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9月27日發生的大事件

十大元帥授勳

在65年前的今天,1955年9月27日(農曆1955年8月12日),“十大元帥”排名次序及原因?毛澤東點評:一針見血。毛澤東向朱德元帥授勳軍銜製作為一項國際性的軍事制度,為世界各國軍隊所廣泛採用,我國正式實行軍銜制是在1955年。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官軍銜設4等14級,即元帥2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將官4級: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4級: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級:大尉、上尉、中尉、少尉。1955年9月27日,由國家主席毛澤東主持的授元帥軍銜和勳章的典禮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10人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同一天,國務院隆重舉行授予將官軍銜的典禮儀式,周恩來總理釋出命令,授予粟裕等10人大將軍銜。軍銜制度是人類軍事歷史的必然產物,它產生於15世紀的歐洲。戰爭規模的擴大,指揮機構中總參謀部的出現,軍、師、旅、團、營等建制的形成,使得與其規模相對應的元帥、將、校、尉等軍銜等級應運而生。軍銜制打破了按出身門第封官晉爵的世襲舊軍制,而以戰功評價報酬和地位,因此廣泛吸引了自由農民、平民等各階層的人士。在與封建騎士軍隊的戰爭中,軍銜制軍隊以強大的生命力將對手淘汰出了戰爭舞臺。本世紀初中國引進了軍銜制。病入膏肓的清政府曾妄圖以洋人的軍事制度挽救自己即將滅亡的命運。此後,中國各式舊軍隊都曾採用軍銜制,但是,究其根本,只是封建等級制的翻版而已,並沒有從本質上改變舊軍隊的封建屬性。1955年9月,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為自己的人民子弟兵實行軍銜制,對我國的軍隊建設起了積極的作用。到1965年,10年間全軍共授予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7名,中將177名,少將1360名,將官以上軍銜共計1614名。十年動亂開始以後,隨著政治風雲的變幻,軍銜制度受到不公正的評價而被取消。1988年10月,佩戴軍銜標誌的人民解放軍官兵又出現在中國街頭,廢止了23年的軍銜制度在中國軍隊得以恢復。附: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簡歷朱德,四川儀隴人,生於1886年,1922年在德國留學期間加入中共。他是八一南昌起義領導者之一,在井岡山任紅四軍軍長。先後任紅一方面軍總司令、紅軍總司令、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彭德懷,湖南湘潭人,1928年加入中共,同年7月發動平江起義,此後曾任紅一方面軍副總司令、十八集團軍副總司令、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他曾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林彪,湖北黃岡人,1925年加入中共,1930年接任紅四軍軍長,次年又任紅一軍團軍團長,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時指揮了平型關戰役,任東北野戰軍(四野)司令員指揮了遼瀋、平津戰役。劉伯承,四川關縣人,1926年加入中共後歷任紅軍參謀長、一二九師師長、中原野戰軍(二野)司令員。賀龍,湖南桑植人,生於1896年,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並加入中共。他歷任紅二方面軍總指揮、一二O師師長、晉綏野戰軍司令員、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陳毅,生於1901年,四川樂至人。1923年加入中共,南昌起義後與朱、毛組建紅四軍。後歷任新四軍一支隊司令員、新四軍代軍長、華東野戰軍(三野)司令員兼政委。羅榮桓,湖南衡山人,生於1902年。1927年加入中共。歷任紅四軍政委、一一五師政治部主任、山東軍政委員會書記、四野政委。徐向前,1901年生於山西五臺。1927年加入中共後歷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一二九師副師長、華北軍區副司令員等。聶榮臻,1899年生,四川江津人。1923年加入中共,曾任黃埔軍校教官、紅一軍團政委、一一五師師長兼政委、華北軍區司令員。葉劍英,廣東梅縣人,1897年生,1927年加入中共,曾任紅一方面軍參謀長、八路軍參謀長、解放軍總部參謀長等職。授銜、授勳典禮會場授勳後的元帥們朱德元帥的勳章證書延伸閱讀:“十大元帥”排名次序及原因?毛澤東點評:一針見血延伸閱讀:“十大元帥”排名次序及原因?毛澤東點評:一針見血朱德,無論從哪個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帥交椅非他莫屬。由於在黨史軍史上的地位極為特殊,今天人們對他的誤解也最多。朱德字玉階,1886年生於四川儀隴縣一個農家。少年下田勞作並讀過私塾,20歲時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師範,畢業後回縣城當了體育教員。看到社會黑暗和時局動盪,他徒步跋涉三個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學日本成為“士官三傑”之一的蔡鍔所主辦的雲南講武堂。在講武堂中,朱德參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朱德畢業後,在滇軍中由少尉排長幹起,在討袁和軍閥混戰中一直升至少將旅長,名震川滇。當時他與別的將領不同,對黷武爭權深感厭倦,喜好音樂,在家中廣泛接納青年軍官及學生,並讀過《新青年》等雜誌。1921年,朱德主動離開月收入大洋數以千計的軍界,外出學習。翌年,朱德到上海見到孫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與軍閥結盟。他又見到陳獨秀,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一箇舊軍隊的將軍想入黨,這使當時的中共中央領導人大感驚訝,儘管鼓勵朱德追求進步,卻未同意。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歐,到德國學習戰術,並研究社會主義理論。在那裡,他見到了周恩來。翌年,經周恩來介紹加入了共產黨。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產主義勞動大學,並在軍訓班學習。在那裡,他提出回國後如打不贏就上山,令蘇軍的教官驚訝。1926年朱德回國後,利用舊關係到川軍、滇軍中動員北伐,並秘密做共產黨的工作。1927年南昌起義時,朱德率領滇軍教育團一部參加,任第九軍副軍長。起義軍南征潮汕失敗時,他在危境中率領“鐵軍”餘部近千人進入粵北、湘南,於1928年4月走上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合,建立了紅四軍並任軍長,成為全國第一支主力紅軍的最高軍事指揮員。1930年,朱德成為紅一方面軍總司令,翌年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此後幾十年間,“總司令”在黨內成為朱德的代稱。在紅軍長征時,他有時也擔負具體作戰指揮。抗戰初期,他率八路軍總部前往太行山前線。1940年回延安後,因年紀已大,主要協助毛澤東指揮全域性,不過1947年攻克石家莊時他曾親臨前線指揮。建國後,朱德先後任國家和黨的副主席、人大委員長,1955年授十大元帥時為第一名。1959年廬山會議上,他不同意給彭德懷那樣定性,被有人說成年老糊塗。“文革”初定林彪為接班人時,他不表贊成,1975年又率先揭發江青,可見心底如明鏡。1976年7月,朱德以90歲高齡去世。毛澤東曾稱他是“紅司令”,並說,“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毛澤東稱朱德“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彭德懷,在軍史上的地位僅次於朱德,授銜時是軍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戰軍的代表。儘管他軍事業績上有勝有敗,但從平江暴動到朝鮮停戰,一直在第一線從事戰鬥指揮,這一點全軍無人可比。他的軍事造詣並不出色,但二十多年身經百戰的資歷足以使他傲視群雄,位列元帥第二理所當然。毛澤東稱彭德懷是“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林彪,第四野戰軍的代表,十大元帥中他的戰績和指揮能力都堪稱第一。但他在十人中的資歷倒數第二,位列第三是由於當時他是十人中除朱德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林彪原名林育蓉。湖北省黃岡縣人。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五年考入黃埔軍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七年在國民革命軍葉挺獨立團任排長、連長。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營長、團長,第一縱隊司令員,紅四軍軍長,紅一軍團軍團長,紅軍大學校長。參加了紅軍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指揮了遼瀋、平津等重大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司令員,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第七、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副主席,第九屆中央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與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葉群、李作鵬、邱會作等結成反革命集團,同江青反革命集團互相勾結,有預謀地誣陷迫害黨和國家領導人,陰謀奪取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陰謀敗露後,於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乘飛機外逃,在蒙古溫都爾汗地區墜機身亡。一九七三年中共中央決定開除其黨籍。一九八一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確認為反革命集團案主犯。毛澤東稱林彪是“這個娃娃堪當大任”。劉伯承,第二野戰軍的代表,軍事生涯僅次於朱德。他在軍事指揮和學術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對中國軍隊正規化的影響最大。白崇禧稱他是“共軍第一號悍將”,而毛澤東對他則別有看法。授銜時劉伯承在黨內軍內已無實權,位列第四的原因一是因他的資歷,二是他在軍中人望甚高,三是毛澤東不會將他對劉的看法公開化。毛澤東稱劉伯承是“一條龍下凡”。賀龍,藉助南昌暴動總指揮和紅二方面軍總指揮的資歷成為元帥。他未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軍事造詣和戰績沒有任何出色之處。他建立紅二軍團時有很強的封建宗族色彩,在十年間洪湖蘇區僅能自保,談不上發展。後人往往將此歸罪於夏曦洪湖肅反,其實鄂豫皖蘇區的肅反比洪湖蘇區更為嚴重。抗戰時一二零師是八路軍的三個師中力量最弱、戰績最小的,長期擔任預備隊的角色。賀龍解放戰爭時僅任晉綏軍區司令這一兵團級的職務,建國後任體委主任。但如僅就表象認為賀龍一無是處也不客觀,授銜時他在軍委中位置僅次於彭德懷和林彪,廬山會議後他更擔任了軍委第二副主席,成為毛澤東牽制林彪的首要人物,六五年取消軍銜制就出自他的手筆。毛澤東稱賀龍是“紅二方面軍的旗幟”。陳毅,一身代表著南方三年游擊戰、新四軍、第三野戰軍三個派系。他是半路出家從軍的文人,軍事造詣有限。抗戰以來他指揮的較大戰役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都要依賴粟裕。但他在軍中的資歷和地位,以及他與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的歷史淵源,而使得這三個派系的代表人物只能是他,不可能是粟裕。毛澤東稱陳毅“是個好同志”。羅榮桓,眾所周知他是政工元帥,代表著政工在軍中的地位,意味著中國軍隊所特有的中國特色。在十大元帥中他的資歷最淺,二七年入黨,從未擔任過戰略方面的最高職。同時他又是十人中學歷最高的,上過大學。毛澤東稱羅榮桓是:“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徐向前,同賀龍類似,藉助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的身分成為元帥。他的資歷僅高於林彪和羅榮桓,在黃埔一期畢業生中原是不被看好的人物。他的軍事業績最顯著之處是曾指揮過一度是紅軍中最強的紅四方面軍。但自從指揮西路軍在河西走廊全軍覆沒後,再不曾有過值得一提的戰績。解放戰爭時他僅任兵團司令,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攻克了太原。由於紅四方面軍這一派系人數眾多,必須在元帥中有代表人物,曾為總指揮的徐向前就是最佳人選了。毛澤東稱徐向前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你能回來就好,有雞就有蛋。”聶榮臻,華北野戰軍的代表。儘管他曾在黃埔軍校任職,但實際也沒有受過系統的軍事教育。他指揮華北野戰軍同傅作義對峙三年,沒有出色的戰績。他一生的軍事業績中,凡輝煌之處往往與林彪有關:紅軍時期他是紅一軍團政委;抗戰開始時他擔任一一五師副師長;平津戰役又是東野與華野聯合作戰,以至於北京軍事博物館的一位創作員曾經說過:“要想寫好《聶傳》,先得搞好《林傳》。”毛澤東稱聶榮臻是“五臺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新的魯智深”。葉劍英,沒有派系背景,沒有實際戰績。由於在十人中名列最後,容易誘發人們揣測。實際上,因上述幾個因素的制約,除他之外找不出別人能平衡這個位置了。確定葉劍英為元帥在於他的特殊地位和資歷,從北伐直到建國,他一直充當著“中共軍方在政壇上的代表”這一角色,除他之外黨內軍內再無他人有這種特殊地位了。而在資歷方面,他的軍事生涯僅次於朱德和劉伯承。自雲南講武堂畢業後,他在粵軍中長期擔任高階幕僚的職務,當他協助老蔣率黃埔學生軍第一次東征時,林彪還沒進黃埔的大門呢;長征中他一度接替劉伯承任紅軍總參謀長;解放戰爭三年,他又任總參謀長直至建國。在重大歷史事件中,他兩度扮演了微妙的角色。二七年七月他向賀龍、葉挺通報朱培德的動態而直接引發了南昌暴動;三五年過草地時他的作為又導致了紅軍的公開分裂。且不說他在以後的歲月中,對粉碎“四人幫”和華、鄧之爭所起的微妙作用了。至於他本人軍事造詣與指揮能力如何,歷史沒給他機會證明從十大元帥的各人背景看,哪一個都動不得,十大將換誰上來都會引發新的不平衡。毛澤東稱葉劍英是“呂端大事不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