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9月23日發生的大事件

俾斯麥出任普魯士首相,德國開始統一

在158年前的今天,1862年9月23日(農曆1862年8月30日),俾斯麥出任普魯士首相,德國開始統一。1862年9月23日,俾斯麥出任普魯士首相,德國開始統一。俾斯麥於1815年4月1日在普魯士的一個名為興奧森的小鎮(今薩克森-安哈爾特州)出生。其家族為傳統容克,擁有很多土地及莊園。俾斯麥父親,斐迪南·馮·俾斯麥(FerdinandvonBismarck)是一位地主和退休軍官,終日只與友人打獵,並以35歲之齡娶了17歲的妻子,即俾斯麥的母親。俾斯麥的母親與其父親的出生背景大為不同,自小生活在資產階級的家庭,並且長居市區,因而有著較為開放、先進的思想,而不像其父般保守、守舊。俾斯麥有一個比他年長5歲的哥哥及一個妹妹。俾斯麥父親希望他能成為出色的軍人,為國盡忠。但是其母則希望他成為政治家,在政界大顯光芒,雖然其雙親的期望大為不同,但最後俾斯麥同時達成了。俾斯麥8歲時,被送往柏林小學讀書。由於同學大多生長在資產階級的家庭,因此大多排擠他這樣一個容克之子,令他的童年承受著極大的痛苦與壓力。在他12歲時,他進入了中學,但仍然受到同學排擠。但他並不感到灰心,反而勤奮向上,學會英語、法語、俄語、波蘭語、荷蘭語,使其成為一個多語言的天才,併為其日後的外交官生涯打下基礎。俾斯麥未滿17歲時,便入讀了格丁根大學。然而,俾斯麥並不滿意大學的生活。在其就讀大學期間,他經常腰間佩劍,並牽著一隻大狼狗。但卻無心向學,並染上很多惡習,曾與同學作過27次決鬥。後來雖轉到柏林大學入讀法律系,但仍然沒有滿意。雖然畢業後成為了律師,但他並不甘於此,於是投考政府的官職,當上了一個小書記員。在此時他結識了一位貴族女子,並結下婚約,可是他沒錢,想以賭博賺錢卻反而輸掉所有金錢,並欠下很多債務。因此這次婚約取消了。其後他結識了一位牧師的女兒,再訂婚約,可惜,那位女子亦跟一位富有的軍人走了。結果俾斯麥只有帶著欠債,回到家鄉。回到家鄉後,他與其哥哥分家,當上了莊園主人,可是他並不滿意這種生活,所以很快便再次進入政壇。這次步入政壇,使俾斯麥一生命運改變。他首先當上了河堤監督官,這份差事很適合俾斯麥好勝的性格,因此他當得很稱職,很快便樹立了正面的形像。他藉此機會參加議會選舉。雖然只當選為候補議員,但他卻成功以手段逼使一位議員以患病理由退出,結果他成功當選為柏林州的正式議員。這年是1847年5月,俾斯麥當時只有33歲。同年,他與一位名叫喬安娜的女子訂下婚約,並於該年完婚。但就在次年,著名的1848年革命爆發,普王被俘。俾斯麥決定親赴柏林,打探虛實。途中,他遇上了威廉親王的妻子,要求他協助其夫稱王,但俾斯麥拒絕了這個請求。後來腓特烈·威廉四世成功鎮壓了這場革命。外交官生涯在1851年,俾斯麥出駐法蘭克福邦聯會議之普魯士代表,並於不久後升為大使,而這份差事他足足當了8年。在1857年,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失常,因此由其弟威廉親王攝政,威廉親王攝政後,即時召見俾斯麥,並任命他為駐俄大使。在1861年威廉親王登基,是為威廉一世,但他隨即在擴充軍備方面,與議會發生衝突。無奈之下,只有任命俾斯麥為內相,但俾斯麥並不甘於只當內相,故此並不履行。在1862年春,俾斯麥回到柏林,普王因為內部的壓力,並不能升他為首相。結果俾斯麥請辭,並被改派為駐法大使。同年,在普魯士議會新一輪選舉中自由派獲得了絕對勝利,並馬上否決了普魯士政府的對軍事改革的全部撥款,政府和議會陷入了僵局。在重大矛盾之下,俾斯麥成為首相的唯一可能人選。1862年9月23日,威廉一世召回俾斯麥,並任命其為首相兼外交大臣。點評:德國統一的三大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