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爾群島獨立
在34年前的今天,1986年10月21日(農曆1986年9月18日),馬紹爾群島獨立。馬紹爾群島民居馬紹爾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的島國,密克羅尼西亞群島的一部分。在夏威夷西南約3200公里和關島東南約2100公里處。與之在海上相鄰的地區分別是北部的威克島,南部的諾魯,西部的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和東南部的吉里巴斯。首都馬朱羅(Majuro)馬紹爾群島曾先後為西班牙、德國、日本、美國佔領,其前身是美國託管的太平洋島嶼託管地的4個政治實體之一。在美國託管期間,馬紹爾群島曾是美國重要的核試驗和導彈實驗基地,美國在此進行了67次核試驗,其中23次在該國的比基尼環礁進行,這使得比基尼聞名於世。馬紹爾人屬密克羅尼西亞人種,其祖先可追溯到很早以前遷居到島上的南亞人。1529年西班牙航海家阿爾瓦羅·德薩阿韋德拉先於其它歐洲人來到馬紹爾群島,1592年西班牙聲稱馬紹爾群島歸其所有。1788年,英國“斯卡馬勒”號船長約翰·馬紹爾駕船從悉尼植物灣駛往中國途中經過這一群島時,曾登岸尋求給養。因此後來一俄國水文學家將整個群島命名為馬紹爾群島。此後,直到19世紀20年代,馬紹爾群島才開始與外界有較多接觸,那時,來自美國的捕鯨者常去那裡尋覓食物和水。19世紀60年代美國傳教士由夏威夷成批抵達馬紹爾群島。接踵而至是美國和德國的一些商人,他們在此設立公司,主要經營椰乾和漁業。馬紹爾群島於1886(1885)年成為德國的保護領地,屬德屬新幾內亞保護。1899年德國從西班牙手中贖買了馬紹爾群島以及與其相鄰的卡羅林群島和北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被日本佔領,戰後日本按國際聯盟的授權託管該群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馬紹爾群島成為日本在太平洋作戰的基地。日本以此為基地同美軍作戰,並侵佔了近鄰的諾魯和吉里巴斯。1944年,美軍驅逐日軍,佔領馬紹爾群島,並對其實行軍管。1947年7月,聯合國將馬紹爾群島作為聯合國太平洋島嶼戰略託管地的一部分交由美國託管。後與帛琉共和國、北马里亞納群島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構成太平洋島嶼託管地的4個政治實體。1951年,馬紹爾群島由美國海軍管轄改為民政管理。1965年後,馬紹爾群島要求自治的呼聲日漸高漲。1969年,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和帛琉一起開始與美國就未來政治地位進行談判。1979年,馬紹爾群島否決《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憲法》公投,自行成立自治政府和準備建國。3月,透過憲法。5月1日,馬紹爾群島憲法正式生效,成立立憲政府。1980年,馬紹爾群島與美國簽訂了實行內部自治的協議。1983年6月25日(1982年5月30日),與美國最後簽訂了為期15年的《自由聯絡條約》。9月,條約獲公民投票透過。1986年1月14日,《自由聯絡條約》獲美國國會批准。5月,聯合國託管理事會正式同意中止託管。10月21日,《自由聯絡條約》正式生效。根據這項條約,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獨立,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的內政外交自主權和自治地位獲得美國承認,但其外交政策必須與條約規定的指導原則相一致,美國將保留對群島安全與防務的全面權力,即防務則由美國全權負責。同時實施新的移民和國籍法,公民持馬紹爾群島共和國護照,但向美國移民不受限制。除政治關係外,《自由聯絡條約》還對今後15年中美國財政援助和其他形式援助(15年總額7億美元)的條件以及環境保護、貿易、稅收等問題作了規定。15年後,經雙方同意還可延長《條約》期限,馬紹爾群島也可單方面要求中止條約,選擇完全獨立或其他形式的政治地位,但美國的防務權力和經濟義務必須延續到15年期滿為止。條約還規定美國在島上的軍事基地至少保留15年,美國為此每年向馬紹爾群島提供經濟援助。該條約每15年審議修訂一次,但自由聯合國地位永不變更。可參加地區組織,但不能參加聯合國。1990年12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召開正式會議,透過了終止部分太平洋託管領土託管協定的決議,正式結束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的託管地位。1991年9月17日,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1990年11月16日,馬紹爾群島同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1998年斷交。碧海藍天沙灘日落美景珊瑚間穿梭的魚群馬紹爾美景馬紹爾群島公墓Laura海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