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9月14日發生的大事件

美國天文學家約翰·道布森出生

在105年前的今天,1915年9月14日(農曆1915年8月6日),道布森望遠鏡的發明者約翰·道布森出生。約翰·道布森(英語:JohnLowryDobson,1915年9月14日-2014年1月15日),美國天文學家,道布森望遠鏡的發明者。道布森1915年出生於中國的北京,外祖父曾參與創辦了北京大學。1927年,道布森隨父母移居美國舊金山,1943年畢業於伯克利加州大學化學系,1944年在舊金山一所寺廟出家,成為一個印度教僧侶,但在23年後還俗。在寺廟生活期間他潛心鑽研望遠鏡製造技術,製造過口徑12厘米的反射望遠鏡,並且改進了望遠鏡的支架系統,使之更穩定、靈活和易於攜帶。裝有這種支架的望遠鏡以他的名字命名,稱為杜布森望遠鏡。1968年,道布森和朋友在舊金山創辦了舊金山路邊天文學家組織,倡導並舉辦路邊天文等面向公眾的天文科普活動。據北京大學青年天文學會骨幹考證,傳說參與建立了北京大學的道布森先生的外祖父,實際上可能是燕京大學前身之一、匯文書院的創始人兼校長劉海瀾博士(HiramHarrisonLowry)。道布森望遠鏡特指一種利用簡單經緯儀(天文)承託的反射望遠鏡,外形與大炮相似,由美國天文愛好者約翰·道布森於1950年代開始製作,在1980年代被廣泛提倡藉以普及天文學。由於成本低廉,結構簡單堅固且方便攜帶,因此十分適合天文愛好者自行製作。原則上,道布森望遠鏡沒有限制望遠鏡的光學設計,但一般均為牛頓式反射望遠鏡,口徑由10厘米至超過1米的均有。大型的道布森望遠鏡為了減輕重量,不少採用桁架式設計。這種望遠鏡一般沒有安裝追蹤裝置,因此主要用於目視觀測,其光學面多為拋物面,焦比可至F4-F6,聚光力較強,尤其適合於低倍的深空天體觀測。不過,亦有人為此類望遠鏡加裝跟蹤系統,用作高倍行星觀測或行星攝影及月面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