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9月27日發生的大事件

塔利班攻克阿富汗首都喀布林

在24年前的今天,1996年9月27日(農曆1996年8月15日),塔利班攻克阿富汗首都喀布林。塔利班戰士在喀布林街頭巡邏1996年9月27日晨,被阿富汗學生武裝塔利班圍攻長達11個月之久的喀布林終被攻克。塔利班入住喀布林後,一方面急速建立自己的政治機構,成立了一個由莫爾韋-拉巴尼為首的六人委員會,正式接管首都各個政府部門,對首都實施伊斯蘭法管理;另一方面在軍事上不給對手以喘息機會,繼續馬不停蹄地追剿拉巴尼和馬蘇德領導的政府軍,並把其逼到潘傑希爾谷地。喀布林易主,阿富汗局勢急轉直下,引起全世界的矚目,併成為近一時期國際輿論關注和議論的焦點。“亂世英雄”塔利班塔利班在1994年以前還鮮為人知。可是那年下半年以來,這支學生軍迅速崛起,形成一個擁有4萬武裝、10多架戰鬥機和200多輛坦克的政治武裝集團。目前它已佔據全國31個省中的18個省,約佔70%的國土面積。塔利班的崛起充滿傳奇色彩,但回顧阿富汗16年的戰亂特別是近4年來的內戰事實,就明白它並非從天而降,而是阿富汗內戰的產物。侵阿蘇軍的撤退和抗蘇武裝於1992年春奪取政權後,數百萬阿富汗難民渴望重返家園,享受久盼的和平安寧生活。可是各派武裝組織各自佔地為王,為爭權奪利大打內戰,造成比抗蘇鬥爭時更大的損失。廣大難民仍然是有國不能回,有家不敢歸。特別是青年人看到前途渺茫,對那些堅持打內戰的大小武裝頭目強烈不滿。1994年7月,駐紮在坎大哈市的伊斯蘭黨希克馬蒂亞派的一名地區司令帶領一夥兵痞私闖民宅,搶劫財物並強姦婦女,激起了廣大市民的異常憤怒。35歲的毛拉維-穆罕默德-奧馬爾是當地一名教士,曾在抗蘇鬥爭中英勇作戰,4次受傷,在群眾中頗有威信。他站出來帶領一批伊斯蘭學生全部消滅了那夥擾民官兵,使民心大快。可是伊斯蘭黨不但不以此為鑑,相反還要抓人償命。奧馬爾等人被迫轉移到巴基斯坦後,立即與阿富汗難民中的伊斯蘭學生相結合,並於同年10月在巴阿邊界城市基達成立了塔利班,奧馬爾當選為最高委員會主席。適逢11月初,巴基斯坦一支開往中亞的外貿軍隊在阿富汗境內坎大哈市被伊斯蘭黨的武裝扣押,塔利班便趁機打回國內,經過幾番戰鬥,不但解救車隊,而且擴大了隊伍,佔領了整個坎大哈市。接著,塔利班一鼓作氣攻佔了伊斯蘭黨控制的東南部12個省,兵臨喀布林。局勢變得錯綜複雜塔利班這次取得重大勝利有天時、地利和人和各種因素,但其政權本身有很大的侷限性。塔利班具有濃厚的原教旨主義思想,攻佔喀布林後,它即宣佈全面實施伊斯蘭法,婦女必須著宗教服裝和蒙面,男子必須留鬍鬚;關閉所有影院和電視臺;偷竊者斷肢,通姦者亂石砸死等,對違反法律者將予以嚴懲。據說,在該伊斯蘭法宣佈當天就有兩名婦女因著裝不符合要求而遭到懲罰。特別是塔利班學生軍攻佔喀布林後,抓住了在聯合國駐阿辦事處避難的前總統納吉布拉,對其施以絞刑並暴屍街頭示眾。這些過激行為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受到支援拉巴尼政府的俄羅斯的反對。伊朗政府認為塔利班攻佔喀布林,無助於阿富汗問題的政治解決。但巴基斯坦和美國從其自身的戰略利益和經濟利益出發,都支援塔利班掌權。擺在塔利班政權面前的首要問題是如何取得國際社會的承認。從軍事上看,雖然塔利班已將拉巴尼和馬蘇德領導的政府軍逼至潘傑希爾谷地,但誰都知道,該谷地是難攻易守的戰略要地,當初蘇軍傾其全力,狂轟濫炸10年也未拿下,塔利班要想在此消滅政府軍看來極其不易。塔利班將蘇聯佔領時期的阿富汗總統納吉布拉及其兄弟絞死塔利班掌權後,執行極端的原教旨主義,要求婦女們必須用袍子將自己裹緊,甚至包括眼睛在宣佈禁止西部地區播放電影、電視並禁酒後,塔利班戰士正在將一家電影院儲存的資料影片當眾銷燬塔利班控制區域內的婦女裝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