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箇中國醫師節
2018年8月19日(農曆2018年7月9日),首箇中國醫師節。首箇中國醫師節2017年11月3日,國務院透過了衛計委關於“設立中國醫師節”的申請,同意自2018年起,將每年8月19日設為“中國醫師節”。中國醫師節是經國務院同意設立的衛生與健康工作者的節日,體現了黨和國家的關懷和肯定。中國醫師節有何深意?目前我國的醫療環境和醫患關係越來越緊張,也越來越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關注。這種緊張的醫患關係,無論對於醫生還是對於患者都是極其不利的。急迫需要政治層面去平衡,去調和,去求出一個醫患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不可否認的是,上上下下一直在不斷的討論解決方案,各種法律法規不斷下發,各種是是非非卻不斷上升。緊張的醫患關係,撕裂了醫患間的互信,和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導致醫生謹言慎行,明哲保身,進行著太多的防禦性醫療。古往今來,德不近佛不可為醫,醫生本是一個神聖的職業,但即使神仙裡面也難免有少數劣徒。極少數醫生的醫德缺失,經媒體的鏡頭放大,讓醫生整體行業蒙羞,“恥辱”幾乎成為了當今醫生的代名詞。於是,醫生成了看病貴看病難的醫療體制的替罪羊。一線的醫生成為了群眾打罵發洩的物件。蒙冤含屈的醫生每天面對眾多的病人,除了高強度高風險的專業技術診療,還要面對上級主管部門巧立名目幾近變態的檢查,以及各種各樣病患及家屬的質疑。但是,從來沒有哪一個部門給醫生拋來一次同情的溫柔目光,給醫生進行哪怕一次實實在在的心理減壓。被罵、被打、被殺的醫生似乎越來越多。以至於有機構調查,目前我國70%的醫生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再幹醫生。緊張的醫患關係,雖然受害的不僅是患者也是醫生,但最終受害的還是患者!因為,即使是醫生,也終有一天會成為患者,在這個世上,我們每個人都有成為患者的一天,但是依這樣的形勢發展,我們將來病了還會有誰來給我們醫療?中國目前有醫師319.1萬人,每千人口僅僅只有醫師2.31人。中國的醫生真的不容易!中國以佔世界衛生總支出1%的比例,為佔世界22%的人口提供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肩負著為13億人民防病治病的重任,沒有哪個國家的醫生比中國的醫生更加苦累更加負重前行!改善醫患關係絕不是醫生和患者的事情,而是全社會的事情。讓醫生安心治病,讓患者放心看病,這其實關係到我們每個人的利益。正是在此情此景下,黨中央明察秋毫、高瞻遠矚、順應民意、體恤醫情,以發展的眼光和戰略的高度批覆設立“中國醫師節”,的確是一條“暖政”之舉,一件“暖醫”之事!但是,大家都清楚明白,“尊醫愛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何其之難。醫患關係挑戰的不僅是人們的道德水準,也最能直接的反映一個民族的理性狀態。倘若撇開主觀,客觀而言,不是醫生沒有醫德,也不是百姓沒有良知。而是因為在經濟社會的大框架裡,人們在金錢的面前,內心恪守的那條道德底線早已被沖刷扭曲變形的不成樣子。這時候,以國家的名義設立醫師節,以全民尊重的形式樹立醫生國家誠信的最底線,試圖用誠信這個法制的靈魂,對醫患的道德規範進行關注、引導和調節,培養人們尊醫重衛的觀念和意識,並潛移默化春風化雨的植入民心。以節日的莊重高揚人道主義大旗,使醫生對病人負責任,完成醫生職業的道德義務,也促使病人和家屬對醫生禮遇和理解,因為醫生的社會角色行為從2018年8月19日後充滿了道德的光輝。在中國,每一個節日的誕生,都是對劫難的調色。但願,“中國醫師節”的設立能給醫患關係調出溫暖色調,讓尊重和暖心的醫師節之後,再無暴力和血腥的醫生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