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8月15日發生的大事件

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二戰結束

在75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農曆1945年7月8日),日本至今不承認今天是投降日僅稱終戰日。在重慶,每一箇中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勝利的喜悅,他們熱烈歡迎8年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1945年8月14日上午,日本最高首腦在日本皇宮防空室舉行御前會議,討論無條件投降的詔書問題。日本天皇裕仁考慮國內外形勢和“彼我雙方的國力戰力”,表示如果繼續戰爭,“無論國體或是國家的將來都會消失,就是母子都會丟掉”,決定發出停戰詔書。同日,日本天皇釋出了由各國務大臣副署的《停戰詔書》,說:“朕深鑑於世界大勢及帝國之現狀,欲採以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時局,茲告爾等臣民,朕己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同願接受其聯合公告。”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的《停戰詔書》正式播發,宣佈無條件投降。公民們從前是無權聽到他的聲音的。他沒有用投降這個字眼,但人們明白停火是按同盟國提出的條件進行的。他們知道生活已經發生了不可挽回的變化。原子彈對廣島和長崎的轟炸以及蘇軍8月8日對滿洲的出兵終於迫使日本投降。日本同意波茨坦會議的修正條件。同盟軍將佔領日本,解除日本的軍國主義制度。8月15日晚6時許,日本無條件投降的訊息經重慶電臺傳出,重慶市民大放爆竹,歡欣之狀空前高漲。重慶中央社內短而狹的灰牆上,貼出了“日本投降了”的巨幅號外。幾位記者駕著三輪車狂敲響鑼,繞城一週,向市民報告日本投降、抗戰勝利的訊息,滿街的人流,狂歡拍手。同日晚,《國民公報》刊登“日本投降”的號外最先到重慶市中心,市民爭購,供不應求。重慶市鞭炮店生意大佳,爆竹瞬間售空。入夜,爆竹大放,各路探照燈齊放,照耀得市區如同白晝。與此同時,昆明正在放映電影的影院內,當銀幕上映出“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字幕時,觀眾一片歡呼。他們拿出帽子、手帕在空中亂舞。正在演戲的劇院裡,有人聽到勝利的訊息後跳上舞臺,抱住正在甩腔的大花臉狂呼:“日本投降了!”臺下觀眾狂喜,紛紛跑到街上歡呼勝利。著名詩人聞一多聽到抗戰勝利的訊息後,毅然將留了7年以表憂患的美髯剃掉了。同一天,《成都晚報》以“勝利來臨夜,成都狂歡時”為標題,報道了成都人民慶祝勝利的情景:聽到日本投降的訊息,滿街的人群像洪水般的激流洶湧著,許多人拿著長串鞭炮滿街飛跑,敲鑼打鼓,有的把洗面盆也拿出來亂拍、亂捶。成都各報發出號外,市民莫不爭先搶購,有高出500元買1份的;許多人慾購此號外,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紀念品。許多商店、各重要街道大放鞭炮誌慶,直至午夜,尚有遊人歡呼慶祝。晚上,古城西安,人們到處燃爆竹,鐘樓附近變成了歡樂的中心。士兵買不到爆竹,就扳著機槍朝天鳴槍以示慶賀。這一夜,茶館供應免費茶,酒館供應免費酒。賣西瓜的把像太陽旗般的半截紅瓤瓜,操刀狠狠地切成一片片,免費招待路人。8月15日晨,上海國際飯店之頂升起上海最高的一面國旗,臨風招展,數千人仰頭致敬。上海全市停業,爆竹聲整天不絕,人們自發地上街遊行,歡呼中華民族的解放和勝利。在敵後的晉察冀、晉綏、冀魯豫等抗日根據地,當邊區政府和報社接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的訊息後,連夜組織宣傳隊奔赴附近農村,傳播勝利的訊息,趕印號外和傳單,飛送各地。人們奔走相告,一群一夥的人們歡呼聚談,慶賀勝利的到來。8月15日,在延安,中國共產黨中央和八路軍總部所在地,聽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的訊息後,萬人歡騰。街上張燈結綵,各處黑板報都用大字報道了勝利的訊息。各機關和群眾的樂隊、秧歌隊紛紛出發遊行。入夜,人們用柴棍紮起火炬,舉行了火炬遊行。同日,蔣介石對全國軍民和世界人士發表廣播演說。他激動地說:“我們的‘正義必然勝過強權’的真理,終於得到了它最後的證明,……我們中國在黑暗和絕望的時期中,八年奮鬥的信念,今天才得到了實現。”他還指出:“我們一貫聲言,只認日本黷武的軍閥為敵,不以日本的人民為敵,今天敵軍已被我們盟邦共同打倒了,我們當然要嚴密責成他忠實執行所有的投降條款,但是我們並不要企圖報復。”為慶祝抗日勝利,全國即日起放假3日,民眾狂歡,惡夢結束了!8月15日,美國隆重地歡慶和平。盼望已久的對日戰爭的勝利之日終於來到了。再沒有戰爭了。紐約人民自發地走上街頭載歌載舞。在聖地亞哥,醉了酒的水手砸碎了商店櫥窗。中西部的公路上,一向嚴肅抑鬱的農民不斷地撳按著汽車喇叭,儼然似違法亂紀的少年。小夥子們迴歸祖國後,或許會感到姑娘們變了。戰爭期間,她們與男人們肩並著肩在工廠做工,形成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獨立性格。但是那些飛向國外的信上卻說:“回來吧,讓我們建立起象我們的長輩所過的那樣的家庭。”與美國相比,歐洲在這大喜的日子裡值得慶祝之事可就少得多了。華沙、柏林、巴黎、倫敦在這六年的炮火轟擊之中都已破爛不堪,喪失了元氣,飢餓籠罩著歐洲、亞洲和非洲。讓我們永遠不要忘記五千萬死去的人們。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宣佈日本正式投降武漢市民遊行慶祝抗戰勝利在華的日軍俘虜在聽天皇宣佈投降的廣播人們在紐約時報廣場歡慶勝利延伸閱讀:人民日報:日本至今不承認今天是投降日僅稱終戰日為了表面的國家威信掩蓋過去是可恥的,能夠正面接受和總結過去的教訓,才算得上一個正常的乃至值得驕傲的國家。無論對中國還是日本,8月15日都是一個重要的日子。69年前的這一天,日本裕仁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但在伴著電波雜音播出的《終戰詔書》中,卻並未出現“投降”字眼。直到今天,日本對“8·15”的稱呼仍未統一。在討論會中,它常以“戰敗日”出現,而政府和媒體則通稱這一天為“終戰日”。今年8月,“戰爭與和平”照例成為日本的熱門話題。由多名日本學者組成的“村山談話繼承發展會”日前表示,《終戰詔書》稱與美國、英國交戰“4年”,完全沒有觸及中日戰爭以及日本在亞洲的殖民侵略歷史。就在同一周,靖國神社拒絕了分祀甲級戰犯的提案,仍把二戰定性為“旨在自存自衛”,並且表示歡迎首相、閣僚,甚至天皇前來參拜。可以說,戰爭結束了,重建和平的命題卻一直在延續。對於“8·15”日本首相會不會有跟靖國神社有關的舉動,會不會在“全國戰歿者追悼式”上提起侵略,媒體眾說紛紜。安倍晉三卻在這段時間躲進富士山腳下的高爾夫山莊休假,其間返回老家山口縣,為其身為甲級戰犯的外祖父岸信介掃墓。在就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定向媒體說明時,依舊是“毫無邏輯卻充滿感情”的理由——“我再次(在墓前)發了誓,將繼續保護國民的生命及和平的生活”。亞洲各國人民經常不解,為何日本對於侵略戰爭性質的爭論會經年日久,始終不能達成共識,為何會有那麼多的人膽敢公開否定大屠殺、慰安婦等各種戰爭罪行。觀察8月份日本上演的種種細節就可以看出,69年前,日本的投降意圖並不純粹,對戰爭罪行的追究並不徹底。因此,軍國主義形式上被粉碎了,但逃避責任的思想卻留下了種子,如今長成了蔓延的右傾化荒草。“我們不能忘記戰爭給日本造成的巨大傷害,因此今天要堅守和平。”日本政治家不斷強調的這句話聽起來並不錯,但卻有意無意地掩蓋了最重要的問題。那場戰爭是日本發動的對外侵略戰爭,給被侵略國家帶去了巨大傷害。如果對內總是不能清算戰爭發動者的責任,對外總是不能接受戰爭加害者的罪名,又怎麼讓人相信侵略不會在“和平”的名義下再次發生?承認侵略戰爭的真實,保持對戰爭罪行的反省,不僅是二戰後和平的原點,更是避免本民族認識分裂、與外民族重構信任的基礎。紐倫堡審判之後,德國直到上世紀90年代都在繼續追究納粹犯罪分子,搜查嫌犯案超過了10萬件,其中6000多件被判決有罪,但在日本是零。實際上,東京審判放過了“731”部隊人體實驗、使用細菌和化學武器、強徵“慰安婦”等大量戰爭罪行。直到現在,日本人對本國罪犯的審判都是零。一些右翼連東京審判的成果都想篡改和否定。1956年,日本政府在《經濟白皮書》中宣佈“戰後已經結束”。著有《戰後責任論》《靖國問題》等作品的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高橋哲哉認為,這是一種忘卻的政治宣言,其中隱藏著否認或者不願正視現實,想給戰爭的記憶貼上封條的企圖。距離二戰結束已近70年,甚至離所謂的“戰後結束”也已近60年,但“戰後”從來也沒有結束。由於日本的逃避,亞洲乃至世界各地的受害者紛紛站出來證言和追究。而在日本國內,戰爭親歷者餘生都在分裂的認識中生活,年輕人則在掩蓋中成長,或是走向“另類”的錯誤歷史觀,或是乾脆沒有歷史觀。在日本快速右傾化的今天,所有人都應清醒地認識到,逃避責任,“戰後”就永遠不會結束。只有儘早承擔責任,正視歷史,日本才能恢復到“正常的國家”。正如《朝日新聞》社論所說:當年日軍在亞洲各國遍燃戰火,這樣的歷史絕不能忘記。把這稱之為自虐史觀是愚蠢的,為了表面的國家威信掩蓋過去是可恥的,能夠正面接受和總結過去的教訓,才算得上一個正常的乃至值得驕傲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