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8月15日發生的大事件

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美元跟黃金脫鉤

在49年前的今天,1971年8月15日(農曆1971年6月2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美元跟黃金脫鉤。美元跟黃金脫鉤1971年8月15日,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美元跟黃金脫鉤。這一失信之舉意味著美國可以不受黃金的羈絆,隨意加印美元了。過去每印35美元都要準備一盎司黃金,現在起碼從理論上說,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但是美國人並非傻瓜,還不至於傻到以為光印鈔票就能解決問題。美國人當然懂得,超量印鈔就是自掘墳墓。當你自己把自己的錢貶得一文不值時,你的這個國家就跟著完蛋。於是美國政府就出錢讓人去做一個研究報告,看看美元跟黃金脫鉤後,究竟對美國有什麼影響?對世界經濟又會有什麼影響?半年後,研究報告《黃金非貨幣化的影響》出爐。研究者的名字叫邁克爾.赫德森,這是一位有良知的年輕經濟學家,他在報告中提醒美國政府,美元跟黃金脫鉤,在短時間內對美國有好處,因為美國可以在全世界還沒回過神來時多印鈔票,用沒有黃金背書的紙幣去佔全世界的便宜。但長期看,這對美國和全世界都決不是什麼好事,尤其對美國,無疑是飲鴆止渴。美國政府拿到這個報告後,欣喜若狂,如獲至寶。儼然如醍醐灌頂,大徹大悟!他們根本不理會邁克爾.赫德森的警告,對邁氏的報告反其意而用之。在這些美國經濟政策的制定者看來,既然這麼幹短期對美國有好處,幹嗎不把它變成一個長期的好處,讓美國人永久享用呢?當然,這首先需要與黃金脫鉤後完全變成一張綠紙的美元,在全世介面前,仍然保持它的信用。這就意味著美元必須保持它的霸權地位。怎樣才能保持美元的霸權地位呢?美國政府認為最重要的是兩根支柱,一根是美國強大的科技創新力。另一根是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有了這兩根支柱,就能確保美元的信用,美元就可以作為硬通貨在全世界暢通無阻。美國人也就可以在全世界更加隨心所欲地玩紙幣轉移實物財富的魔術。延伸閱讀:尼克松為什麼讓美元和黃金脫鉤?延伸閱讀:尼克松為什麼讓美元和黃金脫鉤?後來的事實說明,美元與黃金脫鉤雖然賴掉了不少賬,但並沒有成為經濟發展的靈丹妙藥。除了令其下臺的“水門事件”,美國總統尼克松還因為其任內的兩個大手筆而名垂青史:一是訪問中國,跨越太平洋拜訪毛澤東;二是讓美元與黃金脫鉤,結束了戰後的佈雷頓森林體系。至今,這兩件大事依然強烈的影響著世界的政治和經濟格局。“華盛頓8月15日訊——尼克松總統於今晚宣佈今後美國停止將外國人手中的美元兌換成黃金,從而單方面改變了長達25年之久的國際貨幣機制。”這是1971年8月16日的《紐約時報》的重大訊息。從手段的決絕與乾脆上來說,這的確是一場“貨幣戰爭”,而且是閃電戰——沒有和任何盟友商量、沒有經過議會辯論、沒有透露任何口風。尼克松的突然襲擊並非沒有一點先兆。1971年1月尼克松曾公開表示:“我現在是一位凱恩斯經濟學的支持者。”作為一名1938年加入共和黨,並且曾經當了兩任共和黨政府副總統的老黨員,尼克松的表態近乎於“叛黨”。就在兩年前,尼克松還公開表態:“管制?天哪,不!那意味著定量配給、黑市、不公正的行政管理。我們絕不贊成管制。”但到了1971年,由於通貨膨脹大幅上升,貿易逆差嚴重,股市低迷,尼克松徹底轉變了態度。1944年,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佈雷頓森林,同盟國代表確定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基本內容就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與美元掛鉤,實行固定匯率制度。任何國家都可以隨時按35美元1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戰勝國經過幾個月時間的艱難磋商,精心設計的國際貨幣體系被美國總統的一個講話——廢掉了。尼克松解釋說:“確定匯率的正確方向以及關注國家公平競爭的時代已經來臨,我們要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我們得保護美元,使其免受國際投資商的攻擊。”這裡的要表達的意思是:美元和黃金價格的掛鉤影響了美國的就業,而利用固定匯率的投機行讓美國吃了虧。美國人對尼克松的突然之舉,除了迷惑不解沒有更激烈的反對,沒有人看得清楚這一重大變化對美國人的生活意味著什麼。還有一個重要背景是,1933年3月9日,剛剛上任5天的美國新任總統羅斯福以拯救金融危機和防止美國黃金向歐洲流失的名義,推出了《1933年緊急銀行法案》。該法案授予羅斯福管制、禁止金銀出口或窖藏的權利,1933年4月5日,羅斯福要求所有人向銀行交出金幣、黃金券和金條兌並換成紙幣或銀行存款。任何私藏黃金者,將被重判10年監禁和25萬美元。該法案直到1974年才被廢止。也就是說,美國人手中根本沒有合法的黃金儲備,當然也就不關心黃金的價格和能不能兌換的閒篇了。但尼克松“新的經濟政策”卻在美國以外的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引起了一片混亂和惶惶不安。西歐各國外匯市場宣佈停業一個星期,在8月23日重新開業時,市場仍然籠罩著一片疑惑的氣氛,人們不知所措,不知道是該買入還是賣出美元。“美元的神話破產了”,“美元已從貨幣寶座上摔了下來”,“尼克松不得人心的措施是他的絕望掙扎”,“美國的膿瘡破了”,歐洲的報紙上充斥著這樣憤怒的標題。西方各國政府、經濟和金融界、學者一邊倒的抨擊美國為了擺脫其自身的危機而採取的這種損人利己的措施。為了平息盟友們的憤怒,美國財政部副部長沃爾克在尼克松發表講話後奉命立即趕到倫敦和巴黎,對美國的突然襲擊進行解釋,希望他們接受美國的決定。尼克松總統關閉“黃金視窗”,徹底放棄了金本位制最後的一條尾巴,終止了美元與黃金之間的固定兌換比率,浮動匯率粉墨登場。在此之後,美國繼續享有美元世界貨幣的地位,而不再承擔相對應的責任,此後的世界經濟如一條收起錨的大船,飄到哪兒算哪兒。一種普遍的看法是,美國讓美元和黃金脫鉤,為的是讓西方世界分擔戰爭給美國帶來的高額負債。從20世紀50年初到70年初,朝鮮戰爭耗資達500多億美元,越南戰爭則突破了5000億美元。為了彌補巨大的軍費開支,政府只能選擇發行美元導致黃金儲備劇減。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949年246億美元下降到1971年的90億美元左右。此時法國的戴高樂趁火打劫,用外匯美元匯兌黃金現貨並空運回法國。如果各國都這麼幹,美國的黃金儲備將面臨破產威脅。尼克松的如意算盤是切斷美元與黃金的聯絡,緩解黃金儲備的壓力,同時能讓美聯儲擺脫黃金的鐐銬放開手腳解決經濟衰退問題,實現高就業率和經濟增長。同時,美元貶值可以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此後,黃金的價格一路飆升。1972年8月15日後,每盎司黃金價格下跌為38美元。1973年3月全球主要市場經濟國家都被迫採取浮動匯率體系。1973年5月每盎司黃金價格升至42.22美元,1980年1月金價創出紀錄高點每盎司850美元。之後的20年黃金進入下行通道,1999年8月金價跌至低點251.70美元,之後,又進入了新一輪的直線上升期。現在,黃金的價格走勢再次強烈擾動著全世界投資者。後來的事實說明,美元與黃金脫鉤雖然賴掉了不少賬,但並沒有成為經濟發展的靈丹妙藥。在實行佈雷頓森林體系的21年中,儘管經濟形勢有起有落,但美國的平均失業率一直低於5%,年均通脹率不到2%。而徹底擺脫金本位制度之後,截至目前全球遭受了12次金融危機,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雖然在數額上不斷增長,但波動加大。至今,仍有不少人因為人類脫離了金本位制度而痛心疾首。但即使最保守的學者也不再夢想金本位制有一天會回來。其實儘管黃金一直是人類文明史上財富的象徵和儲存手段,但金本位制僅僅是人類歷史上為解決財富交換問題的階段性制度。它在保持貨幣穩定的同時,限制了財富的流動,而財富的流動是經濟繁榮不可或缺的前提。當人們尋找到更好的儲存並流通財富的方法時,金本位的退出自然而然。不幸的是,人們以為已經找到了更好的方法——透過國家信用來代替金本位。但事實的教訓是,人類在這件事上顯的急躁了些。我們還沒有找到一種長期穩定保證國家信用的成熟制度便匆匆放棄了金本位,而且,永遠回不去了。中國人比美國人更早的以為自己找到了金本位的替代方式。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石家莊成立,其發行的貨幣叫做“人民幣”。這是一種和另外一種黃色的物品——解放區的小米價格直接掛鉤的貨幣。之後“小米本位制”逐漸過渡到了最徹底的“政府信用本位”——比美國早走了20多年。半年之後,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訪華。7年之後,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這一年同時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起點,中美之間從全面的敵對關係,逐漸成為最緊密的貿易伙伴。當年,尼克松曾在北京引用毛澤東的話:“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其實,這是全世界領袖的心裡話——只爭朝夕。