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10月2日發生的大事件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2018年10月2日(農曆2018年8月23日),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史上第三位女科學家。2018年10月2日,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將在瑞典揭曉。作為被百年前的人們認為是最重要科學的物理學,其獎項曾授予眾多著名的科學家,百餘年來的獲獎名單,幾乎書寫了一部物理學的教科書。今年有三位科學家獲此殊榮。有年齡最長的諾貝爾獎得主美國阿瑟·阿什金(ArthurAshkin),現年96歲,他自言我覺得我被諾貝爾獎遺忘了。但他突出的貢獻註定要被載入史冊,讓世人銘記。他發明了“光學鑷子”,意指用鐳射束手指抓住粒子,原子,病毒和其他活細胞。這種鐳射鑷子不僅應用到物理學,還擴充套件到生物學,現在被廣泛用於研究生命機器。阿瑟·阿什金還有一對師徒,法國傑哈?莫羅(GerardMourou)和加拿大唐娜·斯特里克蘭(DonnaStricklan)。傑哈?莫羅唐娜·斯特里克蘭唐娜·斯特里克蘭(DonnaStrickland)是一位女教授,是人類歷史上第三位、也是時隔55年再次獲得諾獎物理學獎的女科學家。前兩位分別是瑪麗·居里(對,就是大家熟知的居里夫人)和瑪麗亞·梅耶。諾貝爾獎的頒發在經歷了一次“TheNoBellNobel”(沒有貝爾的諾貝爾)之後,被稱為諾貝爾獎歷史上最不公平的結果之一。(篇幅所限,有興趣的小夥伴可自行搜尋)諾獎委員會後來吸取教訓,很多成果都頒給師生,今年獲獎的師生中,弟子是一位女科學家。他們共同發明的CPA技術,讓人類成功創造出迄今為止最短最強的鐳射脈衝。大家感受較為直觀的是在醫學領域的應用,這項技術促進了白內障和眼屈光手術的發展,眼科矯正手術所使用的強鐳射束,就有它的功勞。今年三位科學家的研究領域深入微觀,為鐳射物理學拓寬了道路,更為人類生活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只能道一句: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