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開月正圓》首播
2017年8月30日(農曆2017年7月9日),《那年花開月正圓》首播。《那年花開月正圓》在2017年8月30日已經於在東方衛視、江蘇衛視首播,如今開播已經一個月有餘,該劇熱度卻只增不減,觀眾情緒熱度十分高漲,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讓主演引發熱議?《那年花開月正圓》是華視娛樂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年代劇,由丁黑執導,由孫儷、陳曉領銜主演。該劇以陝西省涇陽縣安吳堡吳氏家族的史實為背景,講述了清末出身民間的陝西女首富周瑩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孫儷:娘娘搖身一變大當家《那年花開月正圓》收視超高,孫儷再次爆發了她的演技,得到無數網友的認可。從《後宮甄嬛傳》到《辣媽正傳》,再到前年的《羋月傳》,無論是口碑和收視,孫儷從來沒有失手過。但這一回扮演大當家周瑩,她也是下了一番狠功夫。誰是周瑩?從天資聰穎的“閨房婦人”到富甲一方的";陝西首富”,她在男人主導的商業圈中,幾度浮沉起伏。慈禧收她為義女,當地人奉她為";女商聖";。她不僅是中國商業史上唯一有不俗建樹的商業才女,而且是唯一在中國商業史上為國家民族創立過不朽功績的女企業家。《那年花開月正圓》自從開播以來,引發了無數熱議。孫儷對演戲敢狠功夫,不僅她熒幕前放得開,在拍攝過程中,孫儷更是放得開,導演甚至多次要求她收斂點,孫儷進組前生下小花沒多長時間,但她非常認真,劇本的筆記用各種熒光筆分的清楚,條理清晰,讓人看了都不住驚歎。陳曉:因為沈星移這個角色最不像自己從新版《笑傲江湖》林平之、《陸貞傳奇》男一號高湛、《神鵰俠侶》的楊過,陳曉一路走來,伴隨著爭議,但更多的是讚譽。這一次,他給我們帶來的又是一個全新的人物。劇中,陳曉打破常規跳脫束縛,演繹了一個玩世不恭情深意重的富家少爺沈星移,著實給觀眾帶來不少驚喜。而對於此番與自身性格差異頗大的角色挑戰,陳曉表示:“這就像一場遊戲,難度越大,內容就越精彩。”在陳曉眼裡,沈星移這個角色可以說是“反常規”。“沈星移這個角色是一個完全反常規的出場,不學無術不諳世事霸道任性,用一種近乎於完全“反面”的形象出現在世人眼前,這是最刺激也最好玩的東西。隨著劇情推進這個人物慢慢地發生轉變,觀眾會產生一種伴隨成長的感覺”。此次飾演的沈星移具有多面性,由一個囂張紈絝的富家公子,在經歷家族鉅變之後,成長為有責任有擔當的熱血青年。談及接演這個角色的原因,陳曉表示,“正是因為覺得不像自己,好像從來沒有飾演過類似於一個敗家子,一個好像表面上很壞,但是其實有一顆善心,又有一種家國情懷的一個很豐富的人,所以就選擇去接。”俞灝明:浴火重生,演壞人就要壞到底燒傷事件之後,杜明禮可以說是俞灝明一次驚豔演出。《那年花開月正圓》開播,全劇最出彩的角色可以說是俞灝明演的杜明禮,開整玩陰,眼神裡都是戲,如果說當年的《一起來看流星雨》他靠的是顏值,那今天他靠的就是實力和演技。隨著劇情的越發深入,俞灝明所飾演的杜明禮可謂一直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由於其演繹的是戳散大女主周瑩“安家夢”的一大反派人物,因在戲中將兩面三刀、陰狠無情的作惡手段演繹得入木三分,使得部分入戲的網友對其戲外吐槽。不過,隨著情節不斷走高,埋藏於杜老闆心中的“痛處”被揭穿,加之與胡詠梅之間無法逾越的缺憾情感線索,讓杜明禮人設陷入讓人又憎又憐的情緒之中。這種角色的大轉變,讓他從偶像派小鮮肉,直接邁入到實力代表派陣容之中。俞灝明扮演的杜明禮在已經自刎而死。俞灝明特意在微博發出兩張A4紙手寫長文,並且寫道:“我愛這個被恨被罵的角色,我也由衷的感謝他,不捨…”俞灝明手寫發文稱:杜明禮終於領盒飯了。大快人心吧,拍手叫好吧?可是我卻憂傷難抑啊,忍著眼淚去感受他自刎後那一絲顫抖與掙扎。我真的捨不得,5個月,165天,3960個小時的拍攝週期裡,每分每秒我都是杜明禮。我把我的能量,思想,態度,情感毫無保留的託付給了他。”俞灝明還表示,“從端木磊開始,如果說表演的生命是里程碑式的,那杜明禮是一站,下一站我們再相遇。”《那年花開月正圓》正當紅,要問是什麼讓主演引發熱議,那想必就是眾多主演演員和幕後工作人員對待作品的認真態度,演員敢於突破自我的演出。這部好劇,你不容錯過!歷史上是什麼樣的?歲出嫁,20歲守寡,迫不得已獨自一人承擔起偌大的家業;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她把整個家族打造成了一個“商業帝國”,她自己也成了富甲一方的“女首富”。歷史上的周瑩因為資助慈禧太后避難,她被收為義女,還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因為興水利、辦教育、建文廟、助軍餉,她被當地人稱為“活菩薩”。如此不尋常的一生,結局卻是出人意料:她把苦心經營幾十年的鉅額財產,分給了所有下人。而她的墳塋,卻進不了她親手建造的自家陵園,至今已了無蹤跡……百年之後,她的名字,已經被湮沒無聞,留給後世的,只是縣誌上短短的一段話和鄉鄰的傳說。直到最近開播的新劇《那年花開月正圓》,把她的經歷搬上了熒幕,才讓所有人都認識了她。她就是周瑩,在劇裡孫儷扮演的就是她。一部蕩氣迴腸的秦商傳奇一、17歲出嫁,20歲守寡周瑩,出生在陝西三原縣孟店村,曾祖父周梅村經營鹽業生意,是當時的富商大戶,也是刑部員外郎,在當時非常有影響力。而且為人疏財仗義,經常為國捐款。後來家族不知為何原因分了家,周家家道逐漸中落,經濟拮据。周瑩出生之時,家裡環境已大不如前,且她的雙親早逝,自幼便由兄嫂撫養長大,從小就天資聰穎,擁有超強的記憶力。周瑩16歲的時候,兄嫂做主,將其許配給了涇陽縣首富吳家的獨生子,吳聘周吳兩家本是世交,逢年過節多有來往,可謂是門當戶對。雖說當時周家日薄西山,但吳家正是如日中天之際。吳聘的父親吳蔚文在朝為官,也是著名鹽商,承辦江西、安徽、江西的鹽業專賣,是與胡雪巖同代的紅頂商人。嫁入吳家本是萬人羨慕的事情。但不曾想,吳聘原來早已身患重病,吳蔚文有意隱瞞了兒子的病情,想透過婚慶“沖喜”。結婚當日,吳聘向他坦白了病情:“我活在世上18年,喝了15年苦湯。我自知命在踏薄冰、踩浮萍,若小姐不願與吳聘結為秦晉,我願開啟後花園門送小姐回孟店村逃婚。”周瑩作為大家閨秀,多年的教養讓她很快做出決定:“我今日既和相公拜了天地、入了洞房,我周瑩就是你吳聘的結髮妻。今日大喜,望相公能以萬利之心戒心猿意馬,與我周瑩同挽命運之車。”命運弄人,婚後的幸福很快就被到了。不久,周瑩的公公遇難,三年後,丈夫病逝。吳聘和周瑩曾有過一個女兒,只可惜不到一歲就夭折了。後來,周瑩過繼了一個兩歲的侄兒做兒子,改名叫懷先。等懷先長到10歲時,周瑩還收養了一個女兒。吳聘去世後,兒子還年幼,周瑩臨危受命掌管了吳家家業。此時,她只有20歲。在清末那個動亂的年代裡,一個女人要想立足商場,談何容易?女人要拋頭露面,立足商場需要很大的勇氣,但周瑩毅然決然的承擔起這份責任,獨自一人承擔起了偌大的家業。二、重構龐大的商業王國雖然吳家本身已有龐大的家底支撐,但她公公死後,吳家經營的商業已經逐漸衰落。為了維持吳氏家族的商號,店鋪、土地等商業資本運作,她展現了驚人的商業天賦,她的闊斧改革可謂前無古人。周瑩天生對數字敏感,又知人善用且多謀善斷,所以經商之路並沒有走得太艱難。她用原始資本做支撐,始終堅持誠信經營,身邊也圍繞了一眾能人,其中就有揚州總管羅天增與楊茂亭、王子緒等,個個在經商上都頗有見地。雖然對生意沒啥經驗,但周瑩很懂得誠信經營的道理。她賣糧,親自檢查質量,動手揀雜、挑沙、過土;賣布親自復尺;賣茶葉親自品嚐新陳。相傳在1903年,一位畫商將幾幅據說是宋徽宗的花鳥圖,高價賣給了周瑩收藏。可沒多久,這畫被鑑定是膺品。周瑩找來那個畫商說:“你不應該靠欺騙撈銀子。往後誰還敢與你做買賣?你記住,砸招牌的事,是商家最可恥的愚蠢!”可沒成想,這事過了沒多久,她自家的一個商號也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吳家的一個店把海鹽當成晉大青鹽在賣,這讓周瑩知道後氣到不行。她馬上命鹽店貼出告示,承認錯誤,還以三倍價格賠償給了顧客。經此一事,她鹽店的銷售額,在一夜間提高了四倍,佔到全縣鹽銷售量的七成多。事後,周瑩命商店在門口掛了一塊“誠實無詐自律自戒”的木匾作警示。周瑩深諳管人用人之法,為了穩定人心,她實行“陽俸陰俸”,將夥計們的薪俸都提高了兩成,比當時行業的最低年薪高出三成有餘,賺得錢多了,夥計們也更有幹勁兒,極大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性。周瑩思維超前,很早就進行了制度改革,讓掌櫃、夥計紛紛參股,進行資金擴充,完善整個家族的商業體系,手下的人都可以獲得年底分紅,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抱團”,她希望同大家一起越變越好。周瑩個性重情重義,所以身邊願意追隨她的能人不少。她把他們視為兄弟姐妹,把管事夥計們視為手足。對跟隨她始終的丫環書童,更是知恩以報,不但為他們成家立業,而且為他們教育子女。吳家原本的生意主要集中在鹽業,周瑩接手後將生意擴充到了蠶絲、棉花、茶葉、藥材等方面。她凡事親力親為,賣糧會親自檢查質量;整合資源時,會向種植棉花的農民提前簽約訂購,向南方包桑園提前訂購生絲,保證各類貨源的充足以及收購價格的穩定。憑藉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務實肯幹,周瑩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當時各大商埠、碼頭都有吳家的生意,南通北達,民間甚至還流傳一句順口溜:“吳家的夥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在周瑩的努力下,吳家東院重新拾起鹽商生意,除了原本的江蘇、江西、安徽等地的淮鹽外,又先後在湖北、上海、甘肅、陝西設立了總號分店,商鋪遍佈全國。她還透過學習先進科學技術,以及購買更先進的機械裝置與國內沒有的紡織布料。之後還透過一艘艘郵輪遠銷歐美,吳家商業版圖在她的運營下延伸至海外。其經營範圍之大,資本之雄厚,可以想見。周瑩一生視商業信譽為生命,當年義和拳運動爆發後,時局動亂,匪盜叢生,堅守商譽的商家也減少了,周瑩卻不為所動。她千里販粟不加價,為民解困,獲得了民眾的一致讚揚,卻招來了一些糧商的痛恨,罵她砸了他們的飯碗。周瑩聽到後只是笑笑說:“民以食為天,你若為謀取暴利,無所顧忌,真正砸破碗的人就是自己了。”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周瑩的眼光是正確的。一年秋天,關中棉花喜獲豐收。但是棉花行想趁機殺價,但周瑩還是堅持按照往年的市場價收購棉花,棉農便將棉花都賣給了她。第二年,棉花歉收。因為上年棉花庫存充足,周瑩獨佔商機,賺了一大筆。7年時間裡,她由每年進出3000來擔棉花,到一年購進11萬多擔棉花,由小打小鬧成為關中地區棉花買賣大戶。對於一名商人而言,想要讓自己在經營中永立不敗之地,信譽的好壞是成敗的關鍵。周瑩一生對信譽的投資,是推動她成功的墊腳石,也幫助她扭轉了家庭危機,重新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商業王國。三、女慈善家和愛國女商聖周瑩依靠經營積累,大量收購地產,土地多達數百畝;為了彰顯大氣,她還派人去京城檢視紫禁城的格局,仿建了三進四合院,作為吳氏莊園;還修建了一座花園,曲折遊廊、假山魚池,極其奢華……稱她為“陝西女首富”,一點都不為過。但周瑩的格局遠不止於此。除了女首富的身份外,周瑩還是慈禧太后的乾女兒。1900年,慈禧到西安避難時,周瑩向她提供了10萬兩白銀。慈禧親手題寫“護國夫人”牌匾,並收她為義女,從此以母女相稱。對於一個尋常人家的女人,這種殊榮是絕無僅有的。慈禧《辛丑條約》簽訂後,她又向慈禧進交了大量白銀,同赴國難。慈禧感於她的義舉,特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其實向當時的政府交銀子,家裡的意見各不相同。但周瑩就說:“這個朝廷不在了,國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周瑩不僅對國家有義,對鄉里更是有情。由於連年戰亂和天災,關中地區湧現出了饑民大潮。周瑩決定開倉放糧,設定粥廠,賑濟災民。她還興水利、辦教育、建文廟,這一件件義事,使她成為關中地區遠近聞名的“活菩薩”。回報鄉里、回饋社會自古便是秦商的精神,周瑩將其貫徹一生,始終如一。她紮根心底的善良、立足現實的善舉為她贏得了大家的尊重,這也是她商業帝國25年長盛不衰的根本保證。李文德在《吳安商婦》中評價周瑩:“她不僅是中國商業領域歷史上唯一有不俗建樹的商業才女,而且是唯一在中國商業歷史上為國家民族創立過不朽功績的女商業家,唯一對庶民百姓愛之深沉的女慈善家和愛國女商聖。”周瑩一生做過很多善事和壯舉,42歲那年生命走到了盡頭,她將一生鉅額財產分給了所有下人,土地也歸村民共有,還留了些日後重建鄭白渠所用資金。吳家莊園從17歲踏進吳家大門到42歲去世,離開周家起,周瑩在吳家度過了整整25年的風雨歲月,憑藉自己剛強不屈的性格和敢於創新的智慧,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裡撐起了岌岌可危的吳家。令人心寒的是,她的墳塋卻進不了吳家陵園,縱觀當時佔地50畝的陵園,柏樹林立,氣勢宏偉,可這偌大的園子卻容不下一個沒有子嗣的寡婦。吳氏陵園如今,她的墳墓早已了無蹤跡,她所構建的商業帝國也沒能躲過時代的浪潮,和大清朝一同走上了末路,但她骨子裡剛直質樸的秦商風範和大仁大義的情懷卻一直流傳下來。周瑩墓誌銘作為晚清卓越的女商人,她在混亂的時局中慧眼識商機,任人唯賢,成為了陝西一代女首富。雖說周瑩守寡一生,卻心中有大愛,為國為民,憑藉一己之力挽救家族危機,貫徹秦商大義,著實令人佩服。周瑩的美德和才智,不只是一種人格魅力的體現,也是秦商人智慧的結晶,是後代人的驕傲和自豪。她完美詮釋了女人身上那種自強自立的可貴精神,也值得現代很多女性學習和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