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008年9月25日(農曆2008年8月26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神七飛行的航天員翟志剛(中)、劉伯明(右)、景海鵬熱烈慶祝神舟七號飛船宇航員平安返回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載人飛船(Shenzhou-Ⅶmannedspaceship)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七號簡介神舟七號,是中國第三個載人航天器,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中國首次進行出艙作業的飛船。在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4秒988毫秒由長征2F火箭發射升空。神七上載有三名宇航員分別為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翟志剛出艙作業,劉伯明在軌道艙內協助,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國成為能進行太空漫步的國家。飛船於北京時間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鐘神舟七號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神舟七號飛船全長9.19米,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神七載人飛船重達12噸。長征2F運載火箭和逃逸塔組合體整體高達58.3米。結構軌道艙:作為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艙,以及用於出艙時的氣閘艙。配有洩復壓控制、艙外航天服支援等功能。內部有航天員生活設施。軌道艙頂部裝配有一顆伴飛小衛星和5個復壓氣瓶。無留軌功能。返回艙:形狀似碗,用於航天員返回地球的艙段。與軌道艙相連。裝有用以降落降落傘和反推力火箭,實行軟著陸。推進艙:裝有推進系統,以及一部分的電源、環境控制和通訊系統,裝有一對太陽能電池板。發射神舟七號運載火箭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4秒988毫秒發射升空;120秒火箭拋掉助推器及逃逸塔;第159秒火箭一二級分離;200秒整流罩分離;500秒三級火箭關機;583秒飛船與火箭分離;隨後飛船正常進入預定軌道,神舟七號飛船成功發射。2008年9月27日04:03啟動變軌控制程式,04:04完成變軌。出艙飛船進入軌道執行,環繞地球超過五圈之後進行16:35翟志剛在劉伯明與景海鵬的相互幫助下,航天員翟志剛開啟艙門,開始出艙活動,翟志剛首先探出頭,並向艙外預設的閉路鏡頭揮手,之後全身走出艙外。劉伯明也把頭探出機艙外,交給翟志剛一面小型的五星紅旗。翟志剛接過五星紅旗,向鏡頭揮動片刻。隨後翟志剛取回艙外裝載的固體潤滑實驗試驗樣品。16:58航天員成功完成艙外活動,返回軌道艙內。17:01軌道艙艙門關閉。神舟七號四大科學實驗據專家介紹,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將進行四大科學實驗,並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四個第一,即航天員要實現出艙,航天員要釋放伴飛小衛星,進行艙外空間材料科學研究,實施“天鏈一號”的首次應用。其中“中國航天員首次進行太空行走”,無疑是這次太空活動中最引人關注的話題,這也將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繼“東方紅一號”、“載人航天”、“嫦娥一號”之後的第四個里程碑。全文摘要如下: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的到來,我們滿懷豪情、滿懷喜悅,13億中國人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中國航天員走出飛船艙門邁進太空的第一步,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的又一個全新的開始。標誌著一個全新的開始從1999年神舟一號無人飛船首訪太空到2005年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攜手問天,6年的歷程鐫刻下了中國人6次完美的腳步,是中國航天事業6次新突破。從發射、返回、測控、環境控制……各個關鍵技術環節難關一一被攻克,見證的是中國航天人前進中發展、探索中追求的不懈腳步。我們終於迎來了一個歷史性時刻,這一時刻必將被歷史所銘記。這邁向太空的“第一步”,將讓中國人無比榮耀和自豪。曾幾何時,新中國還是那樣的“一窮二白”,科學技術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甚至連火柴和煤油都要依賴進口。誰又能想到,在短短的數十年時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歷史將記錄下,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不會忘記38年前的4月24日,一曲悠揚的《東方紅》樂曲從深邃而神秘的太空傳來,劃破夜空,迴盪大地。也不會忘記,當楊利偉走出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的時候,中國,一躍成為國際“太空俱樂部”的第三位成員。這足以讓中國人為之自豪,也為中國航天事業的持續高速發展跨出最堅實的一步。預示著國家民族的未來航天事業的發展,考量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也是一個國家在高新科技領域能否始終保持領先地位的關鍵。它充分表明國家科技力量在發展和推動航空航天技術中起到的至關重要作用,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基礎,也預示著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與未來。如今,恰逢中國改革開放30週年,30年來的改革發展成果有目共睹:經濟日新月異、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穩定、國家富足,人民普遍享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神舟七號飛船的發射升空,將是改革開放成果的又一次生動見證,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又一偉大成就,是我國高技術發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在這個榮耀的時刻,億萬中華兒女理應為偉大的祖國而感到驕傲和自豪。中國航天員在太空留下的“第一步”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大步,是踐行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的必然結果。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國航天員邁向太空的“第一步”,將引領一個時代,開闢一個新世紀。(來源:人民網-港澳頻道)飛船於今晨實現變軌,中國航天員“太空第一步”有望於27日下午邁出【《財經網》專稿/記者於達維】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04秒,“神舟七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200秒後,飛船整流罩分離;583秒後,在200公里高空完成船箭分離。20分鐘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宣佈“神舟七號”飛船已經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圓滿成功。這是長征系列火箭連續第67次成功發射。“神舟七號”飛船在進入遠地點347公里、近地點200公里的橢圓軌道後,沿著這條軌道飛行了五圈(每圈約90分鐘);今天早上凌晨4點,飛船在成功變軌之後,進入343公里近圓軌道。根據計劃,當飛船完成第27圈執行的時候,兩名航天員將進入軌道艙,關閉返回艙艙門。按照每圈約90分鐘計算,兩名航天員將於入軌後約40.5小時,即27日下午2時左右進入軌道艙,關閉返回艙艙門。然後將進行約三小時的出艙準備,這一過程中飛船將飛行兩圈。大約在27日下午5時左右航天員開始出艙行走,整個太空行走預計全程大約30分鐘。神舟飛船總指揮袁家軍在發射成功後接受採訪時也透露,出艙活動將在27日下午進行。根據目前的普遍估計,翟志剛和劉伯明將共同進入軌道艙,而景海鵬則將留守返回艙。其中翟志剛將身著國產“飛天”艙外航天服,劉伯明將身著俄製“海鷹”航天服。出於中國專家的考慮,由於此次任務的最重要部分是突破出艙技術,將派遣身著國產航天服的翟志剛完成出艙任務。在艙外,航天員將藉助艙外活動扶手、栓系固定裝置等沿軌道艙外壁移動,並取回艙外的固體潤滑材料試驗樣品。然後用CCD立體相機近距離為“神舟七號”拍照,此外航天員還進行擰螺釘、裝置安裝等模擬操作。25日,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除出艙活動外,“神舟七號”還承擔著其他三項任務,包括在太空中進行固體潤滑材料和太陽能電池極板艙外暴露試驗,釋放圍繞軌道艙進行伴隨飛行的小衛星以及“天鏈一號”太空中繼終端的試驗。“天鏈一號”將為中國地面測控人員增加50%的天空覆蓋,建立陸海空天一體的測控網,並進而為載人航天今後從事交會對接等對測控覆蓋要求更高的活動奠定更好的基礎。與“神舟六號”飛行相比,“神舟七號”的飛行手冊從三本增加到七本,航天員要進行的操作單元從幾百項增加到一千多項,而每個操作單元還包含數十個步驟和上百個動作。在“神舟七號”起飛前,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建啟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時說,國外航天員出艙前一般來說是在升空72小時後,以使宇航員適應空間失重狀態。但“神舟七號”任務宇航員升空第二天就要出艙,因此“神舟七號”對航天員的要求特別高,航天員的水平和能力將決定這次出艙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