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9月20日發生的大事件

中國首次發射一箭三星成功

在39年前的今天,1981年9月20日(農曆1981年8月23日),我國第一次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三顆衛星。中國首次發射一箭三星成功1981年9月20日,中國第一次用一枚火箭成功發射一組三顆衛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掌握這種“一箭多星”技術的國家。一箭多星的發射常用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把幾顆衛星一次送入一個相同的軌道上;第二種是分次分批釋放衛星,使各顆衛星分別進入不同的軌道。我國用一枚火箭發射的三顆衛星是採用上述兩種方式,1981年9月20日清晨5時28分40秒,我國運載火箭攜帶著三顆衛星,從發射臺上起飛。起飛後7分20秒,“實踐”2號甲、“實踐”2號乙與運載火箭分離;3秒鐘後,“實踐”2號又與火箭分離。三顆衛星離開運載火箭後,分別順利進入預定的地球軌道,開始執行太空各項探測任務。幾十年來,我國各類人造衛星和載人飛船廣泛應用於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國防建設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為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回顧我國人造衛星發射史: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航天活動的序幕。1971年3月,中國成功發射了實踐一號科學技術試驗衛星。在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初戰告捷後,中國又攻克了變軌、再入大氣層、防熱和回收等技術難關,於1975年11月26日成功發射並回收了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成為繼美國、前蘇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1984年4月8日,中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通訊衛星——東方紅二號發射成功,成為世界上第5個獨立研製和發射靜止軌道衛星的國家,開闢了中國衛星通訊事業的新時代。1988年9月,中國成功發射了風雲一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試驗衛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研製發射極軌氣象衛星的國家。1990年9月和1999年5月,中國再次成功發射了風雲一號和經過改進的風雲一號氣象應用衛星。1997年6月,風雲二號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成功地定點於東經105度的赤道上空,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自行研製發射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1999年10月,中國和巴西聯合研製的第一顆數字傳輸對地遙感衛星——資源一號01星發射成功。2003年10月,又發射成功了資源一號02星。2000年9月,中國自行研製的中國資源二號01星發射成功,後又分別發射成功02星和03星,其解析度比資源一號系列衛星更高,而且形成了三星聯網,表明我國衛星研製技術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在資源系列衛星發射成功的同時,2002年5月,中國發射成功了第一顆海洋水色水溫監測衛星——海洋一號衛星;2006年4月,又發射成功了中國首顆微波遙感衛星——遙感衛星一號。2000年10月和12月,兩顆北斗一號導航衛星相繼定點於東經140度和東經80度赤道上空;2003年5月25日,北斗一號導航系統的第三顆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初步形成了第一個區域性衛星導航系統。這項成就表明,中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能自行研製發射導航衛星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