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俄裔天文學家及物理學家伽莫夫逝世
在52年前的今天,1968年8月20日(農曆1968年7月27日),美籍俄裔天文學家及物理學家伽莫夫逝世。喬治·伽莫夫(GeorgeGamow,1904年3月4日-1968年8月20日),美籍俄裔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普作家,熱大爆炸宇宙學模型的創立者。伽莫夫1904年生於烏克蘭的敖德薩,父親是教師。伽莫夫少年時期經歷了戰爭和革命的動亂,1922年進入新俄羅斯大學就讀,不久轉到列寧格勒大學攻讀光學,曾師從著名宇宙學家亞力山大·弗裡德曼學習弗裡德曼宇宙模型。1928年獲得博士學位。1928年到1932年間曾先後在德國格丁根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和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師從著名物理學家玻爾和盧瑟福從事研究工作。在格丁根大學期間,伽莫夫成功地將量子理論應用到原子核的研究,解釋了α衰變。1931年,伽莫夫被召回蘇聯,任命為列寧格勒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並在列寧格勒大學擔任物理教授。當時斯大林制度下,伽莫夫感到自己富於想象力的天性受到壓制,很不開心。1933年出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一次會議時,伽莫夫抓住機會離開了蘇聯。離開蘇聯後,伽莫夫在法國巴黎的居里研究所從事研究,1934年移居美國,在密歇根大學擔任講師,同年秋天被聘為哥倫比亞特區的華盛頓大學教授。在華盛頓大學工作期間,伽莫夫主要從事宇宙學和天體物理學研究,發展了大爆炸宇宙模型,並且研究了宇宙初始階段化學元素起源的問題,這個時期是他學術生涯的頂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1954年起,伽莫夫擔任伯克利加州大學教授,1956年起任科羅拉多大學教授,並將研究中心轉向分子生物學。這期間,伽莫夫提出了DNA分子的“遺傳密碼”。現代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在1932年由比利時牧師勒梅特首次提出的。1940年代,伽莫夫與他的兩個學生——拉爾夫·阿爾菲和羅伯特·赫爾曼一道,將相對論引入宇宙學,提出了熱大爆炸宇宙學模型。熱大爆炸宇宙學模型認為,宇宙最初開始於高溫高密的原始物質,溫度超過幾十億度。隨著宇宙膨脹,溫度逐漸下降,形成了現在的星系等天體。他們還預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存在。1964年美國無線電工程師阿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偶然中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證實了他們的預言。1940年代,伽莫夫指派阿爾菲研究了大爆炸中元素合成的理論。在阿爾菲1948年提交的博士論文中,伽莫夫說服了漢斯·貝特把他的名字署在了論文上,又把自己的名字署在最後,這樣,三個人名字的諧音恰好組成前三個希臘字母α、β、γ。於是這份標誌宇宙大爆炸模型的論文以阿爾弗、貝特、伽莫夫三人的名義,在1948年4月1日愚人節那天發表,稱為αβγ理論。伽莫夫還是一位優秀的科普作家,被科普界奉為一代宗師。在他一生正式出版的25部著作中,有18部是科普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物理世界奇遇記》。在這部作品中,伽莫夫成功地塑造了只懂數字不懂科學的銀行職員湯普金斯先生這個人物形象,透過他夢遊物理幻境的奇妙經歷,以詼諧、幽默、生動的語言將物理學的重要概念介紹給讀者,獲得了極大的成功。1956年,伽莫夫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卡林伽科普獎。評論: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科學家,在多方面都獲得至高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