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9月20日發生的大事件

“怪病少女”楊曉霞痊癒出院

在25年前的今天,1995年9月20日(農曆1995年8月26日),曾牽動首都百萬人心的山東小姑娘楊曉霞痊癒出院。“怪病少女”的楊曉霞1994年12月,山東臨南鎮小王家村的楊曉霞因右手患了肢體潰爛症住進北京軍區總醫院。由於難以抑制的潰爛感染,加之需要支付高額的醫療費,楊曉霞很快引起首都及家鄉各方強烈關注。在全社會的資助下,楊曉霞獲得社會捐助87萬元人民幣,不僅順利支付了42萬元的鉅額醫療費用,還治癒了疑症,高高興興回到離別一年的學校。1995年9月20日,一度曾牽動首都百萬人心的山東小姑娘楊曉霞在醫務人員的精心治療和首都人民的親切關懷下,不久前已經痊癒。目前她被轉入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在那裡進行肢體功能鍛鍊,安裝除錯假手。她學會了游泳,身體也長高長胖了。據悉,有關專家已確認楊曉霞肌肉潰爛壞死的原因是“多種細菌協同性壞疽”。8個月來,首都微生物界的專家們對其細菌學、血清學、病理學及細菌抗藥性等進行了多方面的實驗研究,日前公佈了已經鑑定出的12種致病細菌,其中的8種在人體發生感染臨床上極為罕見。尤其令人關注的是,有3種細菌經鑑定後至今難以確定分類名稱,有待進一步探索。楊曉霞出院返校後,社會各界仍時刻牽掛著她。山東小鴨集團不但資助她讀初中、念高中的一切學雜費,而且承諾提供她考入大學後的學費。“我要加倍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關心”,楊曉霞如是說。好好活著,要讓所有關心過自己的人感到欣慰,要讓更多需要資助的人同享愛的奉獻———經歷了大悲大喜的楊曉霞始終這麼想。延伸閱讀:楊曉霞,你現在好嗎?延伸閱讀:楊曉霞,你現在好嗎?1995年2月10日,時任衛生部部長陳敏章(右一)帶領醫學專家到北京軍區總醫院檢視楊曉霞(左一)的病情。前言18年前的今天(正月初五)的晚上6點30分,,萬家燈火,爆竹連天。正當家家戶戶歡天喜地地團聚在一起端起碗碟品嚐“破五”餃子的時候,北京電視臺《北京新聞》播出的一則題為《北京軍區總醫院外二科全力救治患病女孩》的新聞,緊緊揪住了千千萬萬觀眾的心。一個名叫楊曉霞的山東農家小姑娘因患一種莫名其妙的“怪病”,從右手到小臂,潰爛不斷蔓延。幾經輾轉最終入住北京軍區總醫院,不但得到積極的治療,醫護人員還踴躍為她捐款。這個“怪病女孩”的不幸遭遇和解放軍熱心助人的事蹟,在1995年新春佳節到來之際一經媒體報道,立即引起了國內外媒體廣泛而持久的關注。70多家新聞媒體對楊曉霞的病情相繼進行了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引發了一場牽動千萬人心的救助活動。大家紛紛為這個農家女孩解囊相助,自發掀起了一場新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獻愛心熱潮。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國內外陸續為楊曉霞捐款達87萬多元,創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當時個人收到社會捐助的最高紀錄。歲月無情人有意,18年前社會各界的救助和新聞媒體的報道,改變了楊曉霞一生的人生軌跡。當年這個病魔纏身的小女孩在黨和政府,在人民解放軍和眾多好心人的關心和幫助下,已長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楊曉霞,你現在好嗎?您還記得楊曉霞嗎?1994年夏天,這個山東臨邑年僅12歲的楊曉霞發現右手拇指上有個“小黑點”,很痛,以為是紮了個刺。她在當地小診所把那個“小黑點”挑了,結果如同開啟了潘多拉盒子,傷口開始潰爛,一發而不可收拾。從右手到小臂,潰爛不斷蔓延,甚至發展到了左手。在山東,看了多家醫院,都沒能遏制這種“怪病”的發展,不得已的父母陪伴她進京求救。幾經輾轉的楊曉霞最終被北京軍區總醫院收治。醫生不得不截掉她的右前端小臂,左手也只剩三個手指,但創面仍潰爛不止。1995年春節期間,這個“怪病女孩”的不幸遭遇和解放軍熱心助人的事蹟經媒體報道,引起了國內外媒體廣泛持久的關注。70多家新聞媒體140多位記者先後來到醫院對楊曉霞的病情相繼進行了報道,並向國內外發出求援的資訊,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迅速引發了一場牽動國內外千萬人心的救助活動。北京軍區總醫院專門成立了楊曉霞救治小組,國家衛生部、總後衛生部、北京市衛生局組織首都醫學界27所軍地醫院、科研所、醫學情報所的70多位中西醫知名專家為其進行了10多次集體大會診。1995年夏秋,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組織醫技人員聯合攻關,準備為截肢後的楊曉霞研製假肢。上至國家領導,下至普通百姓,京內外與其素不相識人們都焦慮牽掛著她的病情,大家紛紛為這個農家女孩解囊相助,自發掀起了一場新中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獻愛心熱潮。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陸續為楊曉霞捐款達87萬多元,創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個人收到社會捐助的最高紀錄。經醫學專家們聯手攻關,楊曉霞的病因最終被確定為“多種細菌協同性壞疽”。北京軍區總醫院、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微生物學研究所等八所醫院、科研所協作攻關,在楊曉霞肌體組織標本中,檢測出有12種病菌,其中有8種在人體上很少見到;有兩種單獨存在時沒有毒性,而合在一起時,毒性則成倍增長;有3種在國際細菌學分類手冊上,找不到名稱和位置。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假肢專家準備為截肢後的楊曉霞研製假肢。透過縝密的中西醫結合的治療,醫學專家們終於扼制住了這種中外罕見的疾病,使楊曉霞轉危為安。痊癒後的楊曉霞在來到中國康復研究中心住院繼續接受康復治療並安裝上假肢後,於當年10月底康復返鄉。知恩圖報的楊曉霞將剩餘的45萬多元的捐款全部轉贈給了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設立了“宋慶齡兒科醫學獎”。她說:“這筆錢來自於社會,也應該用於社會。”楊曉霞從此成為國內外引人矚目的新聞公眾人物。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康復工程所所長曹學軍(右一)和技術人員指導楊曉霞使用新裝配的假肢。楊曉霞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研製的右前臂假肢輕鬆地拿起了水杯。2005年夏,曾經讓千萬熱心人牽腸掛肚的楊曉霞不負眾望,以優異成績從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財務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畢業後,她留在了曾給予她第二次生命的北京。“女大十八變”。18年前病魔纏身的楊曉霞在眾多好心人的關心和幫助下,如今已長成一位心中充滿陽光,開朗自信,不斷進取,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目前,楊曉霞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康復工程研究所從事假肢與矯形器設計與安裝的諮詢服務工作。她立志投身於殘疾人康復事業,表示要用自己的知識和才華為更多的殘疾人服務。患者們在諮詢時,對右臂也佩帶著假肢熱情開朗的楊曉霞,自然也多了一分親近和信任感。也許是同病相憐,楊曉霞與患者交流顯得也更貼心,更周到。楊曉霞在指導裝配假肢後的殘疾兒童進行康復訓練。楊小霞常常把截肢患者的具體要求詳細轉達給製作假肢的同事,最大程度地滿足患者的需要。楊小霞在為一位患者檢查假肢佩戴情況。業餘時間,楊曉霞喜歡靜靜地看書2月19日,我們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採訪時,看見了正在為患者解答安裝假肢問題的楊曉霞。眼前這個陽光、開朗、熱情的白衣天使,讓記者很難與18年前那個飽受病痛折磨的小姑娘聯絡在一起。目前,楊曉霞是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康復工程研究所的一名員工,從事假肢與矯形器設計及安裝的諮詢服務工作。她努力鑽研假肢設計、製作知識,透過自己的體驗幫助更多患者瞭解、佩戴和維護假肢。發生在二十世紀90年代的這場愛心救助活動,給世人留下了美好的永久回憶,為社會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業餘時間,楊曉霞做飯炒菜也是“行家裡手”楊曉霞憧憬著美好的未來2013年2月19日,我與楊曉霞攝於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假肢矯形器製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