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防彈衣之父”周國泰被查
2015年10月21日(農曆2015年9月9日),“中國防彈衣之父”周國泰被查。周國泰一名軍中難得的高階科技人才,最終卻迷失了方向。2015年10月21日釋出訊息稱,經軍委紀委批准,總後勤部紀委對總後勤部軍需物資油料部原副部長周國泰涉嫌嚴重違紀問題立案調查。日前已將其涉嫌犯罪問題及線索移送軍事檢察機關立案偵查。公開資料顯示,周國泰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材料、軍用、民用功能服裝和個體防護研究,在防彈裝備、特種防護服裝和防寒保暖材料等方面取得多項成果。4年前,《科學時報》刊發了題為《周國泰院士:用防護鑄就戰鬥力》的文章指出,周國泰第一次見到芳綸防彈衣是在1987年於北京召開的一次國際技術交流會上。美國的芳綸防彈衣堪稱世界一流,當時它就擺在北京四川飯店的一張會議桌上,他想去摸摸卻遭到了拒絕。於是,防彈衣便成為周國泰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為此,他攻讀了中國紡織大學的博士研究生,並和鞍鋼的很多老工人進行了多次測試,最終研製出世界上最剛硬的防彈鋼板。從1987年到1990年,時隔僅3年,周國泰帶領科研組造出了中國第一批頂級防彈衣——護神。文章稱,對於防護,被大家尊為“中國防彈衣之父”的周國泰認為,一個好的指揮員就是要保護好士兵,儘量減少傷亡。隨著士兵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戰爭傷亡的後遺症要表現很多年。那麼,保護士兵的生命,保護我們的有生力量,比其他更重要。文章提到,1990年,中國要承辦第十一屆亞運會。為了提高安全防護水平,有關部門決定從國外買進一批“開夫拉”防彈衣。就在這時,周國泰站出來說話了:“我們也有防彈衣,買我們的吧,不比國外差!”但在當時,國內沒有任何關於它的報道。周國泰知道,挑戰“開夫拉”,只有比試才能讓人信服。十槍打完後,在場的人爭相跑去看結果:同是五發子彈,美國的“開夫拉”防彈衣留下了兩個圓圓的彈孔,“護神”牌防彈衣僅擦了幾道白色的痕跡。後來,周國泰又用陶瓷對防彈衣進行了試驗,不斷研究防彈衣的效能。文章稱,實際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周國泰就開始研究我國自己的單兵防護系統。他說:“防彈背心也好,頭盔也好,一是防彈效能好,二是配套好,三是對防彈衣著裝的要求很嚴格。以美國為例,在戰場上佩戴防彈衣和頭盔,可以減少戰場死亡率70%~90%。防彈衣被他們稱為救命衣,是保證戰爭勝利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周國泰最早在部隊的工作其實是看守總後勤部的果園,在很多人的眼裡,他是一個愛鬧事計程車兵。偏偏有領導喜歡他的耿直和執著,把他調到了羅布泊的原子彈試驗基地。在那裡,周國泰的任務是養狗,而這些狗是用來做原子彈核輻射試驗的。“那個時候,我們組負責紡織材料防護材料的研究。比如,在光輻射的情況下,也就是在核爆炸的情況下,不同的織物、不同的組織、不同的配套對我們實驗狗的光輻射防護作用。衣服是專門給狗做的,各種衣服都有特定的防護標準,有的衣服在狗身上的不同部位分別留下窟窿,觀察狗被燒傷的情況。”回憶起當年養狗,周國泰印象特別深刻,“別人養狗養4條、6條,我養了36條,那時確實很累,每天起床要打掃狗籠子,要放狗、餵狗。人家是作醫學方面的研究,我們是研究燒傷,需要狗的量大。”文章在末尾表示,上世紀70年代,周國泰進入中山大學學習高分子化學專業,畢業後回到總後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從事軍隊後勤保障研究。在1979年的三次邊境戰爭中,他三次親臨前線,瞭解作戰士兵的需求。周國泰曾要求科研人員,把壓縮餅乾的標準做到連嬰兒都可以吃,而且在研製過程中,科研人員一日三餐都得吃這種食物,直到自己沒有什麼反應,才給部隊戰士們使用。他要求,所裡的每一個同志要帶著感情去搞科研。他說:“不帶著感情,拿不出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