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收回天津都統衙門
在118年前的今天,1902年8月15日(農曆1902年7月12日),清廷收回天津都統衙門。“都統衙門”中的各國代表1902年8月15日,清廷正式收回了天津都統衙門。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後,即在天津成立都統衙門,全稱“暫行管理津郡城廂內外地方事務都統衙門”,由聯軍司令部任命俄國沃加克上校、英國鮑維爾中校、日本青木中佐組成三人委員,均稱都統,後又增加德、法、美代表各1人,下設8個執行機構和由900名聯軍槍手組成的“直屬巡捕隊”,對天津、靜海、寧河等地區實行軍事統轄。?《辛丑條約》簽訂後,八國聯軍陸續撤出北京和天津城區。1902年5月,直隸總督袁世凱與各國駐天津都統會商收回天津都統衙門,得到列強各國獲准,但在交還天津時,以清軍只能在距天津20裡外駐紮為條件,只將天津的行政、警察管理權交還清政府。為適應列強的規定,袁世凱將保定新軍3000人,改編為巡警,派駐天津,組成天津南北段巡警局。其中著名的頭目是趙秉均和楊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