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林西報》創辦
在170年前的今天,1850年8月30日(農曆1850年7月23日),曾在中國最有影響的一份英文報紙《字林報》創辦。1921年—1924年,字林大廈(1922),當時《字林西報》辦得相當成功。1910年《字林西報》館排字、印刷工友合影。這是中國第一代報業員工。《字林西報》(NorthChinaDailyNews),又稱《字林報》,前身為《北華捷報》(NorthChinaHerald),曾經是在中國出版的最有影響的一份英文報紙。英國人在中國出版的歷史最久的英文報紙。英國商人奚安門1850年8月30日在上海創辦《北華捷報》週刊。1856年增出《航運日報》和《航運與商業日報》副刊。1864年《航運與商業日報》擴大業務,改名《字林西報》,獨立發行。《北華捷報》作為《字林西報》所屬週刊,繼續刊行。該報曾發表大量干預中國內政的言論。主要讀者是外國在中國的外交官員、傳教士和商人,1951年3月停刊。歷史沿革《北華捷報》由英國僑民奚安門(HenryShearman)於1850年8月30日創刊於上海花園弄(今南京東路江西中路以東路段),是上海境內第一份近代意義上的報紙。初為每週六出版,每星期對開一張,共四頁。當時在華的英國僑民稱廣東為南華,稱長江流域及以北為北華。最初為週報,內容有英國快訊、上海英僑動態、中外商務情報、廣告及船期公告等。報館於1856年增出日刊《每日航運新聞》(DailyShippingNews)。1862年改名為《每日航運和商業新聞》(DailyShippingandCommercialNews,一譯《航務商業報》)1864年6月1日,出版人字林洋行將原來《北華捷報》的副刊《船務商業日報》改為《字林西報》,原來的《北華捷報》週報改為副刊,偏重於時事政治,隨《字林西報》贈送。亨利·奚安門(HenryShearman)創辦人兼第一任主筆,此後繼任者有康普頓(C.S.Compton)、馬詩門(S.Mossan)、詹美森(R.A.Jamieson)、蓋德潤(R.S.Gandry)、海單(G.W.Haden)、巴爾福(F.H.Balfour)、麥克李蘭(J.W.Maclellan)、李德爾(R.W.Little)、畢爾(H.T.Bell)、葛林(O.M.Green)等,均為在華商人。該報主筆李德立曾三次當選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1901年,上海大地產商馬立斯以外灘17號地塊為資本入股報社,佔有全部股份的47%,擔任董事長。由於《字林西報》辦得相當成功,1921年—1924年,將原有3層磚木結構房屋拆除,翻建成9層花崗石外牆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大廈字林大樓,當時曾是上海最高建築。建成後,一部分由報社自用,其他出租,其中最著名的承租人是處於創業階段的美資友邦人壽保險公司。1951年3月31日,《字林西報》停刊,結束了長達百年的發行歷史。大樓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政府接管。政治傾向《字林西報》大量刊載商業性材料和廣告。重視言論,經常就中外關係、中國政局和其他時事問題發表意見。新聞以報道中國時事和外國人在華活動為主,也刊載世界各地的訊息。設有“國內時事評述”“北方訊息”“體育”“來函摘登”“專題報道”等欄目。還登載上海英租界當局的各種法令、文告和公報。曾先後出版中文報紙《上海新報》(1861~1872)和《字林滬報)(1882~1900)。該報自稱其編輯方針是“公正而不中立”。曾發表大量干預中國內政的言論,對中國革命運動持反對態度。《北華捷報》創刊不久,即詆譭太平天國運動,鼓吹英國政府應幫助清廷進行干涉。《字林西報》和這個週刊一起,積極支援八國聯軍對義和團運動的鎮壓;武昌起義爆發後,對革命黨人和孫中山領導的臨時革命政府多次進行攻擊。抗日戰爭前後,曾進行反日宣傳,支援中國人民的抗日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