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9月27日發生的大事件

香港“四大天王”劉德華出生

在59年前的今天,1961年9月27日(農曆1961年8月18日),香港“四大天王”劉德華出生。劉德華,MH,JP(AndyLauTak-wah,1961年9月27日-)生於香港,著名演員和歌手。就學時曾取學名劉福榮。1990年代被封為香港“四大天王”之一,亦是大中華地區極具代表性的藝人之一。劉德華是個多線發展的藝人:作為歌手,他是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中,獲獎最多的香港歌手;電影方面他曾三度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以及獲得兩座臺灣金馬獎影帝,截止2010年參與出演的電影已經超過140部。劉德華現在是映藝集團的老闆,作為投資人參與製作了多部華語電影。1999年,劉德華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榮譽,2000年11月則順利榮登“世界十大傑出青年”,成為獲此殊榮的少數幾位香港藝人。2006年7月7日,由於他“是香港最受尊重和喜愛的演藝名人之一,對香港電影及音樂貢獻良多。其嚴謹專業的工作態度,足以成為年輕人的典範”和“以表彰他在表演藝術方面的成就”的原因而被香港演藝學院授予榮譽院士稱號,成為獲此榮譽的少數幾位香港演員之一。劉德華篤信佛教,法號慧果,熱心公益,時常參與慈善活動。2008年,劉德華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2010年4月23日,劉德華獲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並擔任副理事長。2010年5月2日,劉德華獲頒第十二屆“世界傑出華人獎”同時獲頒授加拿大紐賓士域藍仕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生平簡介劉德華出生於香港新界大埔泰亨村。有三位姊姊、一位弟弟(劉德盛)和一位妹妹,在家中排行第四。其父劉禮年輕時為啟德機場的消防員。幼時他家後來搬到了九龍鑽石山下,後來再搬到藍田邨第十五座。在劉德華五、六歲時,擔任消防員的父親還開了一間小吃雜貨店以賺錢維持家用。劉德華與姐姐們則經常擔任店裡的幫工一起幹活。而當時負責寫菜名的他為日後寫下一手好的毛筆字奠定了基礎。而離店不遠處有一家“堅城片場”,往片場送外賣的他也能常見到曹達華、石堅、馮寶寶等當紅演員拍戲時的模樣。因為他父親嗜吃叉燒,後來劉更把藍田邨十五座地下的“華東燒臘”買下來送予父親,現時他父母都住在加多利山大宅,而其大姊一家則住在大圍新翠邨公屋。劉德華在就學階段曾取學名為“劉福榮”,“劉德華”是本名,對於此事,劉德華在臺灣節目中,由本人親口公開澄清。劉德華在黃大仙天主教小學畢業後,升讀可立中學。升讀了可立之後,劉德華並未有專心學業,反而與校內好玩的同學走在一起,還自號“可立七俠”,不過與此同時,他亦熱心參加校內學校劇社的表演,參與幕後製作負責編劇,而教授他有關戲劇方面知識的老師,就是後來的著名舞臺劇編劇杜國威。劉德華在中五會考獲得1B3D2E(中文讀本A)的成績,中六上學期後,到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的藝員訓練班受訓。影視方面1981年劉德華考入第10期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著名的同期同學有吳家麗、梁家輝、戚美珍、張之亮、徐錦江等,畢業後任無線電視臺演員。在“香港電臺電視部”製作的電視單元劇《香港香港:江湖再見》裡首次演出。其後在李添勝監製的電視劇《獵鷹》裡首度擔演男主角而開始走紅。1983年,受TVB力捧,與黃日華、梁朝偉、苗僑偉和湯鎮業組成“無線五虎將”,出演了《神鵰俠侶》、《鹿鼎記》等多部很受歡迎的無線劇集,其中《神鵰俠侶》不僅是劉德華最為重要的電視劇代表作,而且還被金庸先生於2003年選為他最滿意的根據他的小說改編成的兩部電視劇之一(另外一部是1976年鄭少秋主演的《書劍恩仇錄》)。劉德華於1982年開始參演電影,首部作品是吳小云執導的《彩雲曲》。第一部擔演重要角色的電影作品則是1982年許鞍華執導的《投奔怒海》,並以此片獲得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提名。1985年,劉德華與葉德嫻主演的法庭劇情片《法外情》是其早期主演的影片中的一部廣為人知的作品,劉德華扮演一位年輕的律師,法庭上唇槍舌戰的精彩場面,和法庭外因身世所展開的感情戲則賺人眼淚。198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初期,劉德華演出多部黑社會江湖片,包括使其首次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的《旺角卡門》、開啟賭片風潮的《至尊無上》和描述深刻愛戀的《天若有情》等,這些身在黑社會卻有情有義的角色,深深影響當時年輕人,甚至在1992年出版的香港古惑仔漫畫中,就有以劉德華肖像來代表陳浩南的漫畫男主角。而劉德華亦憑藉偶像外型拍攝了大量的商業片,其中,與著名導演王晶合作的次數最多,愛情喜劇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最佳損友》系列、《與龍共舞》,在片中劉德華出色的發揮了喜劇才能;另一類則是以1989年《賭神》的陳刀仔為開端,經《賭俠》到90年代後期的《賭俠1999》和《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的賭博片,使劉德華的“賭俠”、周潤發的“賭神”和周星馳的“賭聖”成為港產賭片的代表性角色。90年代劉德華開始改變形象,1991年起連續出演了傳記題材的影片,如《雷洛傳》系列,片中首次成功詮釋巨大年齡跨度的人物,個人亦以此片第二度提名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系列中的兩部作品香港票房亦累計至5300萬。《雷洛傳》的成功也使得劉德華於1992年又接拍了表現澳門賭王傳記題材的《賭城大亨》系列,獲得不錯的反響。1995年,主演賽車片《烈火戰車》,其演繹讓劉德華獲得了第三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提名。1999年到2004年,是劉德華電影生涯的顛峰時期。《暗戰》裡的雅賊華,《孤男寡女》中的部門經理華少,《阿虎》中的拳擊手孟虎、《瘦身男女》裡的肥佬、《無間道》和《終極無間》裡的黑幫臥底劉健明,以及《大隻佬》中的和尚等一連串作品不僅在票房和口碑上贏得佳績,亦獲第19屆到23屆共五屆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其中兩度得獎,併入圍第38屆、40屆和41屆金馬獎,獲獎一次。2005年,憑電影《童夢奇緣》又獲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2006年,參演爾冬升執導的《門徒》,在片中將一位毒梟刻畫得逼真到位,而以此片首度獲得了金像獎男配角獎。隨著2003年以來香港與中國大陸的電影合作次數增多,劉德華也經常在合拍片中擔任主角。2004年,先與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合作武俠片《十面埋伏》;接著又與導演馮小剛合作《天下無賊》,2006年,又主演了香港文藝導演張之亮執導的中日韓合拍古裝片《墨攻》,劉德華的革離一角也獲得2007年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演員提名。2007年,劉德華以陳可辛執導的《投名狀》片中趙二虎的草莽形象,獲得第十次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2010年,在徐克武俠迴歸之作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片中,劉德華展現大唐神探形象,影片也獲得了“目前最接近好萊塢標準的華語型別片”的史詩娛樂鉅製的讚譽。2011年,劉德華投資並主演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桃姐》,片中極具說服力的內斂演出,讓他先後在第48屆金馬獎和第31屆香港金像獎上稱帝。2012年10月,受金馬獎執委會之邀擔任第49屆金馬獎評審團主席。2013年,又受邀擔任第七屆亞洲電影大獎評審團主席。電影票房方面,由於劉德華是香港一線影星中拍片數量最多的男演員(1988年到1992年共計達50多部),因此在2005年由香港UA院線主辦的“光影夢魅20年暨全港最高票房電影頒獎典禮1985-2005”上,他以108部累計約17.3億港幣票房獲全港最高票房男演員獎。2007年,由香港國際電影節主辦的首屆亞洲電影大獎上,劉德華獲亞洲電影票房巨星大獎。截止2012年,其主演(第一或第二主演)的作品中香港票房超過2000萬港元的共有25部,其中有14部超過2500萬,分別為《賭神》、《賭俠》、《五億探長雷洛傳》、《整蠱專家》、《烈火戰車》、《孤男寡女》、《瘦身男女》、《全職殺手》、《無間道》、《大隻佬》、《無間道Ⅲ》、《門徒》、《投名狀》和《桃姐》。在合作物件方面,截止2010年,合作次數最多的導演是多達20部的王晶。男演員方面,與其關係最好的男藝人則屬在無線電視時代一起成名的其他四虎梁朝偉、黃日華、苗僑偉和湯鎮業。跟劉德華合作過的女演員也很多,其中合作最多次的是從1988年的《群龍奪寶》開始到1999年拍攝的《衛斯理藍血人》為止共11次的關之琳,雙方因此也在90年代被媒體稱作“銀幕情侶”,2011年01月在他舉辦的香港演唱會上關之琳作為嘉賓時,劉德華更笑稱“我當年真的以為會和她結婚”;在90年代,劉德華與吳倩蓮共演過五次情侶;2000年代,與劉德華合作次數最多的,是在2000年到2004年六部影片中飾演情侶的鄭秀文。此外,由於葉德嫻與華仔在其成名電視劇《獵鷹》和《法外情》系列演繹了感人的母子對手戲,葉德嫻因而成為劉德華的乾媽,在2010年劉德華香港跨年個唱上葉德嫻以常駐嘉賓的身分參與了每場演出。歌唱事業劉德華在與林子祥合演《投奔怒海》期間,有天片場收工後林子祥招呼大家一起唱卡拉OK,林子祥聽了劉德華的歌后很是欣賞,於是大加讚賞並鼓勵劉德華去唱歌,於是在林子祥的鼓勵下劉德華開始發展自己的歌藝,因此林子祥可以算是劉德華歌唱事業的伯樂和第一個老師。1985年,劉德華進軍樂壇,第一張專輯《只知道此刻愛你》未獲得很大回響。第一首成功流行的歌曲是1987年發行的《情感的禁區》中的同名主打歌。第一首獲得重要獎項(十大中文金曲獎)的歌曲是1990年發行的《可不可以》中的同名主打歌。1990年推出的國語專輯《如果你是我的傳說》在東南亞的銷售量達150萬張。1991年推出《愛不完》專輯,銷售首日錄音帶銷量已有16萬張,而雷射唱片則72,000張,總計在港年度銷量超過五白金(25萬張)。同年另外一張熱賣專輯《一起走過的日子》銷量達六白金(30萬張),是91年三張銷量最高的專輯之一。而《愛不完》及《一起走過的日子》更同佔寶麗金唱片公司歷年來二十張最暢銷唱片專輯的其中兩席位。1992年於華納唱片發行的粵語專輯《真我的風采》達至八白金唱片(即40萬張)的銷量。在1992年的偶像熱潮下,劉德華與張學友、黎明、郭富城被傳媒封為“四大天王”。至2000年代,劉德華的唱片銷量在各地累計超過4800萬張,為華語歌手中的佼佼者。劉德華自1990年開始,為了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堅持走國語和粵語並重的發展之路,至2010年,劉德華髮行的新歌專輯有50多張,1990年代到2000年代前期,一直處於華語歌壇的顛峰狀態;2000年代中後期,由於新生代歌手的崛起和其本人年齡的因素,導致新歌影響力不如從前,不過唱片銷量還是一直有一定的成績,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粵語專輯有1990年《可不可以》、1991年《愛不完》、《一起走過的日子》和《不可不信緣》等。劉德華獲得的流行歌曲獎項已500座,為至今華語樂壇獲獎最多的流行歌手。而早在2000年就已經以累計收穫292個音樂獎項成為粵語歌手之冠而榮登健力士世界記錄當中。其中在無線電視舉辦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他獲得六次最受歡迎男歌星(1990-1992、1994、1999、2004年)和十次亞太區最受歡迎香港男歌星(1993、1995-1996、2000-2006年),累計共有21首歌曲獲得十大勁歌金曲獎(91年則有三首同時獲獎,92年與93年各有兩首獲獎)。在香港電臺舉辦的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上獲得七次全國最受歡迎男歌手獎(2000-2006年)和15次優秀流行歌手大獎(1994到2008年度),從1990到2006年度共有22首歌曲獲得中文金曲獎,11首國語歌獲得優秀國語歌曲獎(金獎有《不能沒有你》、《忘情水》、《中國人》、《笨小孩》、《木魚與金魚》和《我不夠愛你》六首,銀獎有《真永遠》、《相思成災》和《練習》三首,銅獎有《我的心只可容納你》和《再說一次我愛你》這兩首)。以及在1998、1999、2001及2002年度奪得四臺聯頒音樂大獎-傳媒大獎歌手獎,四度成為四大音樂頒獎典禮最大贏家。在亞洲七家華語電臺共同舉辦的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上他獲得三次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分別為2002年的第二屆、2003年的第三屆和2006年的第六屆)。多年來劉德華以其影響力,相繼在世界各地舉辦逾400場個人演唱會。1993年1月,劉德華首次於紅磡體育館舉辦香港的個人演唱會(其首次個人演唱會是在韓國)。截止2011年6月,已累計在香港紅館開唱141場(93、94、96年各為20場,99、2001、2004各為15場,2007和2010年的年底跨年分別為16和20場);在中國大陸則舉辦了118場。雖然一年中要花甚多時間和精力在電影方面,但劉德華在中國各城市亦能締造售票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