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最可愛的人》作者魏巍病逝 享年88歲
2008年8月24日(農曆2008年7月24日),《誰是最可愛的人》作者魏巍病逝享年88歲。魏巍2008年8月24日,著名軍旅作家魏巍因病去世,享年88歲。8月24日晚,以散文《誰是最可愛的人》在國內引起轟動的著名作家魏巍因病去世。《誰是最可愛的人》紅透大江南北後,“最可愛的人”成了人民解放軍的代名詞。魏巍樸實奔放的文字,把理想追求昇華到感人的境界,定格了一個激情噴湧的時代。魏巍於1983年獲首屆茅盾文學獎1952年與白艾共同創作出版了中篇小說《長空怒風》後,1956年又與錢小惠合作寫出了電影小說《紅色的風暴》。延伸閱讀:望著魏巍的背影應該思考什麼延伸閱讀:望著魏巍的背影應該思考什麼魏巍:20年跨時代創作寓意什麼中學課本里《誰是最可愛的人》,想必很多人都讀過。而這只是魏巍的成名作,後來他又寫了不少優秀的作品,比如戰爭三部曲,《地球的紅飄帶》、《火鳳凰》和《東方》。《東方》榮獲了首屆茅盾文學獎,這部鉅著是魏巍花了20年的時間完成的,從1958年寫到1978年。當年,《誰是最可愛的人》這部作品和魏巍這個作家在中國無人不知。在1958年,他已然是中國文壇上最走紅的作家了。但他居然還能埋下頭,用20年的時間來寫一部文學鉅著,這在中國文壇上是極其罕見的現象。而在這過程中,他還參與創作了《東方紅》史詩。這部史詩演出後立即轟動了全國。這既體現了一箇中國老一輩作家的韌性,又體現了一名心繫祖國、民族命運老作家的思想情操。從魏巍的創作中可以看出,他有話要對這個世界說,他試圖透過自己的創作,讓自己的國家更富有,讓自己的人民更幸福,讓自己的軍隊更強大,甚至讓這個世界更美好。時代的最強音“強”在哪?著名學者彭定安認為,魏巍以一篇篇幅不長的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奏響一個時代的最強音,來振奮中國人的精神,提升人們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這是很不簡單的事。時代的最強音,強在哪兒?強就強在這篇通訊那亙古不朽的魂,這是作品能夠得以流傳的根本。彭老認為,《誰是最可愛的人》對於構建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從魏巍的作品跳開去,環顧當今文壇,有哪部作品能夠創造與《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樣的時代強音,恐怕為數不多,或者乾脆沒有。試想之,當代中國文學的疲軟不正是因為缺少了這種魂,這種執著和頑強所致嗎?少靈魂,缺精神,哪能行而遠之?時代·“大我”·“小我”一有老作家和老藝術家去世,總會有人說“這代表著一個時代的離去”。對此,筆者不能苟同。難道魏巍去世了,《誰是最可愛的人》就離開課本了嗎?難道子弟兵“最可愛的人”的榮稱就泯滅了嗎?再看國外19世紀、20世紀的大作家,中國的魯迅、巴金的作品,難道因為他們的去世,作品就不流傳了嗎?著名作家陸天明表示,“自己沒有悉心研究過魏巍老師,沒有資格評價他的文學成就。但知道,現在有一些人並不贊成魏巍老師那樣的活法和寫法。他們並不希望作家,甚至文學跟整個民族的命運和時代的命運緊密相連。怎麼活,怎麼寫,是作家自己的事。但是,我覺得我們沒法在魏巍老師面前無動於衷。”魏巍在朝鮮戰場上,以自身的體會,結合了民族和國家的命運,寫的是一個“大我”,這個“大我”大到人民、大到國家、大到民族。這是魏巍作品能夠有如此震撼力的根本。再看當下流行的青春讀本、言情讀本,是作家個體及作家所創作個體的展現,張家長,李家短,斤斤計較於“小我”,跨越大洋與時空也是個人瑣事,缺乏時代感,缺乏厚重感。望著魏巍的背影,我們難道不應該跨越時代,去創作一批“大我”的作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