國創造新的學術技藝,中國決產不出新的生命來。”眾評範旭東侯德榜:“先生當公司總經理三十餘年,出門不置汽車,家居不營大廈,一生全部精神,集中於事業,其艱苦卓絕,稍知範先生為人者,胥能道之。”毛澤東挽範旭東:“工業先導,功在中華”蔣介石挽範旭東:“力行致用”《新華日報》悼念範旭東:範先生的半生坎坷,象徵了數十年來中國民族工業的坎坷!中國如不能獨立自主,中國政治如不能走上民主的道路,則民族工業是沒有方法發展的……假如範先生的心血是灌溉在民主國家的土壤裡,我們知道他的果實一定比現在更加豐碩,更加美麗!盧作孚:中國真正的人才,範旭東先生要算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