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孟席斯建立澳大利亞自由黨
在75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31日(農曆1945年7月24日),羅伯特·孟席斯建立澳大利亞自由黨。羅伯特·戈登·孟席斯爵士,KT,AK,CH,FRS,QC(SirRobertGordonMenzies,1894年12月20日—1978年5月15日),澳大利亞政治家,是第12位,也是在任時間最長的澳大利亞總理,前後任職達18年半。孟席斯爵士早年屬於澳大利亞聯合黨,後來經歷過了一段艱難時期,再創立澳大利亞自由黨,此後仕途一帆風順,並對1950年代和1960年代初的澳大利亞政壇起重要影響力。另外,不論在議會還是選舉場合,孟席斯爵士皆以雄辯滔滔著稱。澳大利亞自由黨,成立於1944年;其前身是“澳大利亞統一黨”。當時,羅伯特·孟席斯及其支持者脫離了“統一黨”而成立,名為“自由”。實際上,等同於英國的保守黨,屬於中間偏右翼的政黨。現任自由黨聯邦領袖是馬爾科姆·特恩布林(MalcolmTurnbull),副領袖是茱莉·畢肖普。自由黨通常要和中間偏左的澳大利亞工黨競選爭奪執政權。如果競選成功,依照傳統,它將和澳大利亞國家黨組成“執政聯盟”。歷史上,擔任澳大利亞自由黨黨魁時間最長的是馬爾科姆·弗雷澤(MalcolmFraser),曾領導自由黨執政長達十四年;其次是約翰·霍華德(JohnHoward)任職十一年半。自2007年聯邦大選失敗後,自由黨是聯邦政府的反對黨;而目前,在澳大利亞所有共計八個州(自治領)政府中,自由黨只在西澳州擁有執政地位。2007年11月,霍華德領導的自由黨在聯邦大選中失去多數議席,變成在野黨,結束了長達十一年半的執政地位。霍華德個人也喪失了其有用了33年的貝內朗選區(BenelongElectorate)議席,而辭職下野。原內閣國防部長布倫丹·尼爾遜擔任新的黨魁;原內閣教育部長茱莉·畢肖普出任副領袖。但是,自由黨在接下來的多次民調中,表現差強人意;加之,外界猜測有多位黨員都對領袖寶座“窺覷已久”;新任黨魁尼爾遜終於在2008年9月決定召集黨務會議,重新選舉領袖。最終,馬爾科姆·特恩布林以45:41戰勝了尼爾遜,接任領袖職位。評論:得有很高的號召力影響力才能建立一個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