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10月8日發生的大事件

日本神鋼造假醜聞

2017年10月8日(農曆2017年8月19日),日本神鋼造假事件。最近汽車行業發生了不少大事件,首先是高田的安全氣囊承認存在設計缺陷,而由高田氣囊引發的大規模汽車召回,也正在各個國家進行著,中國市場也迎來了700萬輛級的史上最大規模召回,高田集團也因為氣囊醜聞宣告破產。向來以品質著稱的日本製造,這一次被潑了一盆冷水,但禍不單行,就在2017年10月8日,日本神鋼集團召開記者釋出會,就其未達標的鋁、銅製品向公眾道歉,而神鋼集團涉嫌鋁銅製品的造假已經長達10年之久,透過篡改出廠資料以次充好,其中包括證書中的強度和尺寸等關鍵資料,問題產品約佔該公司鋁和銅業務年銷售額的4%。神鋼,集團公司全稱神戶制鋼所,創立於1905年,已有100多年悠久歷史,是日本工業三大主力廠商之一,也是世界500強企業。由總公司及198分公司、64控股相關聯公司組成。神鋼集團所經營的產品主要有鋼鐵、特殊線材和特殊鋼板、鍛鑄鋼件、鈦·鈦合金、焊接材料、鋁·銅等素材製品及廣泛應用於建設、產業機械與以下水處理機械裝置為代表的工程機械等,是進行從素材到成品之間連貫生產的綜合性企業。作為日本三大鋼鐵企業,神鋼的鋁銅製品供應給日本多家企業,10月9日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目前豐田、馬自達、斯巴魯等汽車品牌已經承認部分採用了神鋼集團的鋁銅製品,正在進行預判影響,神鋼集團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不排除部分客戶因此召回問題車輛。也就是說新的一輪汽車召回正在醞釀,而中國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此次事件肯定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看到這些,相信不少網友就開對日系品牌開炮了,畢竟這下看來,日系皮薄不耐撞已經有了實錘,通常美其名曰“吸能車身”的說法,似乎也遭到了破除,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據媒體採訪,豐田中國公關部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國產豐田汽車(一汽豐田、廣汽豐田)產品不受影響,進口車型還在確認當中。其餘兩方均表示目前正在與總部方面確認,尚需要時間才能給予回應。鋼醜聞持續發酵當前,神鋼資料造假醜聞仍在不斷髮酵。10月20日晚,深陷造假醜聞的神戶制鋼所召開新聞釋出會,承認公司在近期的自查過程中,發現了新的違規行為。集團下屬的多家子公司、一線工廠都存在篡改、瞞報、捏造質檢資料的情況。10月23日,日本國土交通省開始調查神戶制鋼位於三重縣的Daian工廠。日本國土交通省正在深入調查產品的流向,從汽車、新幹線列車延伸至航天領域。日前,該公司表示,其部分銅管已失去日本行業標準認證,這顯示出該公司的資料造假醜聞可能對日本製造業信譽造成嚴重打擊。在日本境內,神鋼造假醜聞影響的不只是車企,眾多軍工產業也未能倖免。據日媒報道,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表示,在防衛產業領域,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軍工企業都使用了神鋼產品,在陸海空自衛隊主戰裝備中都有涉及。在神鋼深陷輿論漩渦的的同時,日產汽車又被曝出質檢造假醜聞。近幾年,日本多家制造業巨頭造假、違規等醜聞頻發,給“日本製造”這塊金字招牌蒙上了陰影。自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神戶制鋼所公開承認對部分銅、鋁製產品的檢驗資料進行過篡改後,日本主要汽車製造商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三菱、鈴木、斯巴魯先後證實使用了神鋼的問題產品,恐對旗下車型的安全性造成較大影響。除了汽車外,神鋼的問題產品甚至還波及航空飛機、高鐵、火箭、軍事武器。雖然此次神鋼資料造假還沒有造成傷亡事故,卻著實給“日本製造”來了狠狠一擊。接二連三的醜聞讓素以高品質著稱的“日本製造”被狠狠地打臉。神鋼在10月8日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承認篡改資料並致歉。神鋼稱,今年8月在公司內部調查時發現,集團下屬4家事務所篡改了質檢相關證明,2016年9月至今年8月,由於無法滿足客戶要求,神鋼偽造了強度和尺寸等資料,遭篡改資料產品約佔鋁和銅業務銷售額的4%。問題產品的直接交易物件約為200家企業,具體的企業名單還沒有公佈。神鋼高管承認,一些問題產品到了交易物件手中會再次加工並出售,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的數目“很多,無法估量”。神鋼是日本第三大鋼鐵集團,產品型別眾多,作為上游工業原材料供應企業,神鋼篡改資料對整個產業鏈影響巨大。近日,包括豐田、本田、日產和馬自達在內的4家日本汽車製造商集體釋出宣告稱,經檢測,他們產品中的引擎蓋和其他外部件鋁材由神戶制鋼直接提供,這些鋁材經檢測是安全的。斯巴魯和其他汽車製造商表示他們仍在調查此事。而日本媒體日前再次爆料,在神戶制鋼的銅、鋁製品強度資料被篡改的同時,該公司部分鐵粉的強度資料也存在被篡改的現象。由此,神戶制鋼造假行為的影響進一步擴充套件至諸如汽車齒輪等更多零部件的產品安全問題。因此,車企仍在馬不停蹄地檢查確認有哪些汽車產品使用了神戶制鋼的問題材料,以及是否會對汽車的安全效能帶來不良影響。一波又起:日產被曝質檢造假繼神戶制鋼造假醜聞之後,日產質檢造假事件再一次給了日本汽車製造業沉重一擊。早在10月初,日產就發現其日本的生產工廠在最終質檢的過程中存在重大失誤,日產方面表示,一家專門負責調查車輛檢查失誤的第三方機構發現,在一些日產的生產工廠中,他們會將最終需要檢驗的車輛臨時更換檢查線,因此存在質檢員交叉檢車的情況,在其中就有部分車輛檢查員並沒有取得公司內部的資格認定,從而導致無證人員在車輛最終的質檢報告上蓋章的問題,通常情況下這些未經授權的質檢人員需在持證檢驗員的監督下開展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日產內部的質檢過程並不規範。此前,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剛剛坐上今年上半年全球銷量冠軍的寶座,並且在9月釋出“聯盟2022”計劃,目標是年產量達到1400萬輛,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日產就面臨嚴重危機,恐怕對整個聯盟都將造成不小的影響。除了對已售出的116萬輛汽車進行復檢外,在質檢造假曝光之後生產的3.4萬輛汽車也要重新返回工廠重新檢查。日產此次停產至少兩週,再加上對120萬輛車進行召回和複檢,預計所帶來的損失高達250億日元(約合2.22億美元)。針對此次質檢危機,西川廣人表示,停產後日產將重新配置旗下所有工廠的質檢線,並且會增加持有相關資格的最終質檢人員的人數。他還表示,工廠停產並不影響日產出口車型的生產,其中就包括近年來熱銷的出口車型Rogue以及最新推出的電動汽車聆風。西川廣人說:“當然,僅僅有這些補救措施還不夠,我們還有很多不好的習慣需要改變。”他補充道,從此次事件中可以看出日產工廠經理和下屬組長之間沒有良好的溝通,另外日益加大的生產和質檢壓力也是導致此次事件的重要原因。醜聞不斷:“日本製造”蒙羞多年以來,“日本製造”一直以高品質著稱,從日常生活用品、電子產品到汽車等工業產品都備受全世界消費者的推崇,“日本製造”絕對稱得上是一塊金字招牌。但近年來,“日本製造”卻屢次爆出驚人醜聞,從2010年豐田踏板門事件到本月初的神鋼10年造假醜聞再到現在日產質檢造假,醜聞每出現一次就像是在這塊金字招牌上刮一刀,現在這塊招牌已然不復往日金燦燦的色彩。2009年豐田汽車在美國爆發“腳踏門”事件,到2010年初,豐田在全球範圍內尤其是北美地區頻繁出現車輛無故加速現象,豐田在全球總召回數量超過1000萬輛,最終賠償16.3億美元。“腳踏門”一詞甚至成為2010年度的新詞彙之一,可見其影響之大。2014年,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發現高田氣囊存在缺陷,在對610萬輛汽車進行調查之後發現高田氣囊存在致命缺陷,截至2016年10月,高田問題氣囊已造成11人死亡,100多人受傷,目前高田氣囊已經宣佈破產。2016年日本三菱、鈴木汽車相繼爆出燃油資料造假醜聞,其中三菱汽車被爆出旗下4款車型燃效資料造假長達25年,並表示該公司自1991年以來一直在向日本國土交通省提交假造的資料。鈴木汽車也承認其在本土銷售的16款車型存在燃效資料造假,涉及車輛總數超過210萬輛。此次,神鋼資料造假醜聞緊接著日產質檢造假醜聞,讓不少人感到唏噓,“日本製造”神話漸漸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