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袋泡麵“雞汁面”問世
在62年前的今天,1958年8月20日(農曆1958年7月6日),第一袋泡麵“雞汁面”問世。單身漢和年青人是泡麵最大的消費者泡麵這種不但統治了東方世界而且帶著刀叉進軍西方市場的食品是日本人發明後由臺灣人加以發揚光大的。1949年,原名吳家福的華裔日本人安藤百福用高溫高壓將燉熟的牛、雞骨頭的濃汁抽出製成營養劑,結果相當成功,為以後開發泡麵打好了基礎。1958年8月,第一袋泡麵“雞汁面”終於問世,同年12月安藤百福的“日清食品”企業創立,迅速發展成為速食業大哥大。1967年,臺灣統一企業創立,目前佔據了臺灣泡麵市場整整一半的份額,在大陸則僅次於另一個臺灣食品品牌康師傅,佔有30%多的份額。從發明至今短短几十年間,泡麵不停地在研究改進。當年不知泡麵為何物的中國人曾被包裝上的大魚大肉圖案迷惑,而現在康師傅的“滿漢大餐”中已真的出現了整塊牛肉。從切碎曬乾的蔬菜末、肉末到真空包裝的榨菜、肉腸,從一袋調料到兩袋三袋,從湯麵到炒麵,從油炸面到拉麵,從袋面到碗麵、杯麵,在這一小小的食品中廠商挖空心思、變盡花樣,無非是盯準了現代生活節奏下人們的需求和由此帶來的巨大利潤空間。曾有中國青年學子多食泡麵而致痴呆的報道,專家學者隨之出來警告泡麵多食無益,但這都阻止不了一隻只伸向泡麵的手。現在,連英國航空公司的班機上都提供小號的碗裝泡麵。在西方重又發起“慢食運動”的今天,中國的年輕人對手擀麵、拉麵的熟悉程度遠不及泡麵,再沒有比泡麵更具欺騙性的了,油汪汪熱騰騰的湯麵上飄著碧綠的蔥花和誘人的肉來對於視喝湯、吃熱食為重的中國人來說,充滿了溫馨的家庭氣息,難怪單身漢是泡麵最大的消費吉,難怪泡麵製造商會發達--這個世紀星結婚率下降高婚率上升的世紀,孤獨是世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