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達·洛芙萊斯日
2015年10月13日(農曆2015年9月1日),世界上首位程式設計師和首位女程式設計師。被認為是現代電腦科學和人工智慧之父的艾倫·圖靈(AlanTuring)最近已獲得了相當數量的應得的關注,首先經過長期鬥爭在2013年獲得了女王的追認道歉,然後是廣受好評的傳記片《模仿遊戲》釋出。但還有一位必不可少的貢獻者,像圖靈一樣曾經被歷史湮沒,但最終她的傑出成就被承認。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程式設計師的愛達·洛芙萊斯(AdaLovelace)已經迴歸社會集體意識,而今天(2015年10月13日)則標誌著她在日曆上被正式承認為“愛達·洛芙萊斯日”。首先,這一天本身的一點背景:愛達·洛芙萊斯日是由社會技術專家和記者SuwCharman-Anderson建立的,意在向愛達和她對電腦科學世界的貢獻致敬,也旨在讚譽科技工數界的婦女——特別是由於技術和科學領域存在的壓倒性的性別差距,以及嚴重的女性代表人數不足(根據白宮2013年釋出的界婦女現狀報告,她們只佔科技工數勞動力的不到25%,儘管她們比其它職業多賺約33%)。總體而言,他們的目標不僅是倫理上的紀念,而是要求進步,根據他們的網站,“透過提高科技工數界其他婦女的形象,在男性主導的領域裡為妹子和熟女們創造新的榜樣,”如果有一個科技工數界女性榜樣能作為典型的話,那就果斷是愛達了。愛達於1815年12月10日作為奧古斯塔·愛達·金生於倫敦,是詩人拜倫勳爵和安妮·伊莎貝拉·諾爾之女,技術上來說是拜倫的唯一合法後代。儘管如此,這位著名哲學家和詩人的唯一女兒與父親關係疏遠——愛達出生後才一個月他和諾爾就分居了,拜倫潛逃希臘後,愛達年僅八歲時他就在該國的獨立戰爭中死於原因不明的疾病。拜倫的杯具——很可能是受到他可能患有的雙相情感障礙以及現在公認的飲食失調的影響——激發了愛達追尋對於邏輯、數學和科學的興趣(“知識、道德、宗教對我來說都自然地緊密相連相通在一起成為一個和諧整體,”愛達曾經這樣致信業餘科學家電學實驗先驅AndrewCrosse,這或多或少地描述了她對知識的渴求:發現和描繪這些關聯是第一位的。)。作為自稱的“詩意科學”仲裁者,愛達最終與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Babbage)共事,他像愛達一樣也是一個博學的人,這位年長的科學家從一開始就迷戀她的智慧,並給愛達起了諡號“數字女巫”(“忘記這個世界和它的所有煩惱,如果可能的話還有其眾多的江湖騙子——總之除了數字女巫以外的一切”,他寫道。)巴貝奇一心建造他自己命名為“分析機”的設計,這是一個利用算術邏輯單元和整合記憶體的大型裝置,最終用作一臺計算機器——換句話說就是計算機的第一個版本——並由愛達來幫助他完成該工作。查爾斯·巴貝奇的分析機——第一個自動計算裝置——完成於1871。(照片: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從1843年開始的九個月中,愛達的主要任務是翻譯義大利工程師路易吉·米那比亞講述巴貝奇提出的自動引擎的一本回憶錄,並從那裡作出一套註釋,解釋它如何運作:這些筆記是為了針對英國的科學界,他們對巴貝奇的工作或其用途多數沒有興趣(或者沒有真正理解)。愛達的筆記不但完成了其目標,還從米那比亞的文章外推——後來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演算法並給她贏得了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程式設計師的歷史地位。一個有趣的事實:愛達也首先建議了分析引擎的非數值型函式:合成儀。她推測,“例如假設和聲和音樂作曲學問中音調的基本關係易受這種表達和改編的影響,該引擎也許就能譜寫任意複雜程度或範圍的精巧和科學的音樂。”儘管愛達對當時還是理論的分析機作出的貢獻對於它的物理建造很重要,她卻永遠不能看到其在1871年完成;1852年愛達在與子宮癌搏鬥多月後痛苦地死於36歲,但她的成就比大多數活了她兩倍壽命的人都要大。因此,為了紀念愛達·勒芙蕾絲日,讓我們傳播她畢生的使命: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時間會證明我的頭腦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