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9月21日發生的大事件

皇太極逝世

在377年前的今天,1643年9月21日(農曆1643年8月9日),皇太極為何要更改國號為清?。1643年9月21日,皇太極逝世。皇太極於明萬曆二十年十月廿五出生。尊稱後金天聰帝愛新覺羅皇太極,也稱清太宗崇德(文)皇帝皇太極。皇太極在世時期,保護漢族人、減輕農民負擔,並遷都瀋陽(遷都是其父努爾哈赤的決定),即滿洲盛京。1636年皇太極控制漠南蒙古後改國號為「大清」,改名元崇德,是大清帝國的實際建立者和開國皇帝。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攻而未克,皇太極親臨戰場,目睹了八旗軍最慘痛的一敗。1627年,皇太極親率大軍發起寧錦之戰,再次大敗。後來,他誘使明思宗處死袁崇煥,又仿製紅衣大炮,並建立現代化炮兵部隊——重軍。崇德六年即崇禎十四年(1641年)七月,帶病急援松錦之戰,史載「上行急,鼻衄不止,承以椀」,馬不停蹄,晝夜兼行五百餘里。在松山大敗明軍,生俘洪承疇,《清太宗實錄》記載:「是役也,計斬殺敵眾五萬叄千七百八十叄,獲馬七千四百四十匹、駱駝六十六、甲冑九千叄百四十六副。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眾,所棄馬匹、甲冑以數萬計。海中浮屍漂盪,多如雁鶩。」此役為後來清朝滅明徵服天下立下基礎。《清史稿·太宗本紀》評價:「允文允武,內修政事,外勤討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皇太極腦中風病逝於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晚十時入關前夕,年五十二歲。後葬於瀋陽昭陵(今瀋陽市北陵公園北)。由於死前未立繼承人,其弟睿親王多爾袞與長子豪格爭位不下,彼此陳兵示威。最終多爾袞獨排眾議,擁立孝莊文皇后的七歲兒子福臨,是為清世祖。皇太極為何要更改國號為清?皇太極把國號改金為清是為什麼?清的意思又是什麼?學界、清史界對此一直爭論不休。皇太極自己沒有做解釋,清朝的《太宗皇帝實錄》《滿文老檔》,都沒有做解釋,於是後人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詮釋,於是有了故事。說努爾哈赤當時逃難騎匹大青馬,他跑得很急,把馬累死了,努爾哈赤對馬很有感情,對馬就說,大青啊,大青啊,你是為我累死的,將來我得了天下,我這個國號就叫大青,“清”跟“青”是諧音,這是一個傳說。除了這個故事外,至少還有五種詮釋。第一,有人從音韻學上來解釋,清和金在滿語裡音相近,所以用清。第二,有人從歷史上來解釋,說中國這麼多朝代沒有一個用清的,怕重複,所以用清。第三,也有人從陰陽五行上來解釋,明朝的明,左面是個日字,日是火,清左面是三點水,水克火,所以清要滅明,他用清。第四,有人從薩滿文化去解釋,清就是青,不帶三點水那個“青”和帶三點水的“青”是一個音啊,青天是通天啊,吉祥。第五,有人從民族方面解釋。說他原來用後金,他要進兵中原,中原一提出這個“金”就想起南宋了。一提起金人,就想起岳飛了。皇太極進兵中原要減少阻力,就不用這個“金”字,改用清字。這五種解釋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誰也說服不了誰。皇太極原來的年號是叫天聰,改為崇德。這時明朝的年號叫崇禎,都帶崇字,崇禎的禎字左邊是示部,右邊一個貞,示就是神,神字左邊就是示部,所以崇禎皇帝是重天、重神。皇太極改成崇德,德字左邊是雙立人,就是重人。崇禎的禎右邊是貞,占卜用的貞也同神相聯絡,崇德的德字,右邊是直心,說的是心要直,心要正。皇太極改天聰為崇德,崇的是人事、是民事。皇太極改國號金為清,改年號天聰為崇德,表明皇太極具有政治家的膽略和氣魄,也具有改革家的更制與維新,是清朝的一個劃時代的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