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9月22日發生的大事件

沙俄軍侵入吉林

在120年前的今天,1900年9月22日(農曆1900年8月29日),沙俄軍侵入吉林。1900年9月22日——沙俄軍侵入吉林。東北軍民抗擊沙俄入侵之戰1900年中國東北黑龍江、吉林、盛京(今遼寧)三省軍民抗擊沙俄軍隊入侵的戰爭。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夏,沙皇俄國在參加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天津、北京的同時(見抗擊八國聯軍入侵戰爭),又企圖單獨攻佔中國東北,以推行其"黃俄羅斯"計劃。7月6日,尼古拉二世宣佈自任俄軍總司令,以庫羅巴特金為總參謀長,徵調13.5萬餘官兵,編成西伯利亞第1、第2、第3軍和登陸軍,在中國東北周圍各戰略要地集結,準備從中國璦琿(即黑龍江城,今黑龍江黑河市南)、呼倫貝爾(今屬內蒙)、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拉哈蘇蘇(今同江)、琿春(今屬吉林)、旅順(今屬遼寧大連)等方向,實施多路進攻,奪佔齊齊哈爾(今屬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奉天(今瀋陽)等重要城市,以實現其分進合擊,速戰速決,奪取東北三省的戰略目的。時京、津地區戰事吃緊,清廷無力顧及東北,當地駐軍僅9萬餘人,武器裝備落後,戰鬥力低下。三省軍政要員,或主戰或主和,無法進行統一的部署和指揮。璦琿方向7月15日,集結於黑龍江以北海蘭泡(在今俄羅斯境)的北路俄軍開始偷渡黑龍江,被清軍擊退。16~21日,俄軍在海蘭泡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使五六千中國居民喪生,並焚燒江東六十四屯,將7000多居民驅入江中溺死。8月4日,俄軍1.4萬餘人從北、東、南三面進攻璦琿城。守軍3000餘人在副都統鳳翔指揮下頑強抵抗。5日,俄軍佔領璦琿城。6日,俄軍"快速支隊"佔領額雨爾。16日,又佔領北大嶺(今大青山)山口。17日,攻佔墨爾根(今嫩江)。呼倫貝爾方向7月25日,西北路俄軍從阿巴該圖(今內蒙古滿洲里東)進攻完工車站,30日將其佔領。呼倫貝爾守軍聞訊後棄城逃散。副都統依興阿等退據雅克嶺,利用山險阻擊俄軍。8月11~13日,清軍連續出擊獲捷。後因清軍孤軍追擊,於14日被俄軍大隊擊敗,雅克嶺落入敵手。8月21日,北路俄軍進至訥謨爾河北岸。黑龍江將軍壽山部署清軍在該河南岸和齊齊哈爾繼續抗戰。時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的訊息傳至齊齊哈爾,俄軍又於28日逼近城郊,壽山見敗勢無法挽回,於30日自殺身亡,齊齊哈爾失陷,清軍南撤至伯都訥(今吉林扶余)。9月4日,西北路俄軍進入齊齊哈爾。兩路俄軍會師後,於9月6日向伯都訥、長春、吉林方向進犯。拉哈蘇蘇方向集結於伯力(今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的東北路俄軍沿黑龍江西犯,於7月22日佔領拉哈蘇蘇。爾後,溯松花江而上,7月28日佔三姓(今依蘭),8月3日佔哈爾濱,同原已駐該處的"護路隊"會合。9月12日,俄軍從哈爾濱出發,北向攻佔呼蘭。寧古塔、琿春方向當東北路俄軍進犯哈爾濱時,集結於雙城子(今俄羅斯烏蘇里斯克)、克拉斯基諾的東南路俄軍,分別向寧古塔和琿春發起進攻。吉林將軍長順奉行投降政策,開門揖敵,至9月22日,琿春、寧古塔和省城吉林均被俄軍佔領。旅順方向由旅順沿中東路(哈爾濱-大連-滿洲里-綏芬河)北上進攻奉天的南路俄軍,於7月25日~8月4日,先後佔領熊嶽(今遼寧蓋州西南)、蓋平(今蓋州)、營口等地。盛京副都統晉昌於8月9日親赴海城指揮作戰,阻擊俄軍。但盛京將軍增祺畏敵怯戰,晉昌孤軍難支,退守遼陽。10月1日,俄軍攻佔省城奉天。從旅順乘4艘軍艦北犯的俄軍亦於當天在山海關登陸,於4日佔領錦州,切斷關內外聯絡。6日,各路俄軍在鐵嶺會師。至此,東北三省各戰略要地均為俄軍所控制。俄軍侵入東北後,各地義勇燃起了"御俄寇,復國土"的烽火。1901年1月下旬,吉林的抗俄隊伍數萬人統一編成忠義軍,在海龍、通化一帶,聲東擊西、出沒無常地打擊俄軍。沙俄政府懾於東北人民的反抗和其他帝國主義列強的反對,於1902年4月8日同清政府簽訂《中俄收交東三省條約》,雖攫取許多特權,但不得不將俄軍撤出東北,其"黃俄羅斯"計劃終未得逞。(王兆春《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歷史卷》)評論:沙皇統治者的暴虐最終還是要面臨壽終正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