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9月1日發生的大事件

“長二丙”改進型火箭發射成功

在23年前的今天,1997年9月1日(農曆1997年7月30日),“長二丙”改進型火箭發射成功。1997年9月1日,我國製造的長征二號丙改進型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首次發射升空,成功地將美國摩托羅拉公司製造的兩顆“銥星”模擬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四十七次飛行。據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資料表明,“長二丙”火箭飛行約11分鐘後,火箭第二級與分配器按預定設計分離成功,分配器攜衛星進入近地點181.8公里、遠地點674.7公里的停泊軌道。此後,分配器經過40多分鐘滑行後成功變軌,並按合同要求將兩顆衛星釋放於預定軌道,整個發射試驗獲得成功。這次發射是為美國摩托羅拉公司正式發射“銥星”而進行的一次模擬星發射試驗,用以檢驗改進後的“長二丙”火箭的效能和質量,檢驗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的綜合發射能力。模擬星發射試驗獲得成功,美方對正式發射“銥星”充滿信心。據介紹,“銥星”系統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設計的一種新型的全球衛星個人行動通訊系統,它是在地球低軌道上,依6個執行面布放66顆衛星,實現全球衛星通訊。由於其分佈接近化學元素“銥”的排序,便稱之為“銥星”系統。按照有關合同,這66顆衛星由美國、俄羅斯、中國的運載火箭分別發射22顆。目前,美國用德爾它火箭、俄羅斯用質子號火箭已開始實施發射“銥星”計劃。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銥星”發射研製了“長二丙”改進型運載火箭。該火箭共有三級,全長約40米,直徑3.35米,起飛質量為213噸,是在“長二丙”火箭的基礎上增加了一級分配器,主要用於將衛星由初始停泊軌道送入最終圓軌道並釋放衛星。改進後的火箭運載能力增大,結構和效能實施了調整,併成功運用了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的衛星整流罩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