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1月1日發生的大事件

汶萊獨立

在36年前的今天,1984年1月1日(農曆1983年11月29日),汶萊獨立。國旗汶萊蘇丹國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居民多信仰伊斯蘭教。16世紀中,葡萄牙、荷蘭、英國等殖民者相繼入侵。1888年淪為英國保護國。二次大戰期間(1941-1945)被日本佔領。1946年7月再次淪為英國保護國。1959年4月,英國把沙巴、沙撈越與汶萊分開,汶萊成為英聯邦下的自治邦。據其與英國簽訂的協定,英國仍控制國防、治安等大權。1971年5月,重新與英國簽約,汶萊享有外交權除外的“完全自治”。1979年與英國簽訂新條約規定,汶萊將於1983年12月31日後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1984年元旦,汶萊蘇丹穆達.哈桑.博爾基亞.穆伊扎丁.瓦達烏拉爵士(1967年10月日繼位)發表《獨立宣言》,宣佈汶萊將永遠是一個主權、民主和獨立的“馬來穆斯林君主國”。隨後加入東盟。當飛機徐徐降落在婆羅洲島西北角時,彷彿進入了阿拉丁神話中的國度:金壁輝煌的皇家建築,彬彬有禮的伊斯蘭教國民,富庶的百姓生活……這就是汶萊,一個受到阿拉庇護的奇蹟,一個21世紀的天方夜譚。人們奉守著回教的清規戒律,享有著國家的眾多免費福利,呈現出一派和平安樂的景象。?汶萊以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有人經常開玩笑說:“在汶萊,石油比可樂還便宜。”到了汶萊才知道什麼叫富裕,造價13億文元的水晶公園,現代化的水上村落,黃金堆砌的努洛伊曼皇宮……汶萊是一個可以讓你實現灰姑娘夢想的地方。?自然地理:國土面積5765平方公里。汶萊達魯薩蘭國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北瀕南中國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並被沙撈越州的林夢分隔為不相連的東西兩部分。海岸線長約161公里,沿海為平原,內地多山地,有33個島嶼。東部地勢較高,西部多沼澤地。屬熱帶雨林氣候,炎熱多雨。年均氣溫28℃。感受“袖珍之國”汶萊。簡史:汶萊古稱渤泥。自古為酋長統治。15世紀伊斯蘭教傳入,建立蘇丹國。16世紀中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相繼入侵這個國家。1888年,汶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1941年,汶萊被日本佔領,1946年英國恢復對汶萊的控制。1959年,汶萊與英國簽訂協定,規定國防、治安和外交事務由英國管理,其他事務由汶萊蘇丹政府管理。1971年,汶萊與英國重新簽約,規定除外交事務和部分國防事務外,汶萊恢復行使其他所有內部自治權。1978年,汶萊蘇丹赴倫敦就主權獨立問題同英國政府談判,並締結了友好合作條約。根據條約,英國於1984年1月1日放棄了其掌握的汶萊外交和國防權力,汶萊宣佈完全獨立。獨立以後,蘇丹政府大力推行“馬來化、伊斯蘭化和君主制”政策,鞏固王室統治,重點扶持馬來族等土著人的經濟,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嚴格維護伊斯蘭教義。經濟:汶萊是東南亞第三大產油國和世界第四大液化天然氣生產國。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口是汶萊的經濟支柱,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36%和出口總收入的95%。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居東南亞第二,液化天然氣的出口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萬美元,是世界最富的國家之一。近年來,汶萊政府大力推行經濟多元化和私營化政策,力圖改變過分依賴石油和天然氣的單一經濟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