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10月1日發生的大事件

八路軍暫停“百團大戰”

在80年前的今天,1940年10月1日(農曆1940年9月1日),百團大戰毛澤東為何對宣傳很不滿意。老百姓夾道歡迎參加百團大戰勝利歸來的戰士,並給戰鬥英雄佩戴光榮花1940年10月1日,朱德、彭德懷、左權聯名致電聶榮臻、賀龍、劉伯承等,決定“百團大戰”第二階段作戰結束。指出“百團大戰”第二階段已歷旬日,第一二0師破擊同蒲路,晉察冀軍區進擊灤源地區,第一二九師進擊榆(社)遼縣)地區,基本上都已取得勝利。戰役結束後,各兵團均應適當集結主力,進行戰後整理。總結百團大戰的經驗教訓。百團大戰簡介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八路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八路軍的晉察冀軍區、第129、第120師在總部統一指揮下,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為重點的戰役。戰役發起第3天,八路軍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中方稱此為“百團大戰”。戰爭背景抗日戰爭時期在抗日根據地,由於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日本侵華的戰略要地華北的發展日漸壯大,日本軍隊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長城、華北、東北的部分軍隊,以鐵路、公路等交通線為依託,對華北地區的抗日力量連續發動大規模掃蕩,並在荒原挖溝築堡試圖阻礙抗日力量的進攻,實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據點為鎖”的“囚籠政策”,藉此控制並逐漸縮小抗日力量。但1939、1940夏季兩次掃蕩,將集中於華北地區30餘萬日軍、滿洲國軍隊的分佈點不斷增加,力量分散,這對華北地區的八路軍集中優勢力量展開大規模進攻提供了有利條件。戰役情況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二九師和晉察軍區等共一百零五個團二十餘萬兵力,對華北地區的日偽軍發動了一次進攻戰役。這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鬥1800餘次,攻克據點2900餘個,殲滅日偽軍45000餘人,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鬥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自1939年冬以來,日軍以鐵路、公路為支柱,對抗日根據地進行頻繁掃蕩,並企圖割斷太行、晉察冀等戰略區的聯絡,推行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八路軍總部決定發動交通破擊戰,重點破襲正太鐵路和同蒲路北段,給日本華北方面軍以有力打擊。在華北交通線中,正太鐵路佔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橫越太行山,是連線平漢、同蒲兩條鐵路的紐帶,是日軍在華北的重要戰略運輸線之一。八路軍的進攻戰役首先在正太鐵路發起,因此開始稱為正太路戰役。百團大戰中的彭德懷7月22日,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副總司令彭德懷、副參謀長左權下達《戰役預備命令》,規定以不少於22個團的兵力,大舉破擊正太鐵路。同時要求對同蒲、平漢、津浦、北寧、德石等鐵路以及華北一些主要公路線,也部署適當兵力展開廣泛的破擊,以配合正太鐵路的破擊戰。8月8日,朱德、彭德懷、左權下達《戰役行動命令》,規定:晉察冀軍區破擊正太鐵路石家莊至陽泉(不含)段;第129師破擊正太鐵路陽泉(含)至榆次段;第120師破擊忻縣以北的同蒲鐵路和汾(陽)離(石)公路,並以重兵置於陽曲南北地區,阻擊日軍向正太鐵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擊交通線的同時,相繼收復日軍佔領的一些據點。在這些地區和交通線上,駐有日軍3個師團全部、2個師團的各2個聯隊、5個獨立混成旅團全部、4個獨立混成旅團的各2個大隊、1個騎兵旅團的2個大隊,共20餘萬人,另有飛機150架和偽軍約15萬人。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二九師和晉察軍區等共一百零五個團二十餘萬兵力,對華北地區的日偽軍發動了一次進攻戰役。這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鬥1800餘次,攻克據點2900餘個,殲滅日偽軍45000餘人,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鬥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按八路軍總部原來規定,參戰兵力不少於22個團。但戰役發起後,由於八路軍廣大指戰員和抗日根據地民眾痛恨日軍的“囚籠政策”,參加破擊戰的積極性非常高,因此各部投入了大量兵力,計晉察冀軍區39個團、第129師(含決死隊第1、第3縱隊等)46個團、第120師(含決死隊第2、第4縱隊等)20個團,共105個團20餘萬人,還有許多地方游擊隊和民兵參加作戰。(全部加起來可能200個團都不止)當彭德懷、左權在八路軍總部作戰室聽取戰役情況彙報、得知實際參戰兵力達到105個團時,左權興奮地說:“好!這是百團大戰。”彭德懷說:“不管一百多少個團,乾脆就把這次戰役叫做百團大戰好了!”由此,正太戰役就發展成為百團大戰。1940年8月,八路軍指揮部動員了一百多個團,再華北地區兩千多千米的戰線上,對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大規模攻擊,拔掉了敵人靠近根據地的碉堡、據點,炸燬了鐵路、橋樑、公路,使日軍的交通線癱瘓.這就是著名的百團大戰。戰役過程百團大戰經歷了兩個主動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蕩”階段。百團大戰第一階段(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軍在正太、同蒲、平漢、津浦等主要交通線發動總攻擊,重點破壞了正太鐵路。經過20天的戰鬥,預定計劃全部完成。正太鐵路線的路軌、橋樑、隧道、水塔、車站等均被破壞;平漢、同蒲(北段)、石德、北寧鐵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斷;華北各交通線陷於癱瘓。第二階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任務是繼續擴大戰果,摧毀交通線兩側和深入各抗日根據地的敵偽據點。在這段時間裡,我晉察冀軍區主要進行了淶靈戰役,第129師主要進行了榆遼戰役,第120師主要破襲了同蒲路。在這些戰鬥中,八路軍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但是,我軍計劃要拔除的敵據點未能全部拔除。第三階段(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主要任務是反擊日偽軍的報復掃蕩。在這段時間裡,八路軍先後粉碎了日偽軍對太行、太嶽、平西、北嶽、晉西北等抗日根據地的大規模掃蕩。注:八路軍野戰政治部宣佈的百團大戰戰果統計截止日是12月5日。戰果統計從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個半月中,我敵後軍民共進行大小戰鬥一千八百多次,計斃傷日軍二萬多人,偽軍五千多人;俘日軍二百八十多人、偽軍一萬八千多人;破壞鐵路九百多里、公路三千里;破壞橋樑、車站二百五十八處;並繳獲了大批武器和軍用物資。從殲敵(日軍)數字看,八路軍獨自發起的百團大戰不亞於1939年蔣介石部署全國十個戰區71個師發起的對日冬季攻勢的戰果,如果加入殲滅偽軍數字,八路軍的戰果還高於國軍全軍在冬季攻勢的殲敵數字,由此大大提高了八路軍的政治地位。歷史點評: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它打出了敵後抗日軍民的聲威,振奮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在戰略上有力地支援了國民黨正面戰場。延伸閱讀:毛澤東不滿百團大戰宣傳:暴露我們的力量延伸閱讀:毛澤東不滿百團大戰宣傳:暴露我們的力量抗戰時期,毛澤東在肯定百團大戰功績的同時,也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批評。他特別對百團大戰的宣傳很不滿意。延安整風期間,毛澤東批評說,這樣宣傳,暴露了我們的力量,引起了日本侵略者對我們力量的重新估計,使敵人集中力量來搞我們。同時,使得蔣介石增加了對我們的警惕,你宣傳100個團參戰,蔣介石很慌。他一直有這樣一個心理——害怕我們在敵後擴大力量,在他看來,我們的發展,就是對他的威脅。1940年秋,八路軍在華北地區先後集中了100多個團,對日本侵略軍進行戰略性進攻和反“掃蕩”作戰,打響了著名的“百團大戰”。拖住了侵華日軍的後腿,遲滯了其南進太平洋的計劃;在國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妥協投降逆流,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望,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戰勝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